老城往事(小说)
文章字数:8300
开栏的话
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繁荣文艺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示商洛作家群以人民为中心从文学高原走向高峰的创作成果,本报特开设“商洛作家再出发”栏目,每月一期,重磅推出一位作家有筋骨、有温度的文学新作、评论,敬请留意。
鱼
麻城不大,却很古朴。青砖灰瓦的房子,要是下过雨,墙上就会起一层绿蒙蒙的青苔。小孩子们喜欢在这样的墙上写字。折一根树枝,写:田小毛,王八蛋。“蛋”字不会写,就画一个圈。
字是谁家小孩写的,没人去追究。田小毛是谁家的孩子,也没有人去追究。反正天晴了,太阳一晒,青苔没了,字也就没了。太阳就像一只擦黑板的刷子,随时就会把这些痕迹擦得干干净净。
麻城人都是本地人,说话时总是拖着长长的尾音,就像小蝌蚪的尾巴,一甩一甩的,听起来湿漉漉的。他们从小到大就在麻城的这几条街上晃来晃去,彼此就晃得很熟了。要是偶尔来个陌生人,那就能稀奇好长时间。
蒋丽丽随赵小虎来到麻城时,麻城人的眼睛都直了。那眼珠就像生了锈的滚珠,有些转不动了。麻城也有漂亮女人,蒋丽丽却和这些女人的漂亮有些不一样。麻城女人的漂亮都表现在脸上,温婉、白净,线条柔和,水性些。蒋丽丽的漂亮更是表现在身材上,挺胸翘臀,就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麻城的男人说,狗日的,这样的女人,睡起来肯定舒服。麻城男人评判女人的标准最直接,那就是一个“睡”字。
蒋丽丽到麻城时间不长,就和赵小虎结了婚。蒋丽丽从一个青涩的少女变成了少妇。少妇是一个女人人生最美的阶段。那时,蒋丽丽被安排在麻城广播站上班,每天早午晚三次打开机器转播中央台和县广播台的节目。其余的大多时间,就是坐在太阳底下晒太阳织毛衣。广播站的院子里修了一个花坛,蒋丽丽坐在花坛里,就像花坛里盛开的一朵花。
赵小虎被安排在麻城小学教体育,那时学校的教学设施还不齐备,学校里除了有几只篮球,再就是两台用水泥做的乒乓球台,赵小虎上体育课时,就带领学生们在操场边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土坑,在里面填上沙子,算是有了跳远和跳高用的沙坑了。
上体育课时,赵小虎把学生们分成几组,打篮球的打篮球,打乒乓球的打乒乓球,余下的就去跳高跳远。他则坐在操场边嘴里叼着一支烟,手里鼓捣着一部摇把式的电话机。
蒋丽丽就像一只馋猫一样,喜欢吃鱼,麻城河水虽不大,鱼却好吃。赵小虎就弄了一只鱼网去麻城河里打鱼,夏天也就罢了,到了冬天,河水冷,有时还结了冰,鱼网就派不上用场。赵小虎就弄了一部废旧的摇把电话机,他将电话机的线用竹竿挑着放进水里,这边一摇动电话机,河里的鱼就翻着白从水里漂起来。
蒋丽丽很会吃鱼。一整条鱼,肉被她吃完了,骨头从头到尾却是完好无缺。蒋丽丽没事时,就用小刀将鱼骨细细刮一遍,再用细纱纸轻轻地打磨,那鱼的骨架就变得又白又亮。这时,她就找来布,用这些鱼骨头在上面拼出各种各样的画。
可能是外来的缘故,蒋丽丽平时很少和麻城人来往,她除了织毛衣、用鱼骨拼画,再就是和赵小虎腻歪在一起。两个人只要在麻城的街道上走一圈,就会手挽着手。麻城的人自然不高兴了。赵小虎尽管父母不在了,但他是地道麻城人,现在他的那些一块长大的伙伴们用酒就把赵小虎勾引不出去。再说,麻城的男人,哪有这样对待老婆的。
在麻城,你的日子要是过得和大家不一样了,自然就会招来大家的妒恨。
这年夏天,麻城下了几天雨,灰灰的墙上就起了一层绿蒙蒙的青苔。
有天早上,麻城人起床走过广播站门口时,就看见广播站门口的墙上被谁画了一幅画。一只老虎的身上骑着一个长头发的女人,女人挺胸翘臀的。大家一看,就明白是画的谁,就站在那里指指点点地笑。
蒋丽丽和赵小虎刚好在那时走出来,也站在那里看。看了一会儿,蒋丽丽就挽住赵小虎的胳膊故意嗲声嗲气地说,老公,你说那个女人像不像我?
赵小虎不明白蒋丽丽的意思,就说,不像。
蒋丽丽就晃着赵小虎的胳膊嘟着嘴说,你说像,我要你说像嘛!
赵小虎连忙说,像。像!
