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夫妻同甘共苦“酿造”新生活
记者 谢非 王倩
文章字数:1594

  12月15日清早,寒气袭人。在城区江南小区早餐市场,摊贩们匆匆忙活起来,准备迎接过往的行人。在众多的摊点中,王会萍的煎饼果子摊点前,顾客排起了长队。此刻,王会萍的双手上下翻飞,一个接一个忙着做着煎饼果子。
  面糊倒向铁板,用铲子沿着边缘一推一抹,铁板升腾起一股蒸汽,随即再磕一个鸡蛋推开,撒上葱花,涂上酱料,放上生菜和馃子,卷起煎饼,“咔嚓”一声从中一分为二,麻利地装袋,香脆的煎饼果子就到了买早餐的人手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38岁的王会萍从大荆镇来到城里卖煎饼果子已经是第三个年头。简陋的设备,不大的摊点,却撑起了王会萍夫妻俩的全部生活和希望。
  2004年,在西安打工的王会萍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村的小伙李占盈,两人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王会萍觉着让李占盈一个人在外打工来维持全家的生活不是个长久之计。2009年,两人一起去三原县一家石棉瓦加工厂打工。当时,两个人背负着一家老小生活的担子,一心想多挣点钱,不知疲倦地加班加点,每天干十七八个小时,到月底的时候,两人合起来才领到八九千元的工资,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渐渐让两人吃不消。坚持了3年后,王会萍和丈夫合计,趁着手里赞了点钱,就把老家的房子重新盖了,让老人孩子有个好点的居住条件。
  天有不测风云。王会萍家的房子还没动工,邀请丈夫的姐夫来帮忙时,姐夫不慎从树上跌落,全身多处骨折。王会萍夫妻俩没有躲也没有推,主动承担了姐夫数十万元的医疗费,并主动担起了照顾姐夫家里的责任。期间,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咬着牙,一鼓作气将新房子盖了起来,虽然解决了家里的住房问题,但同时也欠下了外债。于是,二人又返回三原,继续在石棉瓦工厂里做工。思想负担和家里经济情况使得他们更是没日没夜地干活。一年多后,李占盈身体出现不适,检查诊断是胃溃疡,王会萍心疼丈夫,两人决定回家休养一段时间。
  回家没多久,没想到祸不单行,婆婆也查出疾病,他们夫妻俩更是不敢松一口气,想尽办法带着婆婆在商州、西安的医院看病。天不随人意,虽然花去了十几万元为老人治病,但是半年后,老人还是去世了。面对家里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意外,王会萍也曾伤心难过,也曾崩溃绝望。婆婆去世后,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也没人照顾了,再加上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夫妻俩决定,让王会萍在商州城里找份工作,带着孩子去城里念书。
  开始时,李占盈外出打工,王会萍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上学。慢慢地,王会萍觉得打工时间不自由,在家又闲不住,总想着搞点小生意。李占盈这才想起自己以前在西安小吃店打工时学会的煎饼果子,于是通过电话教授王会萍。每讲一个步骤,让她先在家里练习。说起来简单的工序,可到做的时候,面团在王会萍手里怎么也不听话,要么厚了,要么破了,王会萍练了几天后就想放弃了。但是,李占盈在电话那头一直鼓励她,多练几天就好了。就这样,经过20多天的练习,王会萍终于能摊出一张完好的饼子,正式开始摆早餐摊的日子。
  每天四点起床烧炉子、和面、出摊,一直到近十二点才回家,吃过饭后最重要的就是炸馃子,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才炸好,接着还需要洗菜、熬酱,等一切忙结束的时候天都黑透了。“几乎就不停歇,每年正月初五摆摊,到腊月二十九才收摊准备过年,虽然又忙又累,但是心里踏实,觉得有奔头。”王会萍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去年,外出打工的李占盈回到商州城里当起了送水工。可随着冬天的来临,李占盈患有风湿的膝盖让他难以应付如此重的体力活。月初,李占盈和妻子商量后也干起了小吃生意,他在妻子的煎饼果子摊旁又开起了一个羊杂汤摊点,夫妻俩各自忙碌在自己摊位前,只要一方有需要,另一方也能及时上前帮助。两人每天早出晚归,虽然辛苦,却有着只有自己体会到的同甘共苦的甜蜜。
  一个小小的早餐摊,站在后面的夫妻俩,在经历了生活的起伏后,没有过多的怨言,仍然积极地去面对生活。王会萍说,她的早餐摊每年能收入个五六万元,现在加上丈夫的摊子,相信靠着勤奋和努力,一定会过上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