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变”拓宽致富路
文章字数:941
  本报讯(记者 胡蝶)“我种植袋料香菇4年了,以前只种两千多袋,挣点零花钱。今年加入村里的盛丰种养殖场,种植有两万多袋,头一茬就卖了一万多块钱。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在丹凤县铁峪铺镇寺底铺村双孢菇产业基地劳动的贫困户张丹军说。张丹军介绍说,现在政策好了,自己享受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以及生态脱贫补助等政策,移民搬迁的钥匙也拿到了手。妻子还参加了村里的技术培训,并拿到了技术补助500块钱。现在靠着这些贷款,自己种植了更多的香菇,一年赚四五万元没有问题。这是寺底铺村探寻“三变”改革后,给贫困户张丹军带来的可喜变化。
 11月29日,天寒地冻,大雪纷纷。在丹凤县铁峪铺镇寺底铺村盛丰种养殖场的双孢菇产业基地大棚内,却是一派繁忙景象:有种植香菇经验的贫困户主动向周围群众介绍香菇种植技术,技术指导人员在认真观察双孢菇生长情况并提出意见……
  今年以来,在村干部的探索下,寺底铺村双孢菇产业基地应运而生,该产业基地位于312国道边,占地23亩,总投资200万元。其中由政府投资160万元,村上自筹20万元,包扶单位县农商行资助20万元,共建造大棚40个,每个棚占地170平方米,采取多层种养,单棚生产面积500平方米,于2017年7月启动建设,10月份建成正式投产。
  村支书李安良介绍说,该产业基地是在新形势下,村上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一次有益尝试。村上采用“党支部+‘三变’+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坚持“村办、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党支部引领、公司化运作、贫困户参股、村集体经营”的方式,由村委会注册成立盛丰种养殖场,村党支部书记任公司法人负责产业基地经营管理,政府投资和包扶部门资助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股金。每年年底,公司所产生的净利润采取贫困户60%,村集体30%,非贫困户10%,6:3:1比例分红。双孢菇基地建成后,按照每平方米可产双孢菇15公斤,每公斤价格7元,每棚生产效益3万元-5万元,年生产效益达120万元-200万元。这既可让贫困户从“农民”真正变“股民”,从“贫困户”彻底变“富裕户”,又能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零突破”,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和贫困村出列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预脱贫户张强军说,加入村里的盛丰种养殖场后,享受到了一定的奖励补助,能够更好地发展产业。现在种植香菇1.6万袋,家中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能够顺利稳定地实现脱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