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致富不忘众乡亲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聪 见习记者 白志鑫
文章字数:2730


  本报记者 王聪 见习记者 白志鑫
  “一个普通农民,经过多年打拼,在西安创立了自己的豆制品品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现在他又回到的家乡,在家乡建立厂区,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这种情怀值得我们学习。”近日,谈起陕西利盛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建英时,他的朋友这样介绍。
  初春时节,走进商州区牧护关镇秦川村陕西利盛源食品有限公司厂房,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活着,一个精干的男人不停地指挥工人将制好的花干成品打包分装,这个人就是薛建英。
  谈起创业的日子,薛建英百感交集。从最初在餐馆、工地打工到做豆制品加工生意,从一个小作坊到如今生产线完整的工厂,他和员工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这其中的艰辛和酸楚,唯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转变思路创新业
  36岁的薛建英出生于商州区北宽坪镇广东坪村,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因为家境清贫,1997年15岁的他便跟着同乡去西安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在西安长乐路一家餐馆当杂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左右没攒下多少钱,他辞职去建筑工地打工。虽然他年纪小,但由于踏实肯干、善于钻研,慢慢地他开始承包一些小工程,三年下来攒了不少积蓄。有了本钱,他就琢磨着做点小生意,他想到在餐馆打工时发现豆制品投入小、销量高,于是他与弟弟合伙开了间豆制品小作坊。
  为了能有好的销量,他想着把自己的产品做出特色,买来设备后他摸索着做豆腐干一类的豆制品。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磨豆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头天晚上挑好豆子并浸泡,凌晨3点左右别人还在梦乡里,他和弟弟就开始忙活,磨豆、煮浆、滤浆……即便如此,前期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生产的豆干质量不好,加上豆制品保鲜要求高,他的产品只能卖给一些小饭店,一年下来他们基本没赚钱。
  这让年轻的薛建英迷茫起来,是否当初自己选择做豆制品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更用心地改良产品的口感,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渐渐有了固定的供货点,订单也随之增多,这让两兄弟心里乐开了花。但花干存在保质期短、储存难度大等问题,必须及时发货,因此他们只能根据联系的销量生产,极大地限制了销量的提升。鲜货豆制品的局限性使他萌生了改进工艺的念头,他希望能打破局限,生产出一种口感鲜美且存放时间长的花干,可以大批量的生产。2004年,他开始着手研究自己的产品,一年内他买遍了市场上各种切肉皮机和压面机,根据它们的工作原理不断地改进加工机器,不分昼夜地进行试验,把这几年赚的五六万元钱都花在了机器上,仅生产机器的配件就放了满满一床底。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经历了上千次的试验,研发出了可以将豆制品制成干货的花干加工机器。经过这种机器生产出来的花干,花纹均匀且保质期长达3个月。为此,薛建英兴奋得一连几天都睡不着觉。
  扩大规模办企业
  有了机器后,摆在面前的薛建英面前的便是销路问题,为了让更多人接受自己的产品,他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西安市大大小小的饭店和菜市场,向经销商推销自己的产品,很多商户刚开始并不认可,薛建英便带着煮好的成品,一家家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改良的花干投入市场后获得好评,销路也由此打开。他的小作坊规模也越来越大,最多时雇了十多个人,一天能卖2000多元。
  “做哪一行都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上进心和目标。”薛建英坦承,他从来都不满足于仅靠开小作坊养家糊口。2010年他开始着手建厂,期间他的花干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来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2012年底,西安市开始严厉整治豆制品市场,他将原来的小作坊整改成有生产线的流水化车间,注册资金400万元,在西安市灞桥区洪庆工业园区成立陕西利盛源食品有限公司,并申请了QS食品生产许可证,当时陕西省只有3家豆制品公司获得了QS食品生产许可证。占地十亩的厂子建好后,他雇了100多名工人,生意蒸蒸日上。因为他的厂子生产出的花干口感筋道,质量过硬,销售异常火爆。2014年公司已发展成全省规模较大的花干生产企业,生产的花干在西安市场供不应求,还远销四川、北京、河北、黑龙江、安徽等省,厂子年产值达3800万元,员工160多人。
  2015年底,连轴转的生产模式机器终于吃不消了,发生了一次安全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是2000平方米的厂房全部化为乌有,损失了100多万元。可是签好的订单如山一般堆积,为了按约定时间给客人发货,他七天七夜他几乎没有合过眼,找来施工队,重新建起2000平方米厂房,并继续加班加点生产,最后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订单。正是他诚信经营的理念,为他赢得了大量的客户。
  脱贫攻坚立新功
  2016年,因为城市建设原因,厂区所在的工业园区要整体搬迁,西安市政府给他在蓝田县的西安市食品产业园划定新的厂址,提供的条件也很优厚。可打拼越久,愈感乡情难移。“作为一名外乡人,哪怕你在西安买了房,也还是感觉在漂泊。”薛建英说道,他厂子里的打工者都是家乡人,每次回家探亲,看到家乡几乎没什么变化,还有很多没有脱贫的村民,而西安却一年一个样,他心里就莫名地难受。回家创业的想法便在他心底萌生。2016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去西安办事的牧护关镇秦川村党支部书记何钢才,一听是老乡,两人便闲聊起来,何刚才得知他在西安办厂,有回乡创业的想法后,详细了解了建厂规模,双方留了电话。过了一个星期,何刚才打电话告诉他,他们村比较穷,问他是否有意到他们村办厂,村里可以为他提供场地。短暂考虑后,他决定回乡办厂。2017年3月他来到秦川村,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将一所原本废弃的学校改造成一个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工厂,6月份投入生产。对薛建英来说,能够安排当地村民就业也是对家乡的一种回报。
  事实上,他的企业入驻秦川村后,很多村民都通过在企业就业有了稳定收入。杨晓琴是秦川村贫困户,孩子都在上学,丈夫患有糖尿病,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薛建英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主动上门邀她来厂务工,杨小琴怕自己干不了,薛建英告诉她,这个工作年龄大小的人都能干,月收入是计件的,干的越好拿的越多。进厂后,她负责炸制花干,如今她既可以照顾家里,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北宽坪镇宽坪村贫困户张梅英家里有两个老人,她的老公身体不好,孩子还在上高中,家里没什么经济来源,薛建英便安排她和老公一起到厂里来上班。“这里活不重,还管吃管住,我和老公都能干,一个月下来两人就挣四千多块,娃上学的钱也有了,家里日子好过多了。”谈起家里的变化,张梅英喜笑颜开。
  如今的陕西利盛源食品有限公司,日加工黄豆1000公斤、出产花干700箱,年产值预计超过1000万元。公司吸纳周边劳动力46人就业,其中20人为贫困户,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真正实现了“企业带动、群众脱贫”的目标。
  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薛建英倍感高兴,而他对未来又有了新的规划。他说:“我还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家乡多建一些社区工厂,吸纳更多的贫困群众务工,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