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人之 “长 ” 补己 之“ 短”
文章字数:3929
牛金婵
在洛南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于今年5月份赴贵州省水城县住建局挂职锻炼,任局长助理。
我挂职锻炼的水城县位于“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六盘水腹地,素有“四省立交桥”之称,距月照机场仅8公里。全县辖4个街道办事处、13个乡、13个镇,共有20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93万,面积3607.82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201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33.2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84亿元,财政总收入26.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73元。
水城县境内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5米,夏季平均气温19℃,年平均气温12℃,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民族民俗文化厚重浓郁,已开发100多个旅游资源区(点);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有煤、铁、铅、锌、锰等26种矿产,煤炭探明储量51亿吨,保有储量43亿吨。腾飞的水城,正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先行县”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努力实现西部强县目标,奋力绘就“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水城多彩画卷。
水城县印象
干净整洁,文明有序。水城县是一座美丽文明的山城,城市规划科学合理,街道干净整洁,绿化精致怡人,从县政府到各单位都没有修建围墙,城市规划科学合理,所有管线全部下地,一条穿境而过的河流清澈见底,把平坦的沥青路分成了左、右两条单行道,每个广场、单位、小区的绿化造型都别具匠心,公路中间的隔离带上全是精美的小盆海棠花,主要路段漂亮的花架上会摆放一些大盆的鲜花,除工作人员对它呵护有加,没有人去动一草一叶。更没有横穿马路的现象,斑马线两头的行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遵守交规,车辆更是各行其道,可见文明行为已经根植于每个人心中。
生态丰盈,青山绿水。水城县是一个以煤矿资源为主的资源大县,因境内煤矿资源丰富,被誉为贵州的“高原明珠”、祖国的“西南煤海”。全县财政70%来源于煤矿产业。以前煤矿开采比较混乱,2005年全市开始整合煤矿资源,关闭了很多存在隐患的小乱差企业,不断规范市场秩序,由大型煤矿企业将煤矿洗成精煤供给全国各钢铁企业,全国有名的水钢集团就在六盘水。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环保理念,六盘水市以环保、生态、绿色为发展重点,把能源清洁减排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首先从所辖各县(区)的城区开始整顿,禁止使用煤炭、蜂窝煤等,当时工作难度相当大,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夯实相关部门责任,而且市上采取多种形式对城区居民及经营场所进行检查,个别工作执行不力的部门领导曾被问责处理。通过不到两年的整顿,最终使广大市民改变了观念,从而实现了全城无煤的目标。
文明和谐,彰显生机。六盘水市区的一面面文化墙,都是发动万名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创作设计的充满童趣的手绘画,讲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卫生、孝廉礼仪、家庭和睦等故事,图文并茂,内涵丰富,既充满童趣,又养眼养心,还起到了“面面墙壁会说话、处处景观都育人”的良好效果。
危房“三改”助力脱贫攻坚。水城县根据农村人居环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实施农村危房“三改”(即改厨、改厕、改圈),统筹推进对五保户、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残疾人户四类重点对象逐级建立台账,分类列出清单,精准锁定对象,集中火力脱贫攻坚,对全县2084户群众农村危房全面实施改造,实现农房居、厨、厕、圈等合理分离,有效保障基本居住功能和卫生健康条件,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字城管、高效便捷。水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取得的快捷、高效、现代的效果,就像给城管工作装上了千里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杜绝了城市管理的盲区、越位和缺位现象。在全市各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等所有重要位置都安装有高清摄像头,一面由LED大屏幕组成的电视墙实时显示监控摄像头拍到的画面,而这一信息系统是与公安天网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广大市民如在路面上发现城市部件缺失或其他城市建设问题,可拨打电话到指挥中心投诉,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将根据投诉在视频监控中找到存在问题的路段,并派出网格监督员到实地进行查看后将问题转到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把问题移交给相关部门解决。
知识更新,与时俱进。水城县特别重视干部培养,每年会拿出几百万的资金投入到干部的业务培训上,由各系统自行联系名校名师授课,县政府领导审核后分批次进行培训,从而使广大干部业务知识得到更新,达到了与时俱进的效果,所以“大数据”“民生监督云”“三变”改革等先进做法都在贵州试点成功并在全国广泛推广。
科学统筹,规范有序。水城住建、水务、交通、教育、文化旅游等单位都只负责行业内的行政审核监督等工作,行业内的项目建设和融资等均由平台公司承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避免了主管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弊端。
