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洛水城里
文/图 刘剑锋
文章字数:4842


  
  当厚厚的城墙围起来之后,洛南城里都发生了什么?那些来来去去的人们隐没在时间深处,一片模糊,唯有那些一土一石一砖一木筑起来的一座座建筑岿然不动,庄严危坐,也唯有它们知晓在幽深的时间里这四四方方的城里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譬如文庙、城隍庙、药王庙。当洛水之城挣脱四周的城墙而伸腰展背、无拘无束地行走的时候,变幻而簇新的时空破茧而出,譬如馒头山生态园,譬如荒芜之中的奏鸣——中国音乐小镇。
  洛南文庙·城隍庙
  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在窄小的县城中街西段,建起了一个在当时堪称辉煌的建筑——文庙。它是当时洛水之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直到现在,它依然是洛南县城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符号。
  文庙即孔子庙。唐朝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其庙自然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文庙。元方回《前参政浙西廉访徐子方得代送别》诗:“武林增炳焕,文庙鬱岩嶤。”《明史·礼志四》:“天下文庙,惟论传道以列位次;阙里家庙,宜正父子以叙彝伦。”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今值文庙丁期,礼当释奠。”世界各国分布着孔庙2000多座,其中国内1600多座,而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多座。
  天下文庙众多,而从时间意义上说,洛南文庙值得人们骄傲的,它比古都西安闻名遐迩的钟楼还早建了14年,被誉为陕南保护最完整的纵轴线式古建筑群,称“陕南第一文庙”,也是西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南文庙建筑占地面积3115平方米,高大的棂星门是其牌楼,依次往北,围墙之内建筑群落包括前、中、后三院,浑然一体。
  前院南临街为影壁即照壁墙。影壁内壁镶有“鱼龙变化”,外壁镶有内圆外方的“二龙戏珠”,象征龙飞鱼跃,英才迭出。影壁两侧配建十字花墙。
  前院中的棂星门为木牌楼,高约25米,面阔17.6米,四柱三楼,以正楼最为突出,左右二楼与正楼呈品字形,庄严肃穆。整个牌楼,上搪花脊六兽,琉璃瓦黄绿错杂,异彩辉映;檐下层层斗拱构成翘角,上下12角檐牙高啄,相映成趣;分属于四柱左右的8个石鼓,紧靠柱根,有4对石狮守在8个扶柱。
  棂星门东有“启风门”,亦称“东礼门”;西有“腾蚊门”,亦称“西礼门”。
  中院内正中有3间朝门,两边是月亮门;院中有泮池,泮池之上架有石桥,泮池、石桥现均已拆除。中院东西分别名宦祠、尊经阁和乡贤祠、忠义祠。
  后院中为大成殿,为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前为露台,东西两旁有东庑、西庑各7间。大成殿为明七暗五开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有明柱、角柱、金柱共计28根。檐墙起间隔开内外,屋顶五脊罗列,花里藏龙,脊首如塔,屋上为桔黄色琉璃瓦。
  明代曾对文庙进行过两次增修,明崇祯末年毁于兵火,到清顺治十六年即公元1659年又依原图进行复建,后经清代三次、民国时期一次、1949年后多次维修。
  文庙在清代重修落成,显然是一件大事,时任陕西参赞、潼关道兵备副使的清人狄敬,为此而欣喜,写下《喜洛南文庙成》:
  宫墙占地僻,气象独嵯峨。帝瑞联元扈,神功带洛河。山川仍带砺,郊邑渐弦歌。劳吏崇文力,人才鹊起多。
  挺拔而肃穆的松柏回绕于文庙,烘托着各个建筑的肃穆、寂然、雍容。而这些松柏似乎还能够读出另外的一种韵味来。清人王之球写有《黉宫风松歌赠降学博》,“黉宫”即洛南文庙,作者借文庙风松赞洛南人文之盛:
  巍峨庙貌倚奇松,松高矗空起寒风。
  出群秀质亭亭立,此松不与凡木同。
  不知阅历时多少,郁苍变化成蛟龙。
  讬身不肯老岩穴,千年万年壮黉宫。
  黉宫多士森森列,有怀仰止彼高洁。
  大枝挺劲参云霄,细枝回环作曲折……
  洛滨由来多灵踪,精英常与龙撵掣。
  西有墨池北书堂,希夷古洞色茫茫……
  清代曾任山东即墨知县的洛南人张琛,也曾写下一首《文庙松》的诗:
  只觉秦皇陋,大夫岂尽封?
  分明光日月,宁旦傲秋冬。
  初旭更苍翠,晚霞带淡浓。
  风来笙鹤韵,宫庙自雍雍。
  同在明代,洛南县城东街还曾建有另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洛南城隍庙。
  城隍是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是中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明太祖以此“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洛南城隍庙占地756平方米,自南而北有前殿、中殿、后殿共15间,有木雕、石雕和砖雕,工艺精致。大殿内供奉着诸神位。整个建筑规模较大,庄重肃穆,浑然一体。洛南城隍庙为清代风格遗存,是研究明末清初建筑及其装饰的重要的实例。早在公元1987年,洛南城隍庙即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935年4月18日,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兵分三路攻占洛南县城,军部驻扎在县城文庙。第二天,中共鄂豫陕省委在这座城市的守护之神庙——城隍庙召开群众大会,省委副书记、军政治委员吴焕先在会上说:“红军是咱们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办事的。”他号召民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穷人自己的政权,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就在城隍庙的大会上,军政治部还演出了《防线》《拉兵》等自编的节目,宣传红军主张,鼓励农民起来革命。
  2014年3月至4月间,和洛南文庙一样古老的洛南城隍庙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洛南老城区最高建筑——商住楼。
  时光荏苒,文庙犹在,而守护之神庙渺无踪迹,残留的仅仅是几多唏嘘与感慨!
