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桑榆晚晴别样红
——记商州区委老干局党总支退休干部马妙成
文章字数:1609
  马妙成于1998年5月从商州区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休,曾先后担任首届商州区慈善协会会长、商州区老年学学会会长等,现任商州区委老干局党总支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书记。
  热心慈善公益事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华慈善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慈善事业在我国冲破了禁锢。全国各地相继组建起了地方慈善协会,开展慈善救助活动。作为贫困地区的商州,贫困群体相对较多,更需要建立慈善机构,协助政府拾遗补缺,扶贫解困。在这个背景下,马妙成同志肩负领导的重托,出面组建了慈善协会,被选为首届会长,而且一干就是5年。
  马妙成在商州区慈善协会工作期间,协同一班人紧紧围绕“携手慈善,共创和谐”的大目标,坚持“安老抚孤,济贫解困”的宗旨,不辞劳苦,走西安、上北京、去香港,争取慈善项目,募集善款善物;跋山涉水,现场勘察,选定救助项目,落实救助对象,使每一笔善款都用在了刀刃上,并逐一进行了检查验收核实。
  据统计,在省、市慈善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区慈协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向境内外慈善机构和个人引进善款及实物折价1500多万元,用于慈善建校11所,改善了5000多名中、小学生的学习条件;慈善修桥26座,解决了7000多名群众过河难题;慈善建饮水处6处,解决了这些村群众饮水难题;慈善救助大学生420名,慈善救助老人370名。为此,他本人被市慈善协会评为慈善工作者先进个人。
  情倾老年社会问题
  2010年初,年过七旬的马妙成,刚刚卸下区慈善协会会长的担子,当了顾问。本该松一口气,可就在这个时候,省市要求各县区尽快成立老年学学会组织,商州区在酝酿筹建区老年学学会时,区委领导动员马妙成同志出面组建。他二话没说,便把筹建区老年学学会的担子挑了起来。经过积极筹备,2010年4月,商州区老年学学会正式成立,他当选为首任会长。
  万事开头难。学会一成立,他即带领一班人克服经费、人力、办公等多方面的困难,积极开展工作,打好基础,使区学会的工作很快步入规范化。2010年和2012年,该学会先后被省委老干局、省老龄办、省老年学学会评为省市县老年学学会组织网络建设先进集体和学会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被评为全省学会系统先进个人。
  马妙成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亲自动笔撰写调查报告5篇,获奖3篇。2013年,他撰写的《农村敬老院亟待改制转型》的调查报告被列入全省“老年维权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重点交流论文;2014年,他撰写的《倡导互帮互助老人服务老人——关于唐塬村创办互助幸福院的调查与浅析》不仅被《中国老年报》刊登,而且引起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勤于笔耕泼洒余热
  区学会几年来所搞的每一项工作和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渗透着马妙成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他不仅亲自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写出了多篇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还协助会长与学会一班人密切合作,继续努力办好区学会会刊《商州老年》。
  近年来,他根据老年人实际状况,潜心提炼主题,写了不少涉老文稿。有的是感悟人生的短文,有的是老人心理的浅探,有的是老人修养的随笔,有的是尊老敬老的呼吁,有的是对代际和谐的探讨。他发表在省内外有关报刊上的类似文稿有30多篇,由于文章短小,贴近老年,颇受老年人的喜爱。在区委老干局的大力支持下,他编著的《老说老话》《老话刨根》二书很快出版与广大老年朋友相继见面,老同志争相传阅,频频点赞。
  在马妙成当会长时,他不仅亲自组建了学会的金秋艺术团,为城区爱好文艺的老年人搭建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平台,使金秋艺术团的表演成为商州城内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而且亲自带上艺术团多次去敬老院、基层农村开展脱贫攻坚慰问演出,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转任顾问后,他一如既往地热心为老年人服务,学会组织的各种广场演出,老年节、春节慰问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亲自下到基层上门入户问寒问暖,通过各种渠道向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反映老年人的合理诉求。
  最近,马妙成又被区政协聘为执行主编,领衔编辑了《商州文史资料精编》五卷,约160多万字,为研究商州的人文历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李新忍 陈丹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