然后两个人挽着胳膊走了。
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出事了。
那年冬天,赵小虎用电话机做的打鱼器坏了,怎么也收拾不好。蒋丽丽已有好几天都没吃上鱼了。
那天下了班,赵小虎就直奔麻城河而去。他的身上挽着几圈电线,他已提前踩好了点。麻城河的河岸边有几根电杆,那是给整个麻城输送高压电的电杆。
赵小虎爬上离河最近的那根电线杆上,将身上挽着的电线接了上去,然后,他扯着线的另一头向麻城河走去。蒋丽丽好多天没吃上鱼了,他准备用这电去给蒋丽丽打点鱼。
赵小虎用竹竿挑起电线放进了水中,果然就有鱼翻着白漂了起来。
可谁能想到呢,那圈电线漏电了,赵小虎鱼没捞起一条,人却直挺挺地倒在了麻城河的河滩上。
等麻城人发现时,赵小虎已经死了。
赵小虎被抬回去时,蒋丽丽已在广播站的院子里哭得站不起来了,她扑在赵小虎的身上死死地抱着他,任凭任何人都不许靠近。
赵小虎的父母已不在了,出了这大的事,人们就想有必要告诉蒋丽丽的父母一声,可不管怎样问,她只是不开口。
三天后,人们强行将赵小虎下了葬。
麻城人毕竟都是善良的,那些过去与蒋丽丽有过节没过节的人,都来劝蒋丽丽,说,人死不能复生,你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日子还得往下过呢。
赵小虎是因为下班后死的,又是偷用高压电打鱼。国家几乎没有给一分钱的抚恤金。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白白地没了。
后记:其实,蒋丽丽被赵小虎带回麻城时,我正好在麻城小学工作。赵小虎和我算是同事。赵小虎被电打死时,我正好办完了改行的手续。赵小虎下完葬,我也就离开了麻城。
离开麻城好长时间了,蒋丽丽的影子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晃来晃去。蒋丽丽和赵小虎是那么的爱,赵小虎突然死了,我不知道蒋丽丽的日子会怎样过下去。
蒋丽丽哭得死去活来的样子一直在我的心里横着。像根鱼刺。
大约过了一年时间,我回麻城去办事,第一件事就是想去见见蒋丽丽。
蒋丽丽还是在广播站工作,那天,我一走进麻城广播站的门,就听见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蒋丽丽还是坐在那个花坛前,一个男人在她前面不远处与她对面坐着。男人用双手抻着一缕毛线,蒋丽丽扯着毛线的另一头正一下一下地将它挽作一团。
鞋匠胡二立
在麻城,几乎所有人都认识胡二立。
麻城人只要是鞋子坏了,雨伞的伞骨折了,包带断了或者是钥匙丢了,不管远近,都会到他的修鞋摊子上来找他。
胡二立的修鞋摊就摆在麻城老巷子的巷口。那是麻城人口密集的地方。那个地方向阳,一天多半时间都能晒着太阳。老巷子人没事时,也会搬只小凳子坐在那里的墙根下晒太阳。看胡二立修鞋,修伞,或是给人配钥匙。
二立呀,听说凡是小寡妇来你这配钥匙,你都会偷偷地配上一把,咱这麻城里寡妇的门你都能打得开?
坐在墙根晒太阳的人,一边看着他配钥匙,一边喜欢和他开着玩笑。
二立并没停下手里的活,说,还说呢,那天一清早,你家媳妇提着一双鞋子放在这儿让我修,你说怎么了,等我修好了,来取鞋子的却是你家隔壁的老王。
说完,胡二立就嘿嘿地笑。
那人也笑,一扬手就扔过来一个东西,吓得胡二立身子一闪,再一看,却是一支香烟。胡二立将烟叼在嘴上,也不点着,就那么一直叼着。
胡二立干活的手艺好,心地也善良,特别是门上的钥匙丢了,找他配钥匙,放心。
也有人见胡二立修鞋生意好眼红,办过修鞋摊子,想从胡二立的嘴里抢口饭吃,可时间不长,就偃旗息鼓了。
因此,胡二立的修鞋生意在麻城就成了独门生意。
胡二立生意好,手里也挣了些钱,可婚姻大事一直解决不了。
之前,胡二立喜欢过一个女孩,两个人好得死去活来,手也拉过了,嘴也亲过了,有一次,两人在麻城后面的小树林里,两个人还搂搂抱抱过。可后来,女孩的父母死活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就黄了。
这里面有个原因,就是胡二立小时得过小儿麻痹,走起路来不怎么利索。再说,那时的胡二立,家里穷得老鼠都不登门。女孩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也在情理之中。
胡二立眼睁睁看着那女孩嫁给了别人。
人有了这些缺陷,眼光放低些,说个过日子的女人,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后来,胡二立的日子好了,有人也给他说过媒,可他谁也看不上。
有一次,媒人带着一个女孩到他家,想把他俩撮合到一起。他一副敷衍了事的态度,竟惹恼了那女孩。
女孩说,不就是手里有几个臭钱,好像钱能当腿用似的。
胡二立竟然也不恼不怒。
日子过起来慢,晃荡起来就快。
一晃胡二立就四十的人了。
胡二立的人生目标好像就是为了守在这个老巷子口修鞋。
别看胡二立一天到晚地坐在这巷子口,麻城家家户户的事,他都晓得。哪个男人腰上挂的是什么牌子的钥匙,哪家男人穿的是什么尺码的鞋子,有没有脚气,他都知道。
麻城水井巷的一个男人常常出差,一走就是十天半月。有一次男人出差回家,从腰里掏出钥匙开门,门怎么也打不开。原来,门从里面反锁了。男人敲了半天门,女人才披头散发地开了门。男人一进门,心里就咯噔了一下。男人从不抽烟,屋子里却有一股呛人的烟味。
第二天晚上,胡二立正准备睡觉时,听见有敲门声。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的却是那个男人。
胡二立见到那个男人的那一刻,心里就咯蹦一声,像有一枝干柴被折断了。
男人进屋,将一双鞋扔在了胡二立的面前。
胡二立一看面前的那双鞋,心里一下就明白了。
男人说,我想请你看看这双鞋是谁的?等我弄清了,看我不打死这狗日的!
胡二立没有说话。那一刻他觉得他的胸口像有人用刀子在割。但他还是捧起那双鞋翻来翻去的看,一边看,一边摇头。
男人有些急,说,这整个麻城,哪个人的脚大脚小你都清楚,怎么能认不出这双鞋呢?
胡二立说,我真认不得这是谁的鞋。这么大个麻城,有多少双脚?我咋能都认得呢。
男人无可奈何。走了。临出门时,男人没有忘记,提走了那双鞋。
胡二立关上门的那一瞬间,眼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他觉得他的身体就跟一团软泥似的,有些支撑不住了。他扶着墙走到了床边。
怎么会是这样呢?
