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西峰致富不忘乡亲
文章字数:2033
(见习记者 张珍珍)
2018年的第一场雪到来时,洛南县石门镇静静地被包裹在一床厚厚的“棉被”中。从石门镇向西走二里多路,就能看到一大片白色的香菇大棚,这是西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香菇生产大棚。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温暖的大棚中,摆放整齐的袋料菌棒上已经密密麻麻地长出了新鲜的香菇。中等个子、面容清瘦的樊西峰正在娴熟地采摘成熟的香菇。
今年49岁的樊西峰只有初中文化,他的香菇大棚从500元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拥有78个香菇生产大棚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但让自己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并且帮扶村中乡亲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带领他们一起走上脱贫道路。
自学制菌技术
1987年,初中毕业的樊西峰回到家中务农。有经商头脑的他农闲时常在附近村庄收购药材。许多人的成功都有贵人引路,樊西峰也有贵人,他叫徐才旺。是当时石门镇的食用菌生产个体户,樊西峰收药材时偶然看到徐财旺家的食用菌大棚,便经常前去参观,渐渐对生产食用菌产生兴趣。徐财旺不吝赐教,常给他讲一些制菌产菇的知识技巧。“可以说,徐财旺是我的入门老师,咱一辈子感激人家。”樊西峰说。
真正搞香菇生产,光靠一些表皮方法是不行的,必须懂得菌种和产菇的专业原理和知识。于是他回家购买了相关资料自学制菌产菇的知识,一开始拿到那些资料就像看天书,他急得团团转。他想看不懂就去问能看懂的人,他多方打听,得知当时洛南县食用菌研究所有生物学教授,就经常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到17公里外的县城去请教石玉文教授。经过三年的学习,樊西峰基本掌握了制菌产菇的理论知识。
1991年,他和邻村的雷治平喜结连理,两人用收购药材赚取的500元购买制菌原料,一边制菌种,一边搞生产试验。为了能更好地生产各种菌菇,他到西安、河南泌阳,甚至当时全国食用菌生产规模最大的福建古田去学习经验,并经多次试验,自制的菌种终于成功产菇。
刚开始,他一年制菌种七八千斤,有木耳、香菇、天麻、猪苓菌等7种,一部分通过菌种收购客商等渠道销售到除商南外的商洛六县、河南卢氏、湖北郧西、山西等地,一部分用来自己生产。
在困境中坚持
坚持是成功的关键,技术是核心支撑。1994年,他投资3万元,年生产袋料香菇1.2万袋,椴木香菇50架,木耳30架。产品有了,销路却成了难题。当时没有冷库,天热采摘的鲜香菇,两三天卖不掉就开始变质,晒干香菇有时都来不及,并且晒了也卖不出去。看着家里一筐筐好好的香菇变坏、倒掉,一个七尺男子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好多次都想放弃算了。但是,凭着一股不甘心,加上妻子的鼓励,他到各地去联系客商,最终与河南卢氏的香菇客商达成协议,不但为自己的香菇打开了销路,并且带动附近几家菌菇生产户一起渡过难关。期间,他还取得了中级农艺师证。
就在他将所有钱都投进去扩大规模,年生产免割袋料香菇2万袋时,1998年香菇市场突然陷入低迷,香菇市价大幅度下降,平时均价6元的鲜香菇成了一元货,香菇干品更是从38元降到四五元每斤,“投入一万,能收回两三千已经不错了,那两年可以说是血本无归。”樊西峰说:“当时,周围五六家食用菌个体户都连年亏本,不干了。”面对市场困境,他每年还是自己制一部分菌种,在困难的时候,全靠销售菌种的收益来维持生产。
致富不忘乡亲
政府支持是成功的助力,樊西峰致富不忘乡亲。2000年香菇市场回温,政府也大力提倡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政策等方面给生产食用菌的农业个体户提供了很多便利,还给他们联系更多销售渠道,引进了福建等地客商在洛南县大量收购香菇。樊西峰也积极联系当地超市、蔬菜市场等,他的香菇销售逐渐在商洛打开市场,并且还常年给渭南、西安、山西等地的蔬菜市场供货,年销售香菇达十五六万斤。
2014年,乘着国家农业改革的东风,西峰菌类专业合作社成立。县农业局给樊西峰补贴10万元建成储量100吨的冷库。如今,年生产投资已有30多万元,基础设施投资87万元。建成78个香菇大棚,年产袋料香菇10万袋,年毛利润四五十万到七八十万元不等。去年,樊西峰获得陕西省农业厅颁发的菌种技术员资格证。
合作社成立三年来,已吸收石门街村贫困户14户入社,每年给入社贫困户每户分红400元。最重要的是合作社给村中的留守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他的这些大棚到产菇旺季用人最多时有30人。平时那些留守在村中的孤寡老人、妇女、不能出门打工的残疾村民,就在西峰香菇大棚务工。年轻力壮的就去摘香菇,老人们就围坐一起剪香菇根。
贫困村民80多岁的余秀娃,儿女常年在外打工,老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生活,生活艰苦。她经常在西峰食用菌合作社帮忙,搬个小凳子坐在那用剪刀剪去香菇根就算完成了,一天下来还能挣二三十元。虽然活并不是天天有,但是一年下来老人们还能收入一两千元。
留守妇女张伟,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在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她也常年在西峰合作社帮忙摘香菇,每天能赚50元,一年下来好了也能挣上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亲。冬去春来,新一年的产菇季节已经到来,樊西峰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看着大棚中一架架新生的香菇,他说:“挺过去才能有收获,坚持才能把路走长远,说是我帮扶乡亲,其实也是乡亲们在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