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献基层
文章字数:1915
在山阳县板岩镇庙台村元门组有这样一位老人:18岁入党,从教41个春秋,60年党龄,现年78岁依然在基层战斗。他就是山阳县退休教师、板岩镇老干支部书记王在成,人称“孤山脚下的活雷锋”。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基层,在远离城区的板岩镇扎根,用行动诠释和践行着一名老党员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
扎根基层担任支部书记27年退休后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光,而山阳县板岩镇很多退休了的老干部却选择加入了当地的老干支部,王在成就是其中的一员。2000年在学校任了10年党支部书记的他,一退休就接上了班,继续进入镇老干支部,当起了支部书记。担任老干部支部书记的他,坚持定期召集老党员开展学习、座谈和各种主题活动,在深入开展“保先”教育活动中,有3名退休老人申请入党,其中一名80岁的老同志已经被党组织接收。
本以为王在成干好老干支部书记一职就不容易了,没想到这个敬业的老人,还同时担起了镇政协组副组长、关工委常务主任、老年学会副会长等多个职责,但是他工作的侧重点一直坚持以老干支部为主导,协调其余三个组织正常运转。截至目前,王在成所热爱的老干支部已经成立了30年,而王在成干党支部书记一职已经27年。对于王在成来说,老干支部成立30周年,彰显了党支部与时俱进、无私奉献的特色,凝聚了不同年代退休老党员的心血。因此每年的9月15日,也就是老干党支部成立纪念日,在王在成的心里显得格外重要。板岩镇很偏僻,是商洛境内的贫困山区,但是板岩的老干部们都很有精气神。王在成说,尽管身处偏僻的农村,但学习活动从来不落伍,老干支部之所以能在这样的偏僻镇不间断踊跃活动30年,是老干部们坚持核心意识、接续努力、扎根基层、发挥余热的成果。最让王在成骄傲的事情是,从退休至今,他没有主动向镇上要过一分钱的经费,却把支部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7年时间里,他从自己退休金里挤出来用于各项爱心活动支出的费用已经累计达20多万元。
乐于助人他被称为活雷锋
王在成原本是商州人,1959年7月从商洛师范毕业时,被分配在家乡商州任教,当时有位家住洛南的同学被分配到了山阳。可是,当他得知同学父亲身患残疾、弟妹年幼,为了照顾家庭打算放弃分配的消息后,主动向组织申请和这位同学调换了工作。没想到这一换就是一辈子,自此以后,王在成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倾注在了这片土地上。
2017年高考结束后,村里的孩子黄家文以59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而黄家文的母亲在陪读期间被三轮车碰撞,因为找不到当事人,一个山区家庭独自承受着巨额的医疗费用,面对孩子的大学学费束手无策。作为老干支部书记的王在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鼓励孩子,帮助这个患难的家庭,王在成找黄家文前后共谈话资助9次,每次谈话都有侧重主题。第一次谈话的时候,王在成给了黄家文200元钱,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为两个100年不懈奋斗;第二次谈话给了孩子100元,希望孩子能够立足全面发展……就这样王在成找各种借口给孩子资助钱,一方面是通过谈话激励孩子直面困难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来给孩子提供资助,让孩子减少顾虑安心读书,九次累计资助了近两万余元。王在成对外称这钱是老同志们的筹款,实际上是他个人省吃俭用自掏腰包给的。
2011年,板岩镇89个学生同时考上大学。王在成组织老干支部的老同志开展“金秋助学·扶贫帮困”活动,筹集争取资助资金3.6万元,帮扶困难学生14人,他个人还带头拿出1.6万元资助了两名最困难的大学生,并亲自把帮扶的学生送到学校。王在成说,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他乐于助人的各种善举被广为传颂,他被人们称为“活雷锋”。
不忘初心换种方式为人民服务
十八大以来王在成付出心血最多的是关心下一代工作,他在做好宣传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工作的同时,经常北上南下看望贫困大学生。提起这大半生的付出,王在成说自己的坚持得益于不忘初心,他是农民的孩子,他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既然知识把自己的命运改变了,他相信知识同样能改变那些贫困学生的命运。
帮助贫困大学生只是王在成生活的一部分,发挥老干支部引领才是王在成的心头大事儿。王在成在板岩镇部分学校和人员聚集的地方,将中央领导为雷锋的题词装框上墙进行宣传,还带领老党员承诺践诺为群众办实事,遇到好事就做,遇到困难就帮,他个人曾为贫困群众垫资缴合疗款等费用3000余元。他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我依然会尽心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虽然已年近八旬,但作为老党员,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王在成的原话。如今,王在成依然为了自己热爱的老干事业而奔走,他说自己活一天,就要努力一天,努力一天就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别人一天。这就是王在成,一名为群众公益事业不断奔走的老同志,一名为老干事业奉献终生的老党员。(陈丹娅 徐晓静 黄华)
