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三精管理”促移民搬迁上水平
文章字数:848
本报讯(李冲)2017年,丹凤县移民搬迁工作以精准搬迁、精准安置、精准脱贫为主线,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精准搬迁建台账。该县抓住去年5月份贫困户数据清洗时机,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的原则,按照大会宣讲、入户征询、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审核确认的程序,按照“县有库、镇有档、村有册”的要求,精准识别,逐户核定全县易地搬迁对象共7301户28403人,建立了“五个一”档案台账,实现了扶贫信息和移民搬迁信息系统同步接轨,为“十三五”易地搬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规划促安置。突出规划定位,坚持“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结合县情实际,以312国道川塬地带和竹林关、峦庄等重点镇为核心,规划建设15个安置点,突出以户定搬,按照“以人定房、以户定建、以产定搬”和“宜农亦农、宜商亦商、宜工亦工”的思路,针对不同搬迁对象的家庭情况、人口结构和脱贫举措分类甄别梳理,确定安置地点、安置户型、安置年度,签订搬迁安置、脱贫致富和宅基地腾退“三项协议”,实现了人房对接、精准安置。突出政策标准,按照“住房不举债、脱贫有保障”要求,严格执行“政策红线”,合理确定安置房户型面积,严格控制建房成本,将全县房建项目平均招标价控制在1200元以内。目前,2016年5个安置点全部建成,分房到户和交钥匙工作已完成。2017年8个安置点全部建成,7个完成竣工验收,部分安置房已分房到户并交钥匙。2018年6个安置点,1个建成、1个封顶、2个主体在建,2个处理基础。
精准施策促脱贫。该县利用农民夜校、精神文明建设等形式进行扶志扶智教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2万人次。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力度,依托东河、商镇等工业园区,做好就业岗位菜单式对接、就业状态清单式管理,畅通就业信息渠道,搭建各种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组织劳务输出两万多人次。进一步加强特色产业培育,通过“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鼓励搬迁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他们搬得出、待的住,搬迁不反弹。2017年该县823户3600名易地搬迁群众实现脱贫。
精准搬迁建台账。该县抓住去年5月份贫困户数据清洗时机,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的原则,按照大会宣讲、入户征询、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审核确认的程序,按照“县有库、镇有档、村有册”的要求,精准识别,逐户核定全县易地搬迁对象共7301户28403人,建立了“五个一”档案台账,实现了扶贫信息和移民搬迁信息系统同步接轨,为“十三五”易地搬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规划促安置。突出规划定位,坚持“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结合县情实际,以312国道川塬地带和竹林关、峦庄等重点镇为核心,规划建设15个安置点,突出以户定搬,按照“以人定房、以户定建、以产定搬”和“宜农亦农、宜商亦商、宜工亦工”的思路,针对不同搬迁对象的家庭情况、人口结构和脱贫举措分类甄别梳理,确定安置地点、安置户型、安置年度,签订搬迁安置、脱贫致富和宅基地腾退“三项协议”,实现了人房对接、精准安置。突出政策标准,按照“住房不举债、脱贫有保障”要求,严格执行“政策红线”,合理确定安置房户型面积,严格控制建房成本,将全县房建项目平均招标价控制在1200元以内。目前,2016年5个安置点全部建成,分房到户和交钥匙工作已完成。2017年8个安置点全部建成,7个完成竣工验收,部分安置房已分房到户并交钥匙。2018年6个安置点,1个建成、1个封顶、2个主体在建,2个处理基础。
精准施策促脱贫。该县利用农民夜校、精神文明建设等形式进行扶志扶智教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2万人次。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力度,依托东河、商镇等工业园区,做好就业岗位菜单式对接、就业状态清单式管理,畅通就业信息渠道,搭建各种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组织劳务输出两万多人次。进一步加强特色产业培育,通过“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鼓励搬迁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他们搬得出、待的住,搬迁不反弹。2017年该县823户3600名易地搬迁群众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