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情系百姓心牵冷暖
文章字数:1513
  

何春红 余海龙

 
  走进商南县金丝峡镇二郎庙村这个远离集镇的偏远山村,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农家,绿树白墙灰瓦,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处处徽派风格的美丽民居,仿佛一幅祥和生动的田园山水画……谈及这个小村庄的美丽嬗变,不得不细数一下一个人的功劳,那就是商南县自来水公司驻二郎庙村第一书记李革。
  二郎庙村地处金丝峡镇东南角、武关河下游,距镇政府15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387户1512人,全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零散、贫困占比大,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2016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李革被选派到二郎庙村担任第一书记。他驻村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用了3个星期时间,让村干部带着他在全村进行了走访,足迹遍及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户、村干部、致富能手户,掌握了各组每户的具体位置,熟悉了村上的具体民俗习惯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并撰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
  “扶贫应扶本,治穷先治愚。”在扶贫工作中,李革首先注重宣传扶贫政策,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户想清楚自己能干什么、要干什么,并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变“输血”为“造血”,想方设法将贫困户融入村上的产业,实施产业帮扶,为全村128户贫困户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在对村上情况越来越熟悉,与贫困户关系越来越融洽的同时,他发现了村上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二郎庙的路。村上担水台组、兴家沟组、店沟组、大下组、汪家组等地方的路均普遍偏窄,只能允许两个人行走,特别是大下组和汪家组,村民在武关河的对岸,一般出行都是在河里放些大点的石头,排成一列,踩着石头过河。
  “孙女在村里上幼儿园,每天都要到河对岸上学,孩子小不放心,我们就每天接送孩子,遇到河水涨了或者汛期,就不去上学了,我们这两个组差不多十几个孩子都是这样。”一次下乡入户调查时,遇到河里涨水,接送孩子放学的村民说。
  再苦不能苦孩子。他立刻行动起来,协调镇村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规划修复、拓宽、新修通村公路,共延伸入户路、联户路89条。目前,通往大下、汪家两组的宽5米、长110米、投资约360万元的武关河大桥修建完工,解决了两个组57户215人的出行问题。
  除此之外,李革通过调研还发现村上有些村民没有水吃,便到县水务局协调争取水管水泵,并安排村民小组长组织群众施工,保证了村民饮用和灌溉用水供应,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保障了民生,李革又把目光瞄准如何让贫困户富起来。为此,他组织四支队伍一起协商,实地考察,最终确立了以香菇种植、散养鸡、茶叶为主的,中华蜂、光伏及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
  他围绕敲定的主导产业,着手对蒋家庄片区的新湾组、方家沟组原有农户的香菇大棚进行了改造提升,在汪家组至大富沟口流转土地30亩,新建起一个标准化食用菌基地,种植香菇60万袋,年产干香菇可达15万斤。在大富沟口建一个2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加工厂,提供冷藏、烘干、筛选、包装、销售服务,带动9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同时,他还积极协调在担水台香炉沟岭流转林地1300亩,建成可容纳5万只鸡的林下散养鸡场,通过公司提供散养鸡苗、技术培训和回收产品,带动44户贫困户脱贫;对5处800亩有低产改造价值的老茶园进行了改良,在大富沟口新建5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1个,提供优质茶苗、种植技术指导、鲜叶回收加工及销售服务,带动66户贫困户脱贫;在二郎庙村部附近和汪家小区建成一个容量为300KW的光伏发电基地,带动60户贫困户脱贫;在长安组、方家沟组、兴家沟组新建核桃套种油用牡丹200亩,培育科管生漆林50亩,带动34户贫困户增收。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李革心牵群众冷暖,情系百姓苦忧的真实写照。二郎庙村在他的带领下,基础设施步步到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正向着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昂扬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