扎根基层担任支部书记27年退休后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光,而山阳县板岩镇很多退休了的老干部却选择加入了当地的老干支部,王在成就是其中的一员。2000年在学校任了10年党支部书记的他,一退休就接上了班,继续进入镇老干支部,当起了支部书记。担任老干部支部书记的他,坚持定期召集老党员开展学习、座谈和各种主题活动,在深入开展“保先”教育活动中,有3名退休老人申请入党,其中一名80岁的老同志已经被党组织接收。
本以为王在成干好老干支部书记一职就不容易了,没想到这个敬业的老人,还同时担起了镇政协组副组长、关工委常务主任、老年学会副会长等多个职责,但是他工作的侧重点一直坚持以老干支部为主导,协调其余三个组织正常运转。截至目前,王在成所热爱的老干支部已经成立了30年,而王在成干党支部书记一职已经27年。对于王在成来说,老干支部成立30周年,彰显了党支部与时俱进、无私奉献的特色,凝聚了不同年代退休老党员的心血。因此每年的9月15日,也就是老干党支部成立纪念日,在王在成的心里显得格外重要。板岩镇很偏僻,是商洛境内的贫困山区,但是板岩的老干部们都很有精气神。王在成说,尽管身处偏僻的农村,但学习活动从来不落伍,老干支部之所以能在这样的偏僻镇不间断踊跃活动30年,是老干部们坚持核心意识、接续努力、扎根基层、发挥余热的成果。最让王在成骄傲的事情是,从退休至今,他没有主动向镇上要过一分钱的经费,却把支部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7年时间里,他从自己退休金里挤出来用于各项爱心活动支出的费用已经累计达20多万元。
乐于助人他被称为活雷锋
王在成原本是商州人,1959年7月从商洛师范毕业时,被分配在家乡商州任教,当时有位家住洛南的同学被分配到了山阳。可是,当他得知同学父亲身患残疾、弟妹年幼,为了照顾家庭打算放弃分配的消息后,主动向组织申请和这位同学调换了工作。没想到这一换就是一辈子,自此以后,王在成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倾注在了这片土地上。
2017年高考结束后,村里的孩子黄家文以59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而黄家文的母亲在陪读期间被三轮车碰撞,因为找不到当事人,一个山区家庭独自承受着巨额的医疗费用,面对孩子的大学学费束手无策。作为老干支部书记的王在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鼓励孩子,帮助这个患难的家庭,王在成找黄家文前后共谈话资助9次,每次谈话都有侧重主题。第一次谈话的时候,王在成给了黄家文200元钱,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为两个100年不懈奋斗;第二次谈话给了孩子100元,希望孩子能够立足全面发展……就这样王在成找各种借口给孩子资助钱,一方面是通过谈话激励孩子直面困难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来给孩子提供资助,让孩子减少顾虑安心读书,九次累计资助了近两万余元。王在成对外称这钱是老同志们的筹款,实际上是他个人省吃俭用自掏腰包给的。
2011年,板岩镇89个学生同时考上大学。王在成组织老干支部的老同志开展“金秋助学·扶贫帮困”活动,筹集争取资助资金3.6万元,帮扶困难学生14人,他个人还带头拿出1.6万元资助了两名最困难的大学生,并亲自把帮扶的学生送到学校。王在成说,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他乐于助人的各种善举被广为传颂,他被人们称为“活雷锋”。
不忘初心换种方式为人民服务
十八大以来王在成付出心血最多的是关心下一代工作,他在做好宣传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工作的同时,经常北上南下看望贫困大学生。提起这大半生的付出,王在成说自己的坚持得益于不忘初心,他是农民的孩子,他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既然知识把自己的命运改变了,他相信知识同样能改变那些贫困学生的命运。
帮助贫困大学生只是王在成生活的一部分,发挥老干支部引领才是王在成的心头大事儿。王在成在板岩镇部分学校和人员聚集的地方,将中央领导为雷锋的题词装框上墙进行宣传,还带领老党员承诺践诺为群众办实事,遇到好事就做,遇到困难就帮,他个人曾为贫困群众垫资缴合疗款等费用3000余元。他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我依然会尽心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虽然已年近八旬,但作为老党员,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王在成的原话。如今,王在成依然为了自己热爱的老干事业而奔走,他说自己活一天,就要努力一天,努力一天就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别人一天。这就是王在成,一名为群众公益事业不断奔走的老同志,一名为老干事业奉献终生的老党员。(陈丹娅 徐晓静 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