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儒以戏为乐
文章字数:2705
夫妻同台
上台前练习
9月27日晚上,在喜迎十九大“晨光杯”商州百姓大舞台戏曲电视大赛决赛现场,48岁的王海儒凭借《斩单童》里的选段《呼喊一声音绑帐外》艺压全场,一举夺冠。在场观众夸他演技精湛,唱功出色,一点也不输于专业的演员!听了这些评价,王海儒微微一笑,其实这些年他已获得省、市不少的荣誉,每一次获奖都是一个精神鼓励,也就是戏迷的认可和这些鼓励支撑着他,在沉重的生活中以戏为乐,不断前行。
小小男儿爱唱戏
第一次接触戏剧,是在老家商州区杨峪河镇杨峪村。12岁那年春节,寒风凛冽,他们村却因来了戏班子热闹了起来。来演戏的是当时大荆镇有名的秦岭剧团,看戏的群众挤得人山人海,小小的王海儒就挤在人群中,当日表演的是《卷席筒》,演员们精美的服装、举手投足之间的韵味和投入的表演让他的心情随着戏剧起伏,一场戏下来,仿佛他也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悲欢离合。从那以后,王海儒成了小戏迷,秦岭剧团在村里演了几天戏,他场场不落。一日回家后,竟向父母提出,“我不上学了,要去学唱戏!”父母一听坚决反对,却不料在最后一场戏演结束后,王海儒已自作主张报名并通过考试,头也不回地跟着剧团走了。
就这样,小戏迷成了小演员,每天跟着师傅学唱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练功,没有个三五年是练不出名堂的。王海儒和同伴们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6点就开始练功。先是吊一个多小时的嗓子,接着练习踢腿、下腰等基本动作,往往一个抬架的动作就练半个小时,老师拿着棍子在后面跟着,谁偷懒就打谁,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双腿疼得走路都迈不动,持续好长时间才适应。老师也特别认真,王海儒到现在还能记得,当时他们的老师已经60多岁了,朝天凳、翻跟头等动作都是他一遍一遍地亲身示范,直到看着他们一个个做标准了才满意。
经过近6年的学习,王海儒出师了。17岁那年,他开始登台演出。第一次登台,他在秦腔戏《铡门案》中扮包拯,年轻的娃娃扮花脸,有人稀奇,有人不屑。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王海儒心里也多了几分紧张。他强压住内心的慌乱,一板一眼将一个铁面无私的包拯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出效果出奇的好。从那以后,他们剧团到城里唱戏,那些老头老太太总是互相转告,走,今儿晚上看花脸娃唱戏走!
演戏的日子苦乐相伴。让王海儒觉得最痛苦的就是卖戏期间赶路。那年冬天,他们在山阳县色河镇演出结束后,连夜赶到商州的黑山街道,一下子走了五六个小时,到黑山已经晚上八九点了,又冷又饿,浑身困乏,却还要收拾家什,寻找住处。因为他们戏唱得好,剧团名声大噪,戏也卖得特别好,有时一场戏能卖100多块钱。有一次,因为戏卖得好,剧团里改善生活吃饺子,王海儒下台后卸妆发现没有卸妆的食用油了,就拿煤油卸妆,然后抓了一把洗衣粉把脸洗净,急着吃饺子去了,却不曾想伤了皮肤,脸上起了泡,因为每天还要化浓妆唱戏,好长时间都没好,等好了后脸上就变得坑坑洼洼的了。
以戏为乐讨生活
20岁以后,结婚、生子,1989年剧团解散,王海儒不得不出门打工,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西安他出过苦力,也随着关中的老艺人唱过戏,不久后又回到家乡重拾旧业。
那时,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家里有了红白喜事都要请戏班子唱戏,王海儒也就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他同戏班子里的人走村串乡,钻山进城,只要哪里邀请,就到哪里去。为了提高技艺,他找来声乐方面的书籍自己在家学习,买来李东桥等名家的戏曲碟片,对着电视机反复练习,一句唱词、一个眼神,他都要反复琢磨,请行家里手点评,大家觉得过关了才满意。
经过几年的磨炼,王海儒声名大振,无论哪个班子唱戏都喜欢叫上他,懂行的人家过红白喜事也点名要他去唱戏。一次,他们在金陵寺镇一家人家里唱戏,他唱了一段封神榜里的选段《黑虎坐台》,周围群众连连叫好,一曲接着一曲地点戏。这家人有个亲戚是关中人,唱戏的人都知道,秦腔在关中特别盛行,关中人一开口都是一嗓子,没想到他唱完后,那位亲戚专门来和他握手交谈,感慨道:“在我们那儿很少听到你这样的好嗓子,唱得真入味!”
