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父亲的土地上吹来
文章字数:1741
夕阳里,父亲站在田埂上,驼着腰,眼睛默默地望着远方,那里有父亲的三亩土地。
我顺着他的手指方向看去,辽阔的关中平原,不再是一望无垠的庄稼地,这里覆盖着成片的蔬菜大棚,果园,景观树,药材基地,养殖场房——只有父亲的地垄里,铺展着一片新绿,稚嫩、透亮、葱郁,那是迎着春天蓬勃生长的麦苗。父亲告诉我:收了这一茬儿庄稼,地就要被征收了,村上已下了最后通牒,这次恐怕是抗不过去了。
父亲说完话,缓缓蹲下身子,闭上眼睛,浑浊的泪水狠狠地落下来,硬生生地砸在土愣子上,吧嗒吧嗒地响。
晚风裹着早春的寒凉,从父亲的土地上吹来,带着泥土、青草和旱烟的气息。我知道,这气息早已深深地融入了父亲的生命里。
失去了这片土地,父亲的路还能走多远?
我搂着风,紧紧地挨着父亲,在生命的画轴里,仰望那蛰伏在终南山麓的家乡。石板屋、泥巴墙、清凌凌的社川河、秃尾巴的小黄狗、一年四季站在村口的老柿树,还有父亲用石头垒起的层层梯田。
父亲原本不是和土地打交道的,可命运偏偏指派父亲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父亲年轻当过兵,退伍后在家乡的镇子上工作。闭塞落后的山窝窝出了一个吃皇粮的,十里八村的人都艳羡不已。在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家第一次用水带动发电机结通了电,第一次买回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农闲时节家里总是挤满了来看电视的村民。那时的父亲,脸上总是挂着笑颜,心里跟灌了蜜似的甜。
我小学毕业那年,母亲生了弟弟,家里忽然就阴云密布。我上有一个哥哥,弟弟算是超生。父亲被单位开除了,从一个端国家饭碗的变成了地道的农民,命运的急转直下让父亲一时难以适应,他沉默了,再也不肯踏出家门一步。父亲不会种地,家里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那是一段难熬的岁月。
不会忘记,母亲多少次坐在门槛上为我们的学费叹息;不会忘记提着竹笼捡拾麦穗,喝酸菜糊汤度日的年月。
许是父亲想通了,许是生活所迫,父亲终于肯低下高贵的头颅背着锄头下地了,迈出了这一步,谁也没料到父亲竟然深深地爱上了土地。
既往的四季里,父亲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在土地上殷勤地忙碌着。暖风吹起的时候,父亲的血液与大地一起沸腾起来,翻地、种洋芋、点包谷,田野里的庄稼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卯足了劲地长。除草、浇水、施肥、治虫,父亲每天都要荷锄去地里查看庄稼的长势,像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脸上堆满了久违的笑容。滚烫的夏风里,父亲在金色的麦浪中挥汗如雨。秋风一紧,父亲更加忙碌,包谷要上房檐,黄豆要归仓,秋收完了,还要冬播,忙不完的活,受不完的累,可父亲没有一句怨言,他到处烧荒开地,筑堤护地,他给每一块土地命名,就像唤我们兄妹的乳名一样,质朴、生动、贴切。家里的地越来越多,父亲越来越忙,日子也越过越好,他与土地有了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缘。
土地——生的希望。
一年又一年,父亲与土地打交道的日子,重复着、叠加着、承受着,土地伺候年轻了,父亲慢慢老了。我和哥哥相继出了远门,弟弟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苦于山大沟深,媳妇难以娶进门,亲戚帮忙在关中平原买了三间房的桩基,还有三亩土地。父亲为了弟弟的婚事,终于答应迁居。
都说故土难离,走的前几天,父亲抚摸着他开辟耕种的每一块土地,流着热泪告别,那种场面我多年后都不敢想起。土地让父亲获得了重生,在他心中,土地就像一个圣殿,他就像一个朝圣者,对土地充满了踏实的依赖和虔诚的期待。搬家的时候,父亲还执意带上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农耕家具。
从终南山麓到关中平原,有很长一段时间,父亲无所适从,无所归依。关中的那三亩土地,一年两季庄稼,包谷一茬儿,麦子一茬儿,犁地时有旋耕机,播种时有播种机,收割时有收割机,全是现代化机械,父亲闲下来了,就像那些躺在墙角闲置的农具一样,只剩下记录一段岁月了。幸好,还有那三亩土地,老了的父亲每天都要到地里去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就感到生活有踏实的安妥。可眼下,故乡的土地荒芜了,是永远回不去了,平原的土地被征收,父亲生命中的最后一块土地即将逝去,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根,父亲该何去何从?
