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业斩穷根
文章字数:1337
本报记者 李小龙
2017年我市把教育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将就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延伸扶贫链条,不断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着力提高脱贫质量和效果。
按照“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抓教育”的总体思路,我市聚焦控辍保学、精准资助、薄弱改造、协作帮扶、政策宣传等重点工作,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无辍学,通过教育督导、摸底排查、结对帮扶、开展家访等方式,多方加大劝返力度,2017年,全市累计劝返辍学学生542人,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因贫辍学,实现了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学得好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把资助政策落实好,全市以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为重点,整合资助项目,多方加大投入,全面完善了“普惠+特惠”“国家+地方+学校+社会”系列教育资助政策,贫困家庭学生可以享受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资助。2017年,全市共投入1.98亿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和入园幼儿87370人。7县区自筹资金8900万元,重点加大了对建档立卡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普通高中生、中职学生的资助力度。
我市以贫困镇村师资建设为重点,加快贫困镇村56所公办学校和幼儿园建设进度,对10人以下的教学点基本配备了两名教师,2017年招聘的325名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到偏远镇村学校任教。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全市共下拨2154万元,为672所学校的5489名教师发放了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同时,我市不断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培训,依托各县区职教中心,以特色产业、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为重点,共开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303期,培训2.6万人次。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解决群众脱贫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2017年底,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3553人,完成任务的117.7%;扶持创业1079人,完成任务的107.9%;技能培训6686人,完成任务的208.9%;公益岗位安置3814人,完成任务的95.7%。
全市建立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建立了贫困劳动力名册及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名册、就业培训名册、转移就业名册、公益专岗安置名册“五册”,健全了村、镇、县、市四级就业扶贫的工作台账,落实了就业创业扶贫工作实名制,做到了任务清、对象明、措施实。同时,确定了商南、柞水两县为就业扶贫示范县,每个县区选择了两个镇、5个村开展抓点示范工作。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就业扶贫基地40个、社区工厂28个,带动20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1200多人。
各县区扎实推进宁商对口扶贫劳务协作,完善宁商两地劳务输出机制,先后邀请南京市企业来商召开专场招聘会8次,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赴南京务工,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在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宁商劳务协作服务业技能培训基地,南京市有关单位将提供100多个岗位,接收安置120多名职院毕业生就业。目前,商洛在江苏务工人员4.2万人,其中南京1.2万人。积极探索信用乡村建设,通过建设信用村、取消或降低反担保,打通了贷款到达贫困创业人员的“最后一公里”,为创业扶贫开辟了新的资金通道。
目前,全市开发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公益性岗位3987个,人社部门开发的贫困村特设公岗2706人已全部上岗,1281个公益专岗的81.5%也已上岗,其余正在积极组织招聘、开展岗位对接工作。同时,市、县区紧扣就业创业各项普惠与特惠政策印发政策彩页、开通微信平台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方位营造就业创业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