那双鞋,他认得。四十三码。右脚的那只鞋的后跟开过裂,他用平针缝过五针。还有,穿鞋的人走路时,重心有些向外,因此,鞋底的外侧的磨损比内侧要厉害些。
当那个男人把那双鞋扔到他面前时,他一眼就认出来了,有几次,他差点都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好让男人好好去揍那个家伙一顿,可最终他还是忍住了。
接下来的事,有些出乎胡二立的意料。
那个男人没有找出那双鞋的主人,就把气撒在了自己女人的身上。他隔三差五地就拿自己的女人出一次气,他狠狠地揍她。将她打得鼻青脸肿。
有几次,胡二立忍不住跑到水井巷,站在那男人房子的对面,果然看见男人的女人,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女人在那里摘菜、洗衣服。要是不知内情的人,还真是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
世界看起来很平静,胡二立的心里却是翻江倒海。这个他一直深爱的女人,就像一座神一样藏在他的心里,让他守候了这多年,现在,他心里的那座庙轰地倒了。
回到家里,胡二立自个动手做了一辆小木车,他将他修鞋的家伙什都装在那辆小木车里,他还做了几只风车插在小木车上。
那天早上,胡二立就像拉着一只小狗一样,拉着他的那辆小木车从麻城的街道上走过。那时,天还早,麻城的街道上还没有人。风车在车上呼啦啦转,小车的木轮从街道上滚过时,发出轰轰隆隆的声音。
胡二立拉着那辆小木车,去了水井巷。他在那个女人门对面站了很久很久,直到东边的天发白了,他就才拉着他的那辆小木车沿着麻城的街道一路走下去。
走着走着,天就越来越亮了。街道上就开始有了行人。
二立呀,这么早就去摆摊了?
胡二立说,嗯。
胡二立嘴上这样应着,人却并没有往老巷口走,他沿着街道一直走着。
一直走着。
良心
杨子荣住在麻城的半边街上。
半边街,顾名思义,就是街道只有半边。另半边呢,临了麻城河,地势逼仄,没处修房子了,就沿麻城河的河堤栽了一排柳树。半边街的人没事时,坐在柳树下的石凳上,一甩杆子就能钓上鱼来。
半边街居住的人家都是后来从别的地方迁徙而来的。他们多是些手艺人,比如打铁的,做木工活的,弹棉花的,吊挂面的。他们说话,口音比较混杂,做事风格也各异。但这些人也都与麻城老街的住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在这个地方安家落户,大部分是老麻城人的亲戚。
比起麻城的那些老住户,半边街居民们的日子过得相对要清苦些。
杨子荣没得别的什么手艺,靠杀猪养家糊口。杀猪算个匠人,半边街的人都叫他杀猪佬。那时的麻城,并没有多少人喂猪,他们吃肉都是挎着篮子去食品公司买。因此,杨子荣杀猪多是在麻城周边的农村。农村人一年只喂一头猪,一般是到快过年了才杀。这样算下来,杨子荣一年多数日子是没事可干的,他就去打些零工补贴家用。
尽管如此,杨子荣的日子,也还算能过得去,他的三个儿子比起别人家的孩子,养得要壮实得多。
有一年,有人给半边街杜木匠的大儿子提了一门亲。是个乡下的女子,女子家离麻城有六十多里路。媒人从中撮合好了后,到了冬天,女方家里提出要来杜木匠家看看。拿现在话说,就是要来考察考察。杜木匠欣喜得不得了。可他也养着三个儿子,日子过得比杨子荣要紧巴些。这女方来看家,总得给人家做顿像样的饭吃吧。可东拼西凑,就是没得肉。
就在杜木匠急得火烧眉毛时,在路上遇见了杨子荣。杨子荣是去乡下给人杀猪回来。大概多喝了几口酒,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他杀猪的挺杖上挑着一块肉,也随着他的身子一摇一晃。
那个黄昏,杜木匠拦住了杨子荣,他就像一只馋嘴狗一样,眼睛盯着杨子荣挺杖上的那快肉,好说歹说,总算把那快肉借下了。肉上是用刀号了码子的(用刀在肉上标注了斤两),二斤八两。
杨子荣看着杜木匠从他的挺杖上拿下那块肉提在了手上,好像那肉是被狗叼去了似的。
他说,你可得讲信用,说好了,明年开春你就得还我,我要给我的父亲做七十大寿呢。
杜木匠说,一定,一定。
杜木匠欠下了杨子荣一块肉,可儿子的亲事并没有成。
木匠的儿子虽然看上了那个女子,可女方的家人嘴里吃着肉,还是看出了杜木匠家的穷。
那女子竟然看上了左铁匠家的儿子。媒人说,女方家说了,长木匠,短铁匠。木匠手里的料本来长长的,却被木匠越锯越短,再看看铁匠,本来是短短的一根铁,人家三敲两打的就会变得越来越长。
这个借口听起来有些可笑。可事实如此,也没得办法。
转眼春天就到了,山上的野花都开了。
杨子荣开始筹备给他父亲过七十大寿。
那天,杨子荣就找到杜木匠。他知道杜木匠为儿子的亲事还伤着心。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但还是说了。
没想到杜木匠却说,什么肉呀?
杨子荣说,就是,就是你给你儿子办亲事时,借我的那块肉,二斤八两。
杜木匠耍起了赖皮,他看起来一脸的无辜,他说,我什么时候借你肉了?我儿子办什么亲事了?要是他办亲事了,现在还是光棍一条?
杨子荣显示了极大有耐心。他尽力还原那个黄昏的情景。
他说,那天,你向我借肉时,跟前还跟着一条狗,你将肉提在手上,那条黑狗眼睛盯着肉,怎么也不走开,你顺手从地上捡起了一块石头向狗扔去,狗才恋恋不舍地跑掉。
可任凭杨子荣说得唾沫星子横飞,杜木匠就是不承认他向杨子荣借过肉。一块二斤八两的肉。
因为这事,杨子荣和杜木匠断了来往。时间不长,整个半边街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大家都知道杜木匠是个不讲信用的人。街上遇着杜木匠,都用一种鄙视的眼光去看他。
杜木匠因此在半边街抬不起头。两个月后,杜木匠就带着他的大儿子离开了半边街。
一晃就到了秋天。就传来了消息,说杜木匠有个亲戚在山西开煤矿。杜木匠就带着他大儿子奔那去了,并在那里发了财。半边街的人半信半疑时,杜木匠就托人给杨子荣捎回话,意思是让杨子荣的儿子也去那煤矿。带信的人说,那活苦是苦了点,可钱真的好挣。
杨子荣听了这话,一蹦八丈高,说,那钱就是用篮子往起揽,他也不会让他的儿子去的。他说他的儿子怎么能和杜木匠这种不讲信用的人在一起呢!
