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打硬仗 精准施策斩穷根
文章字数:2919
罗存成 徐志顺 冀新鹏
2017年,秦岭山的沟沟岔岔响彻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声;2017年,丹江水的层层涟漪激荡着脱贫攻坚的精气神。这一年,这山,这水,见证着商洛这块古老土地的巨变。
2017年以来,商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拿出最大精力,派出最硬干部,实行最严措施,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了53个贫困村退出,6.69万贫困人口脱贫。
优化领导架构 健全组织体系
坚持“四级书记”担责主抓,实行党政同责,市上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区成立工作团,镇办成立工作组,村(社区)成立工作队,逐户确定包扶干部,建立了“市县镇村户”五级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同时,市、县区分别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十办两组,逐级夯实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17年,全市组织1122个市、县区部门单位、3.21万名干部包扶贫困村701个、贫困户16万户,投入帮扶资金5.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456个,为贫困户办实事5.32万件,涌现出了李长庆、郭琴等值得永远缅怀的先进典型。
科学规划先行 全面精准施策
在精准识别、全面摸清贫困底子的基础上,商洛按照一个脱贫规划引领、一个实施意见抓总、九个实战办法支撑的思路,制定出台了“2+9”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了脱贫攻坚规划,包括产业发展、移民搬迁、基础设施、社保兜底等各个方面;相关部门也立足职能,配套出台支持政策,使精准脱贫有目标、有措施、有保障、有成效。
强推产业扶贫 夯实脱贫基础
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治本之策,逐村选定1至2个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核桃、板栗、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三带一创”模式,受到中省肯定。全市产业脱贫14438户55087人,占全市脱贫人口的58%。共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86个,参与率达90%,带动6.2万户19.9万人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每个村都发展了电商。形成了柞水西川片区整流域开发、“产业小镇”模式,丹凤县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华茂模式,镇安“三带四联”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有效带动了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全省产业精准扶贫现场会在商洛召开。洛南县创新推出了“标准型”和“示范型”两个贫困村建设模块的“洛南模式”,在新华社《内参选编》刊载。
深化“三变”改革 壮大集体经济
积极借鉴贵州“三变”改革经验,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模式,将各类资源转换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要素,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入股到经营主体,或参与保底分红,或股份合作开发经营,走出了一条依托股权活资产、兴产业、富百姓的“三变”路径。目前,全市已将8.1万亩集体“四荒”地、11.9万亩林地等资源变为股份资产,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的4.29亿元资金变成了集体及农民手中持有的股金。在200个村启动“三变”改革试点,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616个,已有3.5万户11.4万农民“华丽转身”,变为股东,在“三变”改革中受益。丹凤县探索“三变”改革在省委《调查研究》刊发,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贺荣作了重要批示。
加快“两房”建设 确保住房安全
把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作为重要内容,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在易地搬迁方面,把移民搬迁和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按照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中心村的思路,实行大点搬迁、集中搬迁、上楼搬迁,同步规划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市累计建设集中安置点149个,搬迁贫困户3.3万户12.29万人。商洛探索创新的易地扶贫搬迁“三精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在危房改造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补助标准,全力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共实施危房改造1.7万户。
改善基础设施 突破发展瓶颈
围绕“夯实脱贫基础、改善人居环境”目标,以水电路讯网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共实施各类项目3200个,投入资金65亿元,新修改造通村道路1100公里,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95个、网络通讯项目230个,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435个,贫困村面貌明显改观。
强化保障兜底 脱贫不少一人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商洛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在教育扶贫上,全面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实施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政策,做到了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在医疗扶贫上,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取消镇卫生院起付线,门诊诊疗费全额报销,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在就业扶贫上,开发扶贫公益专岗3658个、安置贫困户6000名,完成技能培训19.5万人;在社保兜底上,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全面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实现了应保尽保。
创新金融扶贫 增强资金支持
商洛针对地方财力有限、脱贫攻坚资金短缺的问题,创新开展金融扶贫。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推广农户贷、产业贷等金融产品,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全市建立贷款担保储备金3.3亿元,撬动扶贫贴息贷款31.6亿元,扶持带动贫困户7.04万户。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撬动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率先与省国开行签订合作协议,融资35亿元专项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商洛召开。
注重扶志扶智 凝聚社会合力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实施精神文化脱贫行动,策划举办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脱贫攻坚在行动”文艺汇演和“话新貌、谢党恩”小戏小品巡演,引导群众切实增强内生动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着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实现了物质脱贫、精神脱贫双提升。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商洛召开。始终把社会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深入推进宁商扶贫协作,在教育、工业、产业、人才等领域深化合作,签约项目12个,引进资金59.7亿元。加强与“三大帮扶体系”对接,全面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与国企助力团达成意向合作项目22个,7区县与7所高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市县镇医院与省内高水平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持党建领航 发挥堡垒作用
持续开展“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实行常态化、高频度随机暗访,促使各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确保脱贫任务落细落实。整合“四支队伍”力量,探索创新“党建+‘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牵引脱贫攻坚新模式,省委《决策参考》2017年第16期刊载了《商洛市实施党建领航助推脱贫攻坚调查》,原省委副书记毛万春作了重要批示;鼓励支持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合作社、致富项目,推动党建与脱贫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人才招引的方式,为贫困村选聘大学生658名,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我市扶贫工作将紧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八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攻克深度堡垒,补齐发展短板,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着力构建创新、美丽、幸福的新商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