最远时,他们还把戏送到蓝田、铜川等地。那年蓝田一家人办丧事,请商洛戏班子去唱戏,刚去时当地人瞧不上,一个老汉不屑地说道:“看你们这些商洛娃今晚上给咱耍啥猴啊!”一句话激起了他们的斗志,那天晚上他和同伴们铆足了劲,打起十二分精神唱了几折子戏。结束后,老人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连声夸奖:“唱得不错!”
除了红白喜事唱戏,王海儒还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演出活动,经常送戏下乡。在商州区开展的政德教育活动中,他一共参加了45场演出,把戏送到商州各个乡镇。2016年,他还在商州区排的新戏《紫荆树下》中饰演知州大人,获得行内一致好评。同时,他也积极参加省市各类比赛,曾在陕西省第五届桃李杯大赛获优秀奖,多次在市上和商州区演出获奖。
戏曲之家有期盼
王海儒大半辈子以戏为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全家人都从事演艺,并且都是标准的戏迷。
妻子任引锋是王海儒的忠实粉丝,也是他的好搭档。结婚后,从小就爱听戏的她在王海儒的熏陶下,偶尔也会唱一段。2003年,市区取缔蹦蹦车,任引锋失业了。她一咬牙决定到乐队学唱戏,饱尝酸甜苦辣的王海儒心疼妻子,劝她说:“这太苦了,你身体不好,会吃不消的!”任引锋没有听劝,报名学了3个月的声乐,加入了乐队开始下乡唱戏。
当时,儿子还正在上初中,女儿才一岁多。夫妻俩经常一块下乡,晚上不能回家。任引锋就把儿子托付给侄子,将女儿扔到老家,一个月两个人在外跑10多天。10多年间,炎炎夏日,隆冬寒天,其中辛酸自是不可言说。夫妻俩记忆最深的是差点踏进鬼门关的那场车祸。2005年冬天,麻街镇有一户人家办丧事,请他们去唱戏,当时天特别冷,路上都结了冰。王海儒用摩托车带着妻子往麻街赶,车行到构峪桥西时摔倒了,王海儒摔了出去,任引锋被压到摩托车下,正在这时,西边慢坡冲下一辆大货车,因为路面结冰,大车不敢紧急刹车,眼看车就到了面前,任引锋吓得不轻,心道:“这下完了!”所幸大车司机很有经验,慢慢刹车,将车溜到他们跟前停下了。从地上爬起来后,衣服摔破了,浑身都疼,但两口子还是咬着牙去唱完了戏。
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王海儒的两个孩子都喜欢表演艺术,并且走上了从艺之路。2009年,儿子考上商州区文工团,经过3年的学习,2012年参加工作,现在经常在外参加演出。女儿自小爱唱歌,爱听戏,今年夏天西安市秦腔剧院招生,13岁的王思萌一考即中,现在成了西安市艺术学校的一名学生,主攻秦腔表演专业。儿女都从艺,王海儒感到很高兴,也很欣慰,没事时他就和儿女们交流、探讨,将自己所学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同时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儿女们的变化与成长。
现在,王海儒最大的心愿,就是秦腔在商洛得以传承。在他看来,如今年轻人喜欢秦腔的越来越少了,他希望秦腔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