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土地和父亲
田吉文
文章字数:1481
  父亲离开我已经快五年了,在行将过去的1800个日日夜夜里,我都是在无尽的思念中度过的。想起苦命的父亲和他一生挚爱的黄土地,特别是常说的那句“土地就是饭碗”这句话,也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心中总是有许多感慨,往事历历在目,犹如发生在昨天。
  1978年后半年我在王庄小学读书,那时父亲担任大队干部,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进小山村,父亲和大队的干部们商量着修王庄河提,从旱车沟口先修到王庄,一华里多一些,但是能增加土地面积110亩,因为那是一个开阔的地带,朝南便是武关河。大队上定下来后,就把任务分到各生产队,所以说现在每个队都有地。那个火热的年代刚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很激进,在大集体干活积极性和热情不减,父亲他们每天领着全大队的社员同天斗、同地斗,奋战了三个冬季,终于修成了一座长550米,高三米、宽一米的石塄。那时我天天去学校,父亲每天忙工地上的事,只是晚上的时候才能看到他。有天早上在上学上的路上,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河对岸用钢钎子敲石头,仔细确认了一下,那就是父亲。在一个凹型的石头窝里,他一个人用钢钎在撇石头,其他人都没来。不谙世事的我觉得父亲是应该做的,对集体的事看得很认真,超出了家里的任何事。石塄修好了后,又开始面地,是在后面山坡上挖土用架子车拉到石塄跟前,父亲除了指挥大家干活,自己还有生产任务。在大队和生产队会上,他总是说,我们辛苦点,有了更多的土地,就能多打粮食,也能多给国家交售公粮,更能保证自己不饿肚子,就这样几年的汗水成就了那片丰收的土地,虽然经过多少次洪水的侵袭,父亲和全大队人当年修的石塄仍稳如泰山,每年都能打出许多粮食。
  初中毕业时老家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把我的邻居也是小叔的四间房让水冲毁了,由于我住的组上土地贫瘠,后来大队给小叔一家安排到另外一个组了,要把小叔家的房基地恢复成耕地,知道这件事后我很不理解,可是有天晚上父亲的一席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人家恢复耕地的事我也在场,我是同意的。我们磨子岭土地少,人口多,而且土地贫瘠,恢复几分地补给增加人的户也是好事,不然也就荒废了,你好好念你的书,以后你也就知道土地就是饭碗的道理了”,这朴素的话语也让我理解了父亲的做法,他是有着多年党龄的人,每次都是考虑集体和大家的利益,我也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土地到户以后,爱地如命的父亲把责任田打理得井井有条,地里的石头捡得干净。石塄也在农闲时不断加固,以防水土流失,对待每一寸土地好像都是有很深的感情,每天有事没事都在地里劳作,看到别人家地里有石头了,他都去帮人家挪走或者捡走。因为老家许多地块都是沟槽地,往往遇到汛期水大,冲垮石塄的事时常发生,为了保护好这有限的耕地,虽然不当干部了,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和组长商量后,再和群众代表商议,成立组上的护塄工程队,每年冬季抽出一段农闲时间,免费对这些户的地塄进行修复、维护、加固,坚持了好些年,组上沟槽地的石塄基本上都安然无恙。
  父亲年纪大了,我不想让他种地了,嘱咐他让别人种,我给买粮食拿回来,可是父亲说他离不开土地,荒废了可惜,给别人种他又舍不得,他要坚持种下去,所以每年农忙时,我都会请假回来给父亲帮忙,每次我种的地他都要弄二回,他种得很细致,土疙瘩打得很碎,他说你哄地,地也哄你,好好种地就会长出好庄稼。斯人已去,音容常在,父亲一生就是这样一位惜地如命的人,也影响了一代人,“土地红线”18亿亩是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我要将父亲珍爱土地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要让他们知道土地是我们的生命线,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恪守的底线,要牢记珍爱土地,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