杨子荣不让儿子去,可半边街其他的年轻人却动了心。他们就和那个人一起走了。
这年快过年时,半边街去煤矿的那些年轻人回到了半边街。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就完全变了个样子。他们将半边街的年,过得是红红火火。
第二年一过完年,半边街更多的年轻人,都去了杜木匠的那个煤矿。临走时,有人想让杨子荣的儿子一起走,可杨子荣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和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去干,还不如穷着。
杨子荣依然过着他杀猪打零工的日子。
又过了半年,一天,杨子荣正坐在柳树下钓鱼呢,有人说杜木匠回来了。杜木匠从街的那头过来时,身后还跟着一头肥硕的猪。杜木匠回来就回来,还带着一头猪。许多人都很好奇,紧紧地跟在了杜木匠后面。
杜木匠走到柳树前,就看到了杨子荣。
杜木匠就停了下来。那头猪也停了下来。它一边哼哼着,一边用嘴去啃从石缝里长出的草。
杜木匠喊了一声老哥。
杨子荣没理。不就是挣了几个钱吗,显摆什么。
杜木匠又喊了一声老哥。
杜木匠说,老哥,我是回来给你还肉来了。说着,他看了那头猪一眼。
杨子荣听了这话,嘴里哼了一声,说,你不是说你从来没借过我的肉吗,还哪门子肉?
杜木匠抬头看了周围人一眼。他也看出了大家的好奇。他说,老哥,我当着我们半边街邻里的面给你赔个不是。当年,我真的借了你一块肉,那块肉是二斤八两。
杨子荣简直有些不相信,好像这话不是从杜木匠的嘴里说出来似的。
他说,那你那时为什么不承认?你不仅不承认,还反咬我一口,说我赖你?
杜木匠有些歉疚地说,真对不起呀老哥,那时候,不是我不想承认,我清清楚楚我借了你的肉,可我一旦认了,我就得给你还。那时候,我真的还不起呀。老哥,我知道,就是十头猪也还不清你的肉的,这头猪,你全当是我还的良心吧。
作者简介:芦芙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商洛市作协副主席。入选“陕西文艺创作人才百人计划”。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北京文学》《长江文艺》《小说选刊》等刊。出版有小说集《一条叫毛毛的狗》《袅袅升起的炊烟》《扳着指头数到十》等多部。曾获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等多种奖项。现就职于商洛市群众艺术馆,《商洛文化》执行主编。
作家、评论家评论芦芙荭的作品
芦芙荭有着清醒的小小说文体意识,谋篇布局,习惯于红线穿引珍珠,极富巧意,多有玄机。他的文字明净简练,闲笔不闲,如秋色白云,意境高远,显示出对读者的格外尊重。
——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杨晓敏
芦芙荭的小小说,我没觉得它们小。它们几乎具备了小说所应该具备的所有元素;而且,芦芙荭具有让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闪烁奇光异彩的能力。这是要让许多大小说、长小说很失面子的。我以为,篇幅的短,不应该作为它可以小的借口;我还以为,越短就越不容易耍花枪,这都是作小小说的陷阱,弄不好就会掉下去。
——著名作家、编剧:杨争光
芦芙荭毫无疑问是中国小小说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文体自觉。他的小小说具有颇多优点:一、自然。不雕琢,不刻意,故事的推进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二、节制。无论是抒情,还是写人,都惜墨如金,恰到好处。三、耐人寻味。故事有泥土味,语言有青草味,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意味深长。
——青年评论家、惠州学院教授:雪弟
芦芙荭的小小说很讲究趣味,《游戏》《秋夜歌声》《扳着指头数到十》都是有意思的小小说,而趣味不过是开端是引子,它是要升华的。就是说小说追究的是生活逻辑向艺术逻辑的转换,在趣味中换转当然是最有意思的。我相信,这条路对芦芙荭而言是漫长的更是有趣的。
——作家、《作家》杂志社编辑:马季
从芦芙荭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一个生活哲学的研究者所应该拥有的素质:1、他是靠直觉而不是靠推理来获得思想。2、他面向痛苦和绝望的个人,探讨生命的意义。3、他把读者带到自己的灵魂深处,与读者分享他的生活体验。4、他企图理解生活,并暗示人们应该怎样生活。5、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大众性、深刻性和现实性。
——作家:侯德云
芦芙荭的小小说特别注重创造独特的个性语言。世界上杰出的作家无不是语言大师。诚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及戏剧)都是必须注重语言的。但小小说因其短小更讲究语言的锤炼。芙荭的写作,有的注重细腻形象的描述,有的运用幽默调侃的笔调,整体贯穿的是跳荡的节奏感,读起来很有味道。
——作家:王海椿
