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散文写作现实观照的成功样本
——李育善散文集《惊蛰之后》北京研讨会侧记
文章字数:2360
  (贾书章)一月的北京,寒气袭人。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C座二楼大会议室里,气氛热烈,暖意融融。来自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市的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欢聚一堂,就作家李育善的散文集《惊蛰之后》围绕“散文写作与现实观照”主题,文坛大咖们畅所欲言,其坦诚认真、客观准确的发言让在场的文友们和媒体朋友感到了春天一般的温暖。
  1月18日,由《文艺报》《美文》杂志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联合举办的李育善散文集《惊蛰之后》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文艺报总编梁鸿鹰主持研讨会,贾平凹、吴义勤、杨晓升、谢有顺、彭程、徐可、胡军、刘艳、刘琼、穆涛、张华、刘东风等文学界、评论界知名人士20余人参会。
  出生于1963年的李育善,系丹凤县棣花镇苗沟村人,家距贾平凹棣花镇棣花村仅10里,著有《李育善散文集》《山里的事》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第二、第三届签约作家,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资助计划入选人才,曾荣获第三届柳青文学奖。《惊蛰之后》是他的第三本散文集,全书25万字,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推出,这是一部讲述苗沟——棣花——丹凤——商洛——陕西风土人事,记录当下社会转型阶段中国城乡真实状况的散文集。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作为李育善的乡党和文学上的领路人,一直持续关注、扶持李育善的散文创作,他首先发言。贾平凹说,“李育善这个人特别吃苦,特别厚道,对于文学也特别诚恳,李育善不是才智型作家,但是他的朴素为人,他的写作可以说也不偏执也不矫情,也不哗众取宠,所以说今天这个会挺好的。李育善为人真诚,我举个例子,就好像看夜空中的月亮一样,别人说是月盘什么什么的,到李育善这里他就会说这月亮真亮,这月亮真好,他说的特别简单,但是我觉得特别真诚,这一点也是让我特别欣赏的一点。不仅仅是一个散文,我给很多人谈,李育善不属于才华横溢,或者写的特别潇洒,要么特别偏执要么特别的那个,他就是老老实实来写一些东西,李育善的散文写作很真诚,也很真实。比如说他的文章中写到扶贫上的一些事情,扶贫是这个时代很重要的事情,他也参与了,但他不是从政治宣传角度去写,而是从文学的角度去写。从他的文章中,你可以看到这个人的真诚,这个人对这个社会生活的真诚以及文学的真诚。”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李敬泽副主席因为感冒发烧不能到会,特意给李育善本人发微信说:“育善兄,说好的会不能参加,很是内疚,来日补吧。不是什么大病,发烧而已,医院探视管的又严,不能来了,心领。祝研讨会成功!”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吴义勤说,“李育善确实对文学特别热爱,特别执着,从对散文热爱的量我觉得特别敬佩。我觉得这个会的题目非常好,由李育善的散文来谈散文一些普遍的话题,我们现在重视现实题材创作,现实题材不是报告文学一家的事,实际上长篇小说、散文、诗歌都有一个怎么关注现实的问题,这个地方可能说现实题材一窝蜂都在搞报告文学,大量的经费投到报告文学,但是实际文学本身所有的门类都有一个对现实,实际上不是一个简单的题材,实际上是一个文学品质的问题。”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高级编辑彭程说,“当下很多作品,我觉得大量的作者给人的感觉都是一种怀疑的角色,信任的角色太少了。李育善的作品虽然很简单很朴素,没有更多的花饰,也没有特别丰富的技巧,但是有力量,厚重。打个比方吧,这个东西如果说把作品比拟成家具的话,他的就好像是纯木的,不像有的三合板什么的,回到刚才那句话诚,诚实、诚恳。”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专门从广东飞到北京,他说,“我跟李育善也是好朋友,也到过商洛那个地方,所以读他这个散文,想到他这个人都很有感触,他是一个特别朴实,厚道,也没有什么话的人,就让我想起作家确实有一些不同,就得益于水,比较温润的灵巧的柔美的,甚至也比较轻盈的,但是有一种作家普遍更接近大山的品格,比如说厚重,当然也是老实的,像贾平凹、李育善都是接近于大山这种风格和精神的作家,所以他的文字,他的人给我们的印象还是不一样,我读完李育善这一本,包括他上一本,我都详细读过,我觉得有一些特征很值得当下的散文界来重视。”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文》杂志“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主编”张华说,“回到今天讨论会的主题,散文写作与现实观照,李育善老师的作品就反映了这样的声音,反映了广大农村的样貌,表现广大农村最真实的风貌,这是散文写作,大散文写作应该倡导的写作风格,不然这一大部分声音,这一大部分星辰永远会被淹没,这个文化大面积的存在就会被忽视,我们农村的文化,农村的乡土生活应该有声音,应该发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这本《惊蛰之后》以及李育善老师前面的作品,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就是文学版的乡村经济和文学版的乡村中国,起到了社会学所应该实现的目标,我觉得完全可以提到这么一个高度。与会专家认为,李育善的散文创作是关注当下,关注现实,有良知,有担当的,给当下的乡土题材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也给读者认识当下中国城乡生存情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贾平凹在大家发言结束时仍意犹未尽。他说,“我再补充一些,靠什么来支撑,一方面是当下的,上面也谈到了是记录性的,有时代的记录,也可以是地方生活的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也是他写作的意义支撑他写作,这一本书的一个意义。”
  李育善在发言中真诚地说:“感谢各位老师开诚布公的批评和指导,我会把老师的评述原汁原味铭记在心,像牛一样反刍,消化吸收,回去后我会化作创作的力量,不辜负各位老师,努力写出像样子的东西来,最后再一次道一声感谢了老师们,感谢了记者朋友们,诚邀专家老师还有记者朋友春暖花开的时候到商洛,我将摘一朵白云给你,举一捧清泉给你,唱一支山歌给你,真诚欢迎你们!感谢你们!”
  据悉,李育善的下一部作品准备写丹江,写丹江的人文生态、历史等,计划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