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三变”改革成为破解贫困难题“金钥匙”
文章字数:4616










  去年12月15日晚,商南县试马镇百鸡村村部灯火通明,来自该村四组的30多户村民代表与驻村四支队伍一起讨论,把各户集中连片的50亩地统一流转给村委会,用于发展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去年12月16日,商南县湘河镇双庙岭村举行“三变”改革股金分红发放仪式,22户贫困户现场分红4600元,享受着分红的喜悦。
  去年12月19日,商南县过风楼镇太平庄村召开“三变”改革推进会,该村的永青油茶合作社给14户贫困户社员发放入股分红1.12万元。
  ……
  2017年年末,在商南县,像这种分享成果、深入推进“三变”改革的村(社区),还有很多。
  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聚焦问题,探索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初步取得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农村发展繁荣的多赢效果,加快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探索出了破解“三农”难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聚焦问题力推改革
  脱贫攻坚中,商南县在深入调研中发现,在农村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主要是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土地碎片化分散经营普遍,特色优势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偏低,支撑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相对滞后,群众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谁来种地问题突出,土地存在撂荒现象;资源利用不充分,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效益低下,“三资”管理漏洞较多,村集体经济薄弱,“空壳村”比重较大。调查研判表明,这些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脱贫攻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的“短板”。
  聚焦上述系列问题,商南县委、县政府在先期精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村级集体经济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紧扣县情实际,科学论证决策,大胆实践创新,聚力推行“三变”改革,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振兴农村经济。
  商南县“三变”改革积极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试点先行推进。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平等自愿、适度规模、风险可控原则,先期选择11个村(社区)试点,落实了11名县级领导、11个包扶部门(含企业)联系包抓,由政府引导实施“三变”改革。试点中,镇村干部深入基层农户,集中宣讲政策,激发群众参与“三变”改革的内生动力。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搭建平台,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方式,培育发展经营主体,强推“三变”改革,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激活闲置资源。县上坚持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清产核资、摸清底子,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11个村(社区)作为试点,整合土地、山林、水域、劳动力、旅游文化等资源,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搭建产权交易平台,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投入到合作社、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按比例获得收益,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激活闲置低效的资源要素,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整合分散资金。县上针对财政涉农资金投向分散、使用效益低下问题,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方式,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捆绑整合涉农资金,实行政策优惠,抓好土地流转,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推动土地资源集中、实物评估折价,入股经营主体,按比例入股分红,把分散的资金聚起来,使利用低效的资金效益高起来。
  打通“变身”通道。为让农民“变身”股民,该县出台了《实物资金入股“三变”实施办法》《“三变”改革企业配股办法》等规定,强化利益分配导向,兼顾企业、集体、个人利益,明确界定了集体、合作社、农民等独立实体入股权重,企业根据规定对流转资源和入股资金分股配股实行保底,优先保证贫困群众,确保群众股权实现收益。发挥山林广袤、交通便捷、水电资源丰富等优势,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兴办经济实体,推动产业发展;安排群众到企业务工,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让贫困群众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金分红等多重收益。
  多轮齐驱带动。以改革体制、搞活流通、集约经营、提高效益为出发点,政策、信贷、项目资金扶持多措并举,围绕茶叶、食用菌、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倾力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截至目前,商南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4家,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5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61家,示范家庭农场39家,专业大户18户,全县有2.5万名群众在新型经营主体的牵引下抱团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步,采取村集体土地流转入股、经营性资产入股等形式,搞活集体“三资”管理,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目前,该县有88个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项目99个,年收入3000余万元。
  突出产业载体。县上坚持一幅蓝图绘到底、一个产业抓到底的理念,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借力“三产联动”破解产业支撑难题,通过产业深度融合破解受益面不广难题,培育品牌破解市场竞争力不强难题,加大对外宣传破解产品营销渠道不畅难题,借助加大金融扶持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难题。此外,该县还实行县域统筹、优化布局,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努力构筑“县有支柱产业、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格局。
  多重保障全面护航
  “三变”改革政策性较强,涉及多方切身利益,又是“新生事物”,从试点到拓展推广,难度可想而知。鉴于此,商南县实施多重保障,全面为改革“保驾护航”。
