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平脱贫记
文章字数:2092
作为贫困户,他从不将等靠要作为化解生活困境的手段;身患尘肺病,他依然顽强地寻找脱贫致富的出路。他是村上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是敢为人先的自强标兵。这个脱贫致富的励志故事就发生在镇安县云盖寺镇西洞村张远平的身上。
提起张远平的名字,镇安县云盖寺镇西洞村的群众津津乐道:“就是那个种白芨的土专家嘛。”贫困户张远平依靠种植白芨见了效益,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发展能手。谈起这一路的艰辛,正在大棚里查看白芨育苗情况的张远平拉开了话匣子。
突遭变故患上了尘肺病
张远平家里4口人,两个娃娃都在读书,妻子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家庭重担全部都压在他的肩上。据张远平介绍,由于家里穷,他很小就辍学在家,小时候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十几岁就上山挖药、割草喂猪、下地干活……样样都是一把好手。早些年他在矿山打工,十年的矿工生涯,他没日没夜地干,就想趁着年轻多赚点钱,以后娃娃上大学时用。虽然辛苦点,一个月三五千的收入在村里养家糊口还算绰绰有余。可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他查出了尘肺病,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这场大病让他精神和身体几度崩溃,但是为了家庭生计,他继续坚持在外面打些零工。他说:“每当我看到年幼的孩子,就会不停地告诉自己,为了这个家我不能倒下,我一定要坚持住!”但是到了2013年,他的身体实在坚持不住了,只好回到家里。
自强自立寻找致富门路
病来如山倒。一场大病不仅花光他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从此也断了经济来源,后续还要吃药调养,一家人的日子怎么过?孩子读书拿不出学费怎么办?刚回到家的那段日子,生性好强的张远平躲在家里不愿出门见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些问题。
有一天,张远平的儿子终于忍不住了,告诉他想退学出门打工的想法。他一听急坏了,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没文化,但是不能害了儿子。他暗下决心:“虽然我干不了重活,可我还有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双手。”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他寻思着这几年中药材价格一直不错,小的时候都是单一的上山采药,靠天吃饭,如果自己能发展药材种植,说不定是一条挣钱的好路子。他以前就从朋友那儿听说过,白芨既是药材又是工业原料,还可作为一些化妆品中的原料。经多方考察后,他决定种白芨。说干就干,2013年他花了2000多元买了100多斤种子,平时身体好些了,再到山里挖一些回来,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中药材种植之路。
张远平这条种植路走得着实不容易。因为以前白芨都是从山上挖回来的,他并不懂得这种药材的习性,也不知道怎样科学种植,栽种深浅也把握不住,第一次出苗率不到80%,不过他对这样的成绩还算满意。不料,就在他满怀希望时候,一个冬天下来他种植的白芨冻死了80%,不但没有赚到钱,连本钱和他平时辛辛苦苦挖的几百斤种子都搭进去了。这样的结果让妻子很难接受,就劝他放弃。周围的邻居也开始议论他不务正业,说庄稼汉不好好种地,非得“瞎折腾”。2014年,怕再出现同样风险,他只种植了一亩地的白芨。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到了冬天,他在地面盖上一层玉米秆防寒,可最终还是冻死了一半。张远平说:“每一次失败对我都是一次深深的打击,难受的时候真想过要放弃,但是调整心态后,我又拿定主意,非要把这个东西种成不可。”
几次失败让张远平明白一个道理,蛮干是行不通的,必须掌握科学种植技术。他不断地总结失败的教训,学习种植知识,2015年开始运用大棚种植。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两亩白芨长势比前两次有了很大的改观,也给他树立了信心。有了一定经验后,2106年他的种植规模达1000多平方米,已有5个大棚,今年还在自家的坡地种了2亩。张远平满怀喜悦地向我们透露,今年的销售额已达到7万多元,如果不是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把两个大棚压垮了,10万元销售额是不成问题的!
示范带动做好产业发展引路人
因为创业屡次失败,2015年底他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记者谈起这事时,张远平坚定地说:“当贫困户不光彩,做人要有志气,我一定会努力摘掉这个不光彩的帽子。”他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今年就顺利脱贫摘帽了。张远平说,有时他会不禁设想,假如那几年他一直消沉下去,一味等待政府救济,自己现在会过成什么样?想着想着,他就不敢想下去了……
去年,他儿子顺利考上大学,他再也不用担心学费问题。现在没事他就去棚子里转转,感觉心里很踏实,心情也好了,身体自然也比以前好多了,更重要的是他坚定了生活的信心。
看到张远平有了收益,原先说闲话的、有疑虑的群众纷纷转变了态度,有一些还主动来他家串门子、参观,也想跟着他学技术。凡是上门来的,他都领进棚子,让他们好好看,有啥问题尽管问,他把知道的一五一十都告诉大家。“只要他们想种我就乐意教。”就这样,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村里有三四户贫困户都跟着他一起种起了中药材。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张远平早已在心里有了清晰的描绘:他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再买种苗,扩建棚舍,带着有意愿的贫困户一起种,把中药材种植这个产业在西洞村做起来。同时,他还要紧跟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其他品种的种植。
村文书程正华告诉记者,张远平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典型,村上要充分发挥他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征求贫困户种植意愿,通过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发展分散种植,让产业发展圆更多贫困户的脱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