芦芙荭文体意识的自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把对生活的思考进行艺术的抽象,提炼成富有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形成精炼丰富的意蕴内涵。其次,突破“巧构”性的情节,重视叙事结构的营造,把对生活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小说叙事过程传达出来,而非仅仅进行情节巧合的安排。三是具有独特的精短小说的留白的艺术。
——青年评论家、商洛学院教授:程华
芦芙荭有着清醒的小小说文体意识,谋篇布局,习惯于红线穿引珍珠,极富巧意,多有玄机。他的文字明净简练,闲笔不闲,如秋色白云,意境高远,显示出对读者的格外尊重。他的作品带有一种对未来生活深切渴望而又不时对生活的沉重进行调侃的意味。读芦芙荭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是在小说中创造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是用戏剧化的方式,给一些原本很沉重的、也无力去改变的日子,增加一丝过下去的勇气。芦芙荭笔下的人物的性格、特质,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地域特点,作者善于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炼和挖掘富于喜剧色彩的因素,来表现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金麻雀奖获奖评语
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繁荣文艺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示商洛作家群以人民为中心从文学高原走向高峰的创作成果,本报特开设“商洛作家再出发”栏目,每月一期,重磅推出一位作家有筋骨、有温度的文学新作、评论,敬请留意。
鱼
麻城不大,却很古朴。青砖灰瓦的房子,要是下过雨,墙上就会起一层绿蒙蒙的青苔。小孩子们喜欢在这样的墙上写字。折一根树枝,写:田小毛,王八蛋。“蛋”字不会写,就画一个圈。
字是谁家小孩写的,没人去追究。田小毛是谁家的孩子,也没有人去追究。反正天晴了,太阳一晒,青苔没了,字也就没了。太阳就像一只擦黑板的刷子,随时就会把这些痕迹擦得干干净净。
麻城人都是本地人,说话时总是拖着长长的尾音,就像小蝌蚪的尾巴,一甩一甩的,听起来湿漉漉的。他们从小到大就在麻城的这几条街上晃来晃去,彼此就晃得很熟了。要是偶尔来个陌生人,那就能稀奇好长时间。
蒋丽丽随赵小虎来到麻城时,麻城人的眼睛都直了。那眼珠就像生了锈的滚珠,有些转不动了。麻城也有漂亮女人,蒋丽丽却和这些女人的漂亮有些不一样。麻城女人的漂亮都表现在脸上,温婉、白净,线条柔和,水性些。蒋丽丽的漂亮更是表现在身材上,挺胸翘臀,就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麻城的男人说,狗日的,这样的女人,睡起来肯定舒服。麻城男人评判女人的标准最直接,那就是一个“睡”字。
蒋丽丽到麻城时间不长,就和赵小虎结了婚。蒋丽丽从一个青涩的少女变成了少妇。少妇是一个女人人生最美的阶段。那时,蒋丽丽被安排在麻城广播站上班,每天早午晚三次打开机器转播中央台和县广播台的节目。其余的大多时间,就是坐在太阳底下晒太阳织毛衣。广播站的院子里修了一个花坛,蒋丽丽坐在花坛里,就像花坛里盛开的一朵花。
赵小虎被安排在麻城小学教体育,那时学校的教学设施还不齐备,学校里除了有几只篮球,再就是两台用水泥做的乒乓球台,赵小虎上体育课时,就带领学生们在操场边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土坑,在里面填上沙子,算是有了跳远和跳高用的沙坑了。
上体育课时,赵小虎把学生们分成几组,打篮球的打篮球,打乒乓球的打乒乓球,余下的就去跳高跳远。他则坐在操场边嘴里叼着一支烟,手里鼓捣着一部摇把式的电话机。
蒋丽丽就像一只馋猫一样,喜欢吃鱼,麻城河水虽不大,鱼却好吃。赵小虎就弄了一只鱼网去麻城河里打鱼,夏天也就罢了,到了冬天,河水冷,有时还结了冰,鱼网就派不上用场。赵小虎就弄了一部废旧的摇把电话机,他将电话机的线用竹竿挑着放进水里,这边一摇动电话机,河里的鱼就翻着白从水里漂起来。
蒋丽丽很会吃鱼。一整条鱼,肉被她吃完了,骨头从头到尾却是完好无缺。蒋丽丽没事时,就用小刀将鱼骨细细刮一遍,再用细纱纸轻轻地打磨,那鱼的骨架就变得又白又亮。这时,她就找来布,用这些鱼骨头在上面拼出各种各样的画。
可能是外来的缘故,蒋丽丽平时很少和麻城人来往,她除了织毛衣、用鱼骨拼画,再就是和赵小虎腻歪在一起。两个人只要在麻城的街道上走一圈,就会手挽着手。麻城的人自然不高兴了。赵小虎尽管父母不在了,但他是地道麻城人,现在他的那些一块长大的伙伴们用酒就把赵小虎勾引不出去。再说,麻城的男人,哪有这样对待老婆的。
在麻城,你的日子要是过得和大家不一样了,自然就会招来大家的妒恨。
这年夏天,麻城下了几天雨,灰灰的墙上就起了一层绿蒙蒙的青苔。
有天早上,麻城人起床走过广播站门口时,就看见广播站门口的墙上被谁画了一幅画。一只老虎的身上骑着一个长头发的女人,女人挺胸翘臀的。大家一看,就明白是画的谁,就站在那里指指点点地笑。
蒋丽丽和赵小虎刚好在那时走出来,也站在那里看。看了一会儿,蒋丽丽就挽住赵小虎的胳膊故意嗲声嗲气地说,老公,你说那个女人像不像我?
赵小虎不明白蒋丽丽的意思,就说,不像。
蒋丽丽就晃着赵小虎的胳膊嘟着嘴说,你说像,我要你说像嘛!
赵小虎连忙说,像。像!