  成立机构保障牵头抓总。为推进改革,商南县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以县政府主要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等人任副组长的“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政策指导及保障、资产核定、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处置等七个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具体负责“三变”改革的实施工作。推进中,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考评考核,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点评、年终进行综合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党建引领保障组织推进。基层党组织是实行“三变”改革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商南县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强本固基、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合力推进“三变”。一是实施“堡垒工程”,配齐村级党组织书记,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选派退休回乡党员干部或镇办优秀干部担任,建设一流班子、配备一流书记,采取培训、帮带、见习、试岗等办法,建立动态后备干部库;深入排查,评等定级,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确保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开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园区、移民安置点,把党小组建在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产业链上和以党建带脱贫、以党员带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两建两带”活动,支部谋划项目、支委包抓产业、党小组带头示范、党员结对帮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三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实施“帮带工程”,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农民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开展思想上扶志、生活上扶困、生产上扶技、项目上扶资“四扶”活动,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中开展“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推荐一个致富项目、传授一项生产技术”“三个一”活动;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每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产业大户包抓3至5户贫困户,每名党员示范户包抓1至2户贫困户。三是实施“聚智工程”,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为主要对象,突出党建理论知识、脱贫攻坚政策、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应用等政策理论和实用技术,采取课堂讲授、现场观摩、座谈交流、远程教育等方式,加强对贫困村(社区)干部的培训;坚持把政治理论水平高、基层工作能力强等作为基本条件,将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第一书记岗位,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原则上从县级部门选派第一书记,实行第一书记任职年度研判制度;建立一批人才创业孵化基地,每年培养村(社区)实用人才1000名以上,培育带动致富能手5000名以上。
  倾斜财力保障资金需求。制定了《商南县脱贫攻坚资金整合办法》,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用于试点村“三变”改革;出台《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贷款管理办法》,落实担保资金3500万元,按照1:7的比例放大,目前共向贫困户发放贷款36笔4635万元。将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列入规划,优先扶持发展。下发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电子商务等产业,给予不同补助或奖励,对获得中省市县示范社称号的合作经济组织,分别发给10万元、5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奖金。
  建立机制保障群众权益。建立产权交易机制,率先在试马镇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出台了财政资金入股“三变”改革、实物资金入股“三变”改革、“三变”改革企业配股三个办法。建立支持保护机制,编制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和《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目前,共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57亿元,办成了以前想办而无法无力办的好事实事。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探索建立“三变”风险补偿金,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面向企业和农户的小额信贷保险产品,提高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监管机制,修订完善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精准脱贫监督监管体系,确保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权益。
  “三变”成效初步显现
  依靠上下联动、多方合力,历经艰难的探索和大胆实践,商南县“三变”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党建与脱贫互促共赢。“三变”改革中,该县坚持“支部+‘三变’+农业园区+贫困户”“支部+‘三变’+龙头企业+贫困户”“支部+‘三变’+合作组织+贫困户”“支部+‘三变’+生态旅游+贫困户”多形式并举,多途径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靠党心凝聚了民心,靠民心汇聚了动能,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增强了基层党组织领航脱贫攻坚的能力。比如,由9家龙头企业组建成立的试马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党支部,以“四联四抓四促”为载体,采取土地流转、基地务工、配股分红、技术培训等方式,辐射带动园区周边7个村(社区)532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增强。该县“三变”改革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引带动,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并重,为村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金丝峡镇太子坪社区党支部依托金丝峡旅游景区,统一租用40户村民闲置房屋,发展33家农家乐,每户每年获得租金3万元,1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采取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盘活了资源资产资金,发展主导产业,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能力。2017年,50%以上试点村拥有8万元以上集体经济积累,2018年,50%以上村将拥有1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积累,全县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基本解决村级有人理事、无钱办事、服务能力低下问题。
  截至2017年11月底,商南县“三变”改革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11个试点村共流转土地7277亩,5430亩山地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财政投入和吸纳社会资本8250万元资金变成股金,全县1016户农户入股,其中628户贫困户2386人实现了农民变股民。
  如今,在商南县农村,特别是“三变”改革试点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认识到了“三变”的好处,尝到了“甜头”。依托各级党委、政府的主抓主推,借助试点村的辐射带动,商南县“三变”改革正如火如荼,成为破解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贫困农民增收问题的“金钥匙”。
  策划:董建莉 组稿:李治军 材料:商南县委农工部、商南县“三变”办、相关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