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发展产业筑起脱贫“核心支撑”
文章字数:891
本报讯(特约记者李治军通讯员陈涛)2017年,商南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路径,依据市场需求,选准优势产业,发展经营主体,突出品牌开发,多层面助推产业发展,筑起群众脱贫的“核心支撑”。
选准优势产业,科学规划布局。该县着眼产业扶贫的“精准度”,综合10个镇办农业产业基础、自然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布局产业。在312国道沿线富水、城关、试马、清油河等镇办重点发展无性系茶叶、猕猴桃、光伏发电等;在商郧路沿线青山、湘河、赵川等镇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等;在郭山路沿线过风楼、金丝峡镇重点发展中华蜂养殖、休闲农业、农家乐、电子商务等。先后建起了试马镇茶叶、富水镇猕猴桃、过风楼镇香菇、清油河镇天麻、湘河镇散养鸡等一大批产业基地,贫困村(社区)的产业竞相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经营主体,强化辐射带动。该县围绕茶叶、猕猴桃、食用菌等产业发展,依托茶叶联营、海鑫等龙头企业,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搭乘“三变”改革“顺风车”,引导贫困农民依法流转土地、山坡,为产业规模发展畅通道路。同时,政府采取申报整合项目、免费建设配套设施、加大金融扶持等措施支持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合作社)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为贫困户供应种苗,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发展订单农业,促使他们和贫困户“捆绑”发展、互利双赢。十里坪镇红岩村采用这种方式种植中药材元胡120亩、连翘150亩,带动贫困户91户。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效益。扶持企业、大场大户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开展食用菌、茶叶、猕猴桃、土蜂蜜等农产品商标注册,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和有机产品认证,提升质量,开发绿色品牌。在湘河镇三官庙村豆腐尖农业园区,参与开发的企业注册了“脆姑娘”“巴戒猪”“商山黑”等系列商标,所产的高山茶叶、野猪肉等远销昆明、香格里拉等地;湘河镇红鱼村养殖蝎子150万只,注册了“秦岭山蝎”商标,预计年收益450万元。
截至去年年底,商南县新建茶叶基地1.3万亩、猕猴桃基地5500亩、核桃基地1万亩、板栗基地3500亩、中药材基地4.2万亩,发展食用菌8500万袋、土鸡存栏50万只,养殖蜜蜂2000箱、冷水鱼43万尾,基本实现了未脱贫群众“户户有产业、帮扶有抓手”目标。
选准优势产业,科学规划布局。该县着眼产业扶贫的“精准度”,综合10个镇办农业产业基础、自然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布局产业。在312国道沿线富水、城关、试马、清油河等镇办重点发展无性系茶叶、猕猴桃、光伏发电等;在商郧路沿线青山、湘河、赵川等镇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等;在郭山路沿线过风楼、金丝峡镇重点发展中华蜂养殖、休闲农业、农家乐、电子商务等。先后建起了试马镇茶叶、富水镇猕猴桃、过风楼镇香菇、清油河镇天麻、湘河镇散养鸡等一大批产业基地,贫困村(社区)的产业竞相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经营主体,强化辐射带动。该县围绕茶叶、猕猴桃、食用菌等产业发展,依托茶叶联营、海鑫等龙头企业,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搭乘“三变”改革“顺风车”,引导贫困农民依法流转土地、山坡,为产业规模发展畅通道路。同时,政府采取申报整合项目、免费建设配套设施、加大金融扶持等措施支持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合作社)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为贫困户供应种苗,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发展订单农业,促使他们和贫困户“捆绑”发展、互利双赢。十里坪镇红岩村采用这种方式种植中药材元胡120亩、连翘150亩,带动贫困户91户。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效益。扶持企业、大场大户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开展食用菌、茶叶、猕猴桃、土蜂蜜等农产品商标注册,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和有机产品认证,提升质量,开发绿色品牌。在湘河镇三官庙村豆腐尖农业园区,参与开发的企业注册了“脆姑娘”“巴戒猪”“商山黑”等系列商标,所产的高山茶叶、野猪肉等远销昆明、香格里拉等地;湘河镇红鱼村养殖蝎子150万只,注册了“秦岭山蝎”商标,预计年收益450万元。
截至去年年底,商南县新建茶叶基地1.3万亩、猕猴桃基地5500亩、核桃基地1万亩、板栗基地3500亩、中药材基地4.2万亩,发展食用菌8500万袋、土鸡存栏50万只,养殖蜜蜂2000箱、冷水鱼43万尾,基本实现了未脱贫群众“户户有产业、帮扶有抓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