然后两个人挽着胳膊走了。
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出事了。
那年冬天,赵小虎用电话机做的打鱼器坏了,怎么也收拾不好。蒋丽丽已有好几天都没吃上鱼了。
那天下了班,赵小虎就直奔麻城河而去。他的身上挽着几圈电线,他已提前踩好了点。麻城河的河岸边有几根电杆,那是给整个麻城输送高压电的电杆。
赵小虎爬上离河最近的那根电线杆上,将身上挽着的电线接了上去,然后,他扯着线的另一头向麻城河走去。蒋丽丽好多天没吃上鱼了,他准备用这电去给蒋丽丽打点鱼。
赵小虎用竹竿挑起电线放进了水中,果然就有鱼翻着白漂了起来。
可谁能想到呢,那圈电线漏电了,赵小虎鱼没捞起一条,人却直挺挺地倒在了麻城河的河滩上。
等麻城人发现时,赵小虎已经死了。
赵小虎被抬回去时,蒋丽丽已在广播站的院子里哭得站不起来了,她扑在赵小虎的身上死死地抱着他,任凭任何人都不许靠近。
赵小虎的父母已不在了,出了这大的事,人们就想有必要告诉蒋丽丽的父母一声,可不管怎样问,她只是不开口。
三天后,人们强行将赵小虎下了葬。
麻城人毕竟都是善良的,那些过去与蒋丽丽有过节没过节的人,都来劝蒋丽丽,说,人死不能复生,你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日子还得往下过呢。
赵小虎是因为下班后死的,又是偷用高压电打鱼。国家几乎没有给一分钱的抚恤金。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白白地没了。
后记:其实,蒋丽丽被赵小虎带回麻城时,我正好在麻城小学工作。赵小虎和我算是同事。赵小虎被电打死时,我正好办完了改行的手续。赵小虎下完葬,我也就离开了麻城。
离开麻城好长时间了,蒋丽丽的影子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晃来晃去。蒋丽丽和赵小虎是那么的爱,赵小虎突然死了,我不知道蒋丽丽的日子会怎样过下去。
蒋丽丽哭得死去活来的样子一直在我的心里横着。像根鱼刺。
大约过了一年时间,我回麻城去办事,第一件事就是想去见见蒋丽丽。
蒋丽丽还是在广播站工作,那天,我一走进麻城广播站的门,就听见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蒋丽丽还是坐在那个花坛前,一个男人在她前面不远处与她对面坐着。男人用双手抻着一缕毛线,蒋丽丽扯着毛线的另一头正一下一下地将它挽作一团。
鞋匠胡二立
在麻城,几乎所有人都认识胡二立。
麻城人只要是鞋子坏了,雨伞的伞骨折了,包带断了或者是钥匙丢了,不管远近,都会到他的修鞋摊子上来找他。
胡二立的修鞋摊就摆在麻城老巷子的巷口。那是麻城人口密集的地方。那个地方向阳,一天多半时间都能晒着太阳。老巷子人没事时,也会搬只小凳子坐在那里的墙根下晒太阳。看胡二立修鞋,修伞,或是给人配钥匙。
二立呀,听说凡是小寡妇来你这配钥匙,你都会偷偷地配上一把,咱这麻城里寡妇的门你都能打得开?
坐在墙根晒太阳的人,一边看着他配钥匙,一边喜欢和他开着玩笑。
二立并没停下手里的活,说,还说呢,那天一清早,你家媳妇提着一双鞋子放在这儿让我修,你说怎么了,等我修好了,来取鞋子的却是你家隔壁的老王。
说完,胡二立就嘿嘿地笑。
那人也笑,一扬手就扔过来一个东西,吓得胡二立身子一闪,再一看,却是一支香烟。胡二立将烟叼在嘴上,也不点着,就那么一直叼着。
胡二立干活的手艺好,心地也善良,特别是门上的钥匙丢了,找他配钥匙,放心。
也有人见胡二立修鞋生意好眼红,办过修鞋摊子,想从胡二立的嘴里抢口饭吃,可时间不长,就偃旗息鼓了。
因此,胡二立的修鞋生意在麻城就成了独门生意。
胡二立生意好,手里也挣了些钱,可婚姻大事一直解决不了。
之前,胡二立喜欢过一个女孩,两个人好得死去活来,手也拉过了,嘴也亲过了,有一次,两人在麻城后面的小树林里,两个人还搂搂抱抱过。可后来,女孩的父母死活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就黄了。
这里面有个原因,就是胡二立小时得过小儿麻痹,走起路来不怎么利索。再说,那时的胡二立,家里穷得老鼠都不登门。女孩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也在情理之中。
胡二立眼睁睁看着那女孩嫁给了别人。
人有了这些缺陷,眼光放低些,说个过日子的女人,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后来,胡二立的日子好了,有人也给他说过媒,可他谁也看不上。
有一次,媒人带着一个女孩到他家,想把他俩撮合到一起。他一副敷衍了事的态度,竟惹恼了那女孩。
女孩说,不就是手里有几个臭钱,好像钱能当腿用似的。
胡二立竟然也不恼不怒。
日子过起来慢,晃荡起来就快。
一晃胡二立就四十的人了。
胡二立的人生目标好像就是为了守在这个老巷子口修鞋。
别看胡二立一天到晚地坐在这巷子口,麻城家家户户的事,他都晓得。哪个男人腰上挂的是什么牌子的钥匙,哪家男人穿的是什么尺码的鞋子,有没有脚气,他都知道。
麻城水井巷的一个男人常常出差,一走就是十天半月。有一次男人出差回家,从腰里掏出钥匙开门,门怎么也打不开。原来,门从里面反锁了。男人敲了半天门,女人才披头散发地开了门。男人一进门,心里就咯噔了一下。男人从不抽烟,屋子里却有一股呛人的烟味。
第二天晚上,胡二立正准备睡觉时,听见有敲门声。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的却是那个男人。
胡二立见到那个男人的那一刻,心里就咯蹦一声,像有一枝干柴被折断了。
男人进屋,将一双鞋扔在了胡二立的面前。
胡二立一看面前的那双鞋,心里一下就明白了。
男人说,我想请你看看这双鞋是谁的?等我弄清了,看我不打死这狗日的!
胡二立没有说话。那一刻他觉得他的胸口像有人用刀子在割。但他还是捧起那双鞋翻来翻去的看,一边看,一边摇头。
男人有些急,说,这整个麻城,哪个人的脚大脚小你都清楚,怎么能认不出这双鞋呢?
胡二立说,我真认不得这是谁的鞋。这么大个麻城,有多少双脚?我咋能都认得呢。
男人无可奈何。走了。临出门时,男人没有忘记,提走了那双鞋。
胡二立关上门的那一瞬间,眼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他觉得他的身体就跟一团软泥似的,有些支撑不住了。他扶着墙走到了床边。
怎么会是这样呢?