父亲的眼泪,我懂。可我无力为他拭去。
夕阳,渐渐走远。风,一阵阵地朝我吹来,从钟南山麓、从关中平原、从父亲曾经抚摸过的每一寸土地上吹来,携带着泥土、青草、旱烟的芬芳,那是父亲的气息,生命的气息。
在风里,我靠着父亲,忽然想要流泪。
我顺着他的手指方向看去,辽阔的关中平原,不再是一望无垠的庄稼地,这里覆盖着成片的蔬菜大棚,果园,景观树,药材基地,养殖场房——只有父亲的地垄里,铺展着一片新绿,稚嫩、透亮、葱郁,那是迎着春天蓬勃生长的麦苗。父亲告诉我:收了这一茬儿庄稼,地就要被征收了,村上已下了最后通牒,这次恐怕是抗不过去了。
父亲说完话,缓缓蹲下身子,闭上眼睛,浑浊的泪水狠狠地落下来,硬生生地砸在土愣子上,吧嗒吧嗒地响。
晚风裹着早春的寒凉,从父亲的土地上吹来,带着泥土、青草和旱烟的气息。我知道,这气息早已深深地融入了父亲的生命里。
失去了这片土地,父亲的路还能走多远?
我搂着风,紧紧地挨着父亲,在生命的画轴里,仰望那蛰伏在终南山麓的家乡。石板屋、泥巴墙、清凌凌的社川河、秃尾巴的小黄狗、一年四季站在村口的老柿树,还有父亲用石头垒起的层层梯田。
父亲原本不是和土地打交道的,可命运偏偏指派父亲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父亲年轻当过兵,退伍后在家乡的镇子上工作。闭塞落后的山窝窝出了一个吃皇粮的,十里八村的人都艳羡不已。在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家第一次用水带动发电机结通了电,第一次买回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农闲时节家里总是挤满了来看电视的村民。那时的父亲,脸上总是挂着笑颜,心里跟灌了蜜似的甜。
我小学毕业那年,母亲生了弟弟,家里忽然就阴云密布。我上有一个哥哥,弟弟算是超生。父亲被单位开除了,从一个端国家饭碗的变成了地道的农民,命运的急转直下让父亲一时难以适应,他沉默了,再也不肯踏出家门一步。父亲不会种地,家里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那是一段难熬的岁月。
不会忘记,母亲多少次坐在门槛上为我们的学费叹息;不会忘记提着竹笼捡拾麦穗,喝酸菜糊汤度日的年月。
许是父亲想通了,许是生活所迫,父亲终于肯低下高贵的头颅背着锄头下地了,迈出了这一步,谁也没料到父亲竟然深深地爱上了土地。
既往的四季里,父亲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在土地上殷勤地忙碌着。暖风吹起的时候,父亲的血液与大地一起沸腾起来,翻地、种洋芋、点包谷,田野里的庄稼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卯足了劲地长。除草、浇水、施肥、治虫,父亲每天都要荷锄去地里查看庄稼的长势,像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脸上堆满了久违的笑容。滚烫的夏风里,父亲在金色的麦浪中挥汗如雨。秋风一紧,父亲更加忙碌,包谷要上房檐,黄豆要归仓,秋收完了,还要冬播,忙不完的活,受不完的累,可父亲没有一句怨言,他到处烧荒开地,筑堤护地,他给每一块土地命名,就像唤我们兄妹的乳名一样,质朴、生动、贴切。家里的地越来越多,父亲越来越忙,日子也越过越好,他与土地有了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缘。
土地——生的希望。
一年又一年,父亲与土地打交道的日子,重复着、叠加着、承受着,土地伺候年轻了,父亲慢慢老了。我和哥哥相继出了远门,弟弟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苦于山大沟深,媳妇难以娶进门,亲戚帮忙在关中平原买了三间房的桩基,还有三亩土地。父亲为了弟弟的婚事,终于答应迁居。
都说故土难离,走的前几天,父亲抚摸着他开辟耕种的每一块土地,流着热泪告别,那种场面我多年后都不敢想起。土地让父亲获得了重生,在他心中,土地就像一个圣殿,他就像一个朝圣者,对土地充满了踏实的依赖和虔诚的期待。搬家的时候,父亲还执意带上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农耕家具。
从终南山麓到关中平原,有很长一段时间,父亲无所适从,无所归依。关中的那三亩土地,一年两季庄稼,包谷一茬儿,麦子一茬儿,犁地时有旋耕机,播种时有播种机,收割时有收割机,全是现代化机械,父亲闲下来了,就像那些躺在墙角闲置的农具一样,只剩下记录一段岁月了。幸好,还有那三亩土地,老了的父亲每天都要到地里去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就感到生活有踏实的安妥。可眼下,故乡的土地荒芜了,是永远回不去了,平原的土地被征收,父亲生命中的最后一块土地即将逝去,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根,父亲该何去何从?
父亲的眼泪,我懂。可我无力为他拭去。
夕阳,渐渐走远。风,一阵阵地朝我吹来,从钟南山麓、从关中平原、从父亲曾经抚摸过的每一寸土地上吹来,携带着泥土、青草、旱烟的芬芳,那是父亲的气息,生命的气息。
在风里,我靠着父亲,忽然想要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