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土地这张纸
张彩虹
文章字数:1249
  土地如一张宣纸,农民用画笔在上面作画。
  解放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全国粮食紧缺,这张宣纸上画的是各种各样的庄稼,是八亿农民用以活命的小麦、玉米、稻谷、大豆、红薯……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解决了十亿农民的温饱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农业技术落后,土地产出率低,加上人口增加,土地资源减少,形成了人多地少不够种的局面。农村剩余劳力越来越多,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革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这张宣纸上随即画上了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果树种植以及创办养殖场这些集约化、规模化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再随后的加快城镇化建设,大量的移民搬迁工程,招商引资项目,使这张宣纸上画满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企业、学校、商业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美丽乡村旅游等等……
  在我们商洛这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时候作文中常常描写的“一望无际的庄稼”“绿油油的玉米”“金色的麦浪”“黄灿灿的稻谷”这种景象几乎看不到了,已经成了怀旧时的念想。城市越来越大,乡村越来越小,乡村美丽了,人却不见了,都挤到城市那钢筋水泥格子里去了。土地这张宣纸上,内容丰富了,色彩多样了,留白却变少了。真正的农民失业了,“农民”这个名词也要消失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似乎成为了历史。那些由于决策上的,一哄而上搞的形象工程,在土地上大规模种植、养殖的产品由于市场原因卖不出去,农民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没有好的项目实施,没有高质量的农产品可种、可卖,剩余劳力难以解决。尤其是种了一辈子地、只会种地的老农民,现在无地可种,无事可干,精神无处寄托,这都是现如今农村的现实情况。
  最近中央一台在播放电视剧《天下粮田》,多少土地流失,多少土地荒芜,多少土地被中饱私囊,在这个时候演这个电视剧的深意不言而喻。怎样保持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效益;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那些规模种植的蔬菜水果卖得出去,让那些肉蛋类畜产品卖得出去,让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养出来的产品变成钱,收到实效;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些都是我们每个决策者、领导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两年在全国搞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就是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但使用权归农民,不管在土地上搞什么产业,都得让当地农民受益,不能让农民没饭吃,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
  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是一个大手笔,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农业的希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不断加深,中国的农业将走向世界,我们的农副产品将走向世界,我们的剩余劳力将走向世界。这是一件对中国、对世界各国双赢的大好事,我们期望这个大时代的来临,我们期望这个伟大的中国复兴梦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