社会和谐,共建共享。水城县的人非常热情好客,人人都有一种“爱城如家”的观念,不会哄抬物价,也不仇官仇富,从小就注重实践教育,男女老少都非常能吃苦,而且,大家对不文明的行为都嗤之以鼻,社会氛围非常好,到处充满了正能量。
感悟与收获
通过半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我既了解到了水城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活力,也感受到了一个三线城市经过完美蜕变后的勃勃生机。作为一名住建干部,我关注最多的莫过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多民族云集的地方,很多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做法和成效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思想重视,对症施策,是干好住建工作的基础。城市的文明主体是人,仅凭政府部门单方面治理,不但会出现管理脱节,而且耗时耗力效果不佳,只有人人爱城护城,才会不断实现文明。其实,水城县在几年前也是非常脏乱差的,全市评比总是位列末位,经常受到通报批评。为了彻底改变落后的状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举全县之力以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为目标,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对症施策,出台了一系列城市综合治理的《办法》《规定》和措施,采取政府主导、舆论宣传、部门联动、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有力措施,大力实施整治工作。每年将20%的财政收入投入到城市管理工作中,不仅购置了很多大型洗扫车、垃圾清运车、喷雾车、微型机扫车等现代化清洁工具,而且不断充实管城工作的人力物力。同时,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通过全城各处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对不守交规、开车打电话、横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进行24小时监控,从国家机关干部首先抓起,特别授予环卫工人对不文明行为有代监管处罚权和车位收费权,加上全民举报有奖,被发现或被举报的行为者不但会受到罚款,而且会在相关电视栏目曝光,发现违反三次者,涉事单位或者社区的负责人还得因宣传引导和人员管理不到位而在全市电视台进行检讨和致歉。“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经过不到两年的全面整治,不仅彻底扭转了局面、改变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使人人养成了好习惯,广大市民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爱城护城方面的自觉性越来越强,形成了如今生态葱郁、文明和谐、井然有序的良好氛围。
全民参与,严管重罚,是干好住建工作的关键。水城县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女性城管执法队,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城市文明和谐的信号。我了解到,刚开始管理城市的时候,这里也像很多地方一样,市民意识差,缺乏大局观念,经常出现城管与商贩起冲突的事件。后来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和宣传教育,采取网格化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门前责任制,采取部门联合执法,利用“721”模式进行管理,经过大约一年的综合治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摊点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治理,市民逐步养成了好的习惯,都在指定的区域进行经营,几乎很少发生城管与商贩矛盾冲突的事件。“721”城市管理模式即:对70%的影响城市形象的行为人进行劝导教育,对20%的存在侥幸心理的行为人进行严格管理,对10%拒不配合的行为人加大行政处罚。听说刚开始执行时,其实是最后的“1”起了重要作用,因为直接影响到商贩的切身利益,挣钱不容易,被罚款都会引以为戒的。也有些蛮不讲理的,和城管执法人员冲突打架,这个时候,联合执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刮骨疗毒,让人都把好习惯养成了,管理起来也就会顺理成章,因此才有了现在“城市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人人参与、全民共享、共同维护的文明城市的良好格局。
关心关爱、形成共识,是干好住建工作的核心。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干净、整洁、文明的城市中,但这一切都需要大家共同去爱护、呵护和维护。有一次,我和一位35岁的环卫工人交流,问她为什么要干保洁工作,她很礼貌地告诉我,现在市民素质都挺高的,路面基本看不到垃圾,只是下雨时有些落叶或者泥土需要清理,以前保洁全靠人工力量,现在基本都是机械化清扫,她们只是辅助干活;而且局里依法合理安排了大家的工作时间、作业方式和工作量,还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安全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环卫工人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能力。他们不仅工作轻松,而且待遇挺好(五险一金+2000元/月+全勤奖)。水城县的环卫工人中30-40岁年龄段的占到近一半,大家都很热爱这份工作,令他们感受最深的是现在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越来越多,对环卫工人的工作也多了尊重和理解,市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都在积极参与和共同维护,非常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好多爱心人士为环卫工献爱心,专门设置了环卫工人爱心驿站,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想起来心里就暖暖的。同时,全县还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宣传报道环卫工人等一线岗位上爱岗奉献、拾金不昧等先进事迹,让更多人支持环卫事业,让环卫工人鲜亮、饱满的形象打动你我、感动社会,这些都让环卫工人多了一些归属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