那双鞋,他认得。四十三码。右脚的那只鞋的后跟开过裂,他用平针缝过五针。还有,穿鞋的人走路时,重心有些向外,因此,鞋底的外侧的磨损比内侧要厉害些。
当那个男人把那双鞋扔到他面前时,他一眼就认出来了,有几次,他差点都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好让男人好好去揍那个家伙一顿,可最终他还是忍住了。
接下来的事,有些出乎胡二立的意料。
那个男人没有找出那双鞋的主人,就把气撒在了自己女人的身上。他隔三差五地就拿自己的女人出一次气,他狠狠地揍她。将她打得鼻青脸肿。
有几次,胡二立忍不住跑到水井巷,站在那男人房子的对面,果然看见男人的女人,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女人在那里摘菜、洗衣服。要是不知内情的人,还真是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
世界看起来很平静,胡二立的心里却是翻江倒海。这个他一直深爱的女人,就像一座神一样藏在他的心里,让他守候了这多年,现在,他心里的那座庙轰地倒了。
回到家里,胡二立自个动手做了一辆小木车,他将他修鞋的家伙什都装在那辆小木车里,他还做了几只风车插在小木车上。
那天早上,胡二立就像拉着一只小狗一样,拉着他的那辆小木车从麻城的街道上走过。那时,天还早,麻城的街道上还没有人。风车在车上呼啦啦转,小车的木轮从街道上滚过时,发出轰轰隆隆的声音。
胡二立拉着那辆小木车,去了水井巷。他在那个女人门对面站了很久很久,直到东边的天发白了,他就才拉着他的那辆小木车沿着麻城的街道一路走下去。
走着走着,天就越来越亮了。街道上就开始有了行人。
二立呀,这么早就去摆摊了?
胡二立说,嗯。
胡二立嘴上这样应着,人却并没有往老巷口走,他沿着街道一直走着。
一直走着。
良心
杨子荣住在麻城的半边街上。
半边街,顾名思义,就是街道只有半边。另半边呢,临了麻城河,地势逼仄,没处修房子了,就沿麻城河的河堤栽了一排柳树。半边街的人没事时,坐在柳树下的石凳上,一甩杆子就能钓上鱼来。
半边街居住的人家都是后来从别的地方迁徙而来的。他们多是些手艺人,比如打铁的,做木工活的,弹棉花的,吊挂面的。他们说话,口音比较混杂,做事风格也各异。但这些人也都与麻城老街的住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在这个地方安家落户,大部分是老麻城人的亲戚。
比起麻城的那些老住户,半边街居民们的日子过得相对要清苦些。
杨子荣没得别的什么手艺,靠杀猪养家糊口。杀猪算个匠人,半边街的人都叫他杀猪佬。那时的麻城,并没有多少人喂猪,他们吃肉都是挎着篮子去食品公司买。因此,杨子荣杀猪多是在麻城周边的农村。农村人一年只喂一头猪,一般是到快过年了才杀。这样算下来,杨子荣一年多数日子是没事可干的,他就去打些零工补贴家用。
尽管如此,杨子荣的日子,也还算能过得去,他的三个儿子比起别人家的孩子,养得要壮实得多。
有一年,有人给半边街杜木匠的大儿子提了一门亲。是个乡下的女子,女子家离麻城有六十多里路。媒人从中撮合好了后,到了冬天,女方家里提出要来杜木匠家看看。拿现在话说,就是要来考察考察。杜木匠欣喜得不得了。可他也养着三个儿子,日子过得比杨子荣要紧巴些。这女方来看家,总得给人家做顿像样的饭吃吧。可东拼西凑,就是没得肉。
就在杜木匠急得火烧眉毛时,在路上遇见了杨子荣。杨子荣是去乡下给人杀猪回来。大概多喝了几口酒,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他杀猪的挺杖上挑着一块肉,也随着他的身子一摇一晃。
那个黄昏,杜木匠拦住了杨子荣,他就像一只馋嘴狗一样,眼睛盯着杨子荣挺杖上的那快肉,好说歹说,总算把那快肉借下了。肉上是用刀号了码子的(用刀在肉上标注了斤两),二斤八两。
杨子荣看着杜木匠从他的挺杖上拿下那块肉提在了手上,好像那肉是被狗叼去了似的。
他说,你可得讲信用,说好了,明年开春你就得还我,我要给我的父亲做七十大寿呢。
杜木匠说,一定,一定。
杜木匠欠下了杨子荣一块肉,可儿子的亲事并没有成。
木匠的儿子虽然看上了那个女子,可女方的家人嘴里吃着肉,还是看出了杜木匠家的穷。
那女子竟然看上了左铁匠家的儿子。媒人说,女方家说了,长木匠,短铁匠。木匠手里的料本来长长的,却被木匠越锯越短,再看看铁匠,本来是短短的一根铁,人家三敲两打的就会变得越来越长。
这个借口听起来有些可笑。可事实如此,也没得办法。
转眼春天就到了,山上的野花都开了。
杨子荣开始筹备给他父亲过七十大寿。
那天,杨子荣就找到杜木匠。他知道杜木匠为儿子的亲事还伤着心。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但还是说了。
没想到杜木匠却说,什么肉呀?
杨子荣说,就是,就是你给你儿子办亲事时,借我的那块肉,二斤八两。
杜木匠耍起了赖皮,他看起来一脸的无辜,他说,我什么时候借你肉了?我儿子办什么亲事了?要是他办亲事了,现在还是光棍一条?
杨子荣显示了极大有耐心。他尽力还原那个黄昏的情景。
他说,那天,你向我借肉时,跟前还跟着一条狗,你将肉提在手上,那条黑狗眼睛盯着肉,怎么也不走开,你顺手从地上捡起了一块石头向狗扔去,狗才恋恋不舍地跑掉。
可任凭杨子荣说得唾沫星子横飞,杜木匠就是不承认他向杨子荣借过肉。一块二斤八两的肉。
因为这事,杨子荣和杜木匠断了来往。时间不长,整个半边街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大家都知道杜木匠是个不讲信用的人。街上遇着杜木匠,都用一种鄙视的眼光去看他。
杜木匠因此在半边街抬不起头。两个月后,杜木匠就带着他的大儿子离开了半边街。
一晃就到了秋天。就传来了消息,说杜木匠有个亲戚在山西开煤矿。杜木匠就带着他大儿子奔那去了,并在那里发了财。半边街的人半信半疑时,杜木匠就托人给杨子荣捎回话,意思是让杨子荣的儿子也去那煤矿。带信的人说,那活苦是苦了点,可钱真的好挣。
杨子荣听了这话,一蹦八丈高,说,那钱就是用篮子往起揽,他也不会让他的儿子去的。他说他的儿子怎么能和杜木匠这种不讲信用的人在一起呢!
杨子荣不让儿子去,可半边街其他的年轻人却动了心。他们就和那个人一起走了。
这年快过年时,半边街去煤矿的那些年轻人回到了半边街。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就完全变了个样子。他们将半边街的年,过得是红红火火。
第二年一过完年,半边街更多的年轻人,都去了杜木匠的那个煤矿。临走时,有人想让杨子荣的儿子一起走,可杨子荣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和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去干,还不如穷着。
杨子荣依然过着他杀猪打零工的日子。
又过了半年,一天,杨子荣正坐在柳树下钓鱼呢,有人说杜木匠回来了。杜木匠从街的那头过来时,身后还跟着一头肥硕的猪。杜木匠回来就回来,还带着一头猪。许多人都很好奇,紧紧地跟在了杜木匠后面。
杜木匠走到柳树前,就看到了杨子荣。
杜木匠就停了下来。那头猪也停了下来。它一边哼哼着,一边用嘴去啃从石缝里长出的草。
杜木匠喊了一声老哥。
杨子荣没理。不就是挣了几个钱吗,显摆什么。
杜木匠又喊了一声老哥。
杜木匠说,老哥,我是回来给你还肉来了。说着,他看了那头猪一眼。
杨子荣听了这话,嘴里哼了一声,说,你不是说你从来没借过我的肉吗,还哪门子肉?
杜木匠抬头看了周围人一眼。他也看出了大家的好奇。他说,老哥,我当着我们半边街邻里的面给你赔个不是。当年,我真的借了你一块肉,那块肉是二斤八两。
杨子荣简直有些不相信,好像这话不是从杜木匠的嘴里说出来似的。
他说,那你那时为什么不承认?你不仅不承认,还反咬我一口,说我赖你?
杜木匠有些歉疚地说,真对不起呀老哥,那时候,不是我不想承认,我清清楚楚我借了你的肉,可我一旦认了,我就得给你还。那时候,我真的还不起呀。老哥,我知道,就是十头猪也还不清你的肉的,这头猪,你全当是我还的良心吧。
作者简介:芦芙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商洛市作协副主席。入选“陕西文艺创作人才百人计划”。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北京文学》《长江文艺》《小说选刊》等刊。出版有小说集《一条叫毛毛的狗》《袅袅升起的炊烟》《扳着指头数到十》等多部。曾获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等多种奖项。现就职于商洛市群众艺术馆,《商洛文化》执行主编。
作家、评论家评论芦芙荭的作品
芦芙荭有着清醒的小小说文体意识,谋篇布局,习惯于红线穿引珍珠,极富巧意,多有玄机。他的文字明净简练,闲笔不闲,如秋色白云,意境高远,显示出对读者的格外尊重。
——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杨晓敏
芦芙荭的小小说,我没觉得它们小。它们几乎具备了小说所应该具备的所有元素;而且,芦芙荭具有让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闪烁奇光异彩的能力。这是要让许多大小说、长小说很失面子的。我以为,篇幅的短,不应该作为它可以小的借口;我还以为,越短就越不容易耍花枪,这都是作小小说的陷阱,弄不好就会掉下去。
——著名作家、编剧:杨争光
芦芙荭毫无疑问是中国小小说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文体自觉。他的小小说具有颇多优点:一、自然。不雕琢,不刻意,故事的推进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二、节制。无论是抒情,还是写人,都惜墨如金,恰到好处。三、耐人寻味。故事有泥土味,语言有青草味,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意味深长。
——青年评论家、惠州学院教授:雪弟
芦芙荭的小小说很讲究趣味,《游戏》《秋夜歌声》《扳着指头数到十》都是有意思的小小说,而趣味不过是开端是引子,它是要升华的。就是说小说追究的是生活逻辑向艺术逻辑的转换,在趣味中换转当然是最有意思的。我相信,这条路对芦芙荭而言是漫长的更是有趣的。
——作家、《作家》杂志社编辑:马季
从芦芙荭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一个生活哲学的研究者所应该拥有的素质:1、他是靠直觉而不是靠推理来获得思想。2、他面向痛苦和绝望的个人,探讨生命的意义。3、他把读者带到自己的灵魂深处,与读者分享他的生活体验。4、他企图理解生活,并暗示人们应该怎样生活。5、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大众性、深刻性和现实性。
——作家:侯德云
芦芙荭的小小说特别注重创造独特的个性语言。世界上杰出的作家无不是语言大师。诚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及戏剧)都是必须注重语言的。但小小说因其短小更讲究语言的锤炼。芙荭的写作,有的注重细腻形象的描述,有的运用幽默调侃的笔调,整体贯穿的是跳荡的节奏感,读起来很有味道。
——作家:王海椿
芦芙荭文体意识的自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把对生活的思考进行艺术的抽象,提炼成富有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形成精炼丰富的意蕴内涵。其次,突破“巧构”性的情节,重视叙事结构的营造,把对生活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小说叙事过程传达出来,而非仅仅进行情节巧合的安排。三是具有独特的精短小说的留白的艺术。
——青年评论家、商洛学院教授:程华
芦芙荭有着清醒的小小说文体意识,谋篇布局,习惯于红线穿引珍珠,极富巧意,多有玄机。他的文字明净简练,闲笔不闲,如秋色白云,意境高远,显示出对读者的格外尊重。他的作品带有一种对未来生活深切渴望而又不时对生活的沉重进行调侃的意味。读芦芙荭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是在小说中创造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是用戏剧化的方式,给一些原本很沉重的、也无力去改变的日子,增加一丝过下去的勇气。芦芙荭笔下的人物的性格、特质,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地域特点,作者善于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炼和挖掘富于喜剧色彩的因素,来表现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金麻雀奖获奖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