  药王韦善俊与药王庙
  唐代以后陕西有两个被称为“药王”的人:“北药王”孙思邈,“南药王”韦善俊。
  韦善俊为武则天时(624—705)京兆(今长安县一带)人(又云系洛南人),后迁居洛南县。据《列仙传》记载:“唐武后朝韦善俊,京兆人,长斋奉道法,尝携黑犬,名乌龙。世俗谓为药王。”明洛南人陈遴所撰《药王庙碑》(教谕)云:“及阅《列仙传》,唐武后时,京兆人韦善俊长斋奉道,精长桑之术,饮其药者多所全活,世称药王。尝居洛种药,后人传其地为药子岭,墓在焉。”云韦善俊13岁起便斋奉道法,曾师从孙思邈,造诣极深,唐天授年间(690—692)曾入宫为武则天治病,被封为太医。但韦善俊显然是个不愿受束于深宫而喜欢无拘无束行医的人,不久乃请旨还乡,归隐民间,为民疗疾,并于药子岭采药种药,以百草药方治愈民众无数,民乃敬仰之至。
  韦善俊去世后,人们尊其为“药王”,后人把他种药的山岭称为药子岭、药疙瘩、药谷堆,还在药子岭上为韦善俊修建了“韦公祠”,以纪念他的懿德善行。韦公祠为一院三进,对面还建有舞台,结构精巧,气势不俗。祠内古松挺拔,清净幽然。每年古历二月二这里都有庙会,祠内焚香祭拜,祠外舞台唱戏,游人云集。和许多胜迹一样,韦公祠在“文革”浩劫中被毁之一炬。
  民国初年,洛南人叶声吕曾写下《戊午暮春过药子岭韦公祠》,盛赞药王:
  避乱经斯地,仙综记有唐。
  祠荒春更老,啄古药仍香。
  佛衣迷残碣,寻芝过矮墙。
  高山欣在望,晨夕足徜徉。
  所幸的是,在文庙西北处的城内高台上,一座建于明武帝正德年间即公元1506-1551年的“药王庙”却得以部分保存。药王庙北依梁塬,面朝馒头山,居高而望,视野廓然。沿18级石阶入山门,院内有享殿、前殿、正殿各3间,殿宇依坡势而建,墙垣以庙堂而环,高低错落,层次有致。享殿、正殿之间还建有龙王庙;正殿东侧有湘子祠3间。其屋顶走兽画脊,殿内雕梁画栋。正殿内塑有孙思邈、韦善俊坐像,将韦善俊与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4位药王一起供奉。
  药王庙建成后,香火袅袅,久盛不衰。每年四月初八日,山门大开,广为拜祭,而庙前戏楼唱戏三日。《范志》记载:“凡老弱病疾者匍匐诣庙,祷辄得愈。”
  明嘉靖十八年(1539),由洛南儒学教谕陈遴撰文,以“药王有功德于民则祀之,洛之人不得以谣词而毁其庙”树碑,立于院内。
  民国时药王庙被洛南县国民第二小学占用。1949年后,城关乡政府曾设于此。1958年后又建民办小学、民办中学。“文革”又为柏槐小学校园。几多岁月,享殿被拆,木像、碑碣无觅踪迹;院中柏抱槐树也消失无踪,现存前殿、正殿各3间。
  1983年,药王庙被洛南县人民政府列为洛南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馒头山:今与昔的时空之间
  洛州城南高高耸立着一座形似馒头的山,因名“馒头山”,又因为山势雄、奇、壮,亦称“壮头山”。站在山上可俯视洛南全城。古时山上曾建有三灵侯庙。三灵侯为周代唐宏、葛雍斌等三人,为周历王时的谏官,因扶助周王朝有功被封为三真君而立庙。明天启年间还建有三浮屠(三塔),后毁废。于馒头山顶眺望北塬,从古圣寿寺(今洛南进校址)至万寿寺(今原洛南县法院址)之间依次有9条小山系,犹如9只燕子翩然飞赴馒头山,从而成为洛南县城一道著名景观——九燕赴馒。
  直至20世纪初,馒头山顶依然是乱树杂绕、荒草笼罩,几间破破烂烂的红砖房子,歪歪扭扭地淹没于乱树荒草中。那是电视差转台的房子,屋外是一座瘦弱的电视转播塔,每天为城里转播两套电视信号:中央和陕西各一套。而整座山大多为农田,有的种着稀稀拉拉的庄稼,有的干脆荒芜着,秋冬之日漫山遍野荒草飘荡,好不肃杀萧索,行人走过,常有冒冒失失的野兔野鸡冷不丁从脚下乱草中跳跃而出,不由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公元2005年,馒头山的荒凉与萧索就此打住。洛南县城历史上第一座供市民休闲游乐的生态公园——馒头山生态园开工建设。建成后的馒头山生态园由山顶广场和广场中心的云燕楼、山腰处的健身广场暨儿童乐园、紧挨着向东北延伸下去的仓颉园以及生态园山门4个部分组成,其间修建6座休闲亭。馒头山生态园的建成结束了洛南山城没有较大规模休闲健身及娱乐广场的历史。登云燕楼,洛州城自西而东尽收眼底;穿行于绿荫行道,花草弥香,山远地阔;健身广场人头攒动,乐声阵阵;而仓颉园更是每年谷雨祭祀仓颉的固定场所。
  2016年6月20日的洛南政府网发布一则消息“洛南县西城区城建交通项目及仓颉文化艺术园项目开工”。消息说,仓颉文化艺术园项目由5000平方米仓颉大殿、400亩名贵花卉园林、4000平方米艺术博物馆、400平方米高端养生品茗楼、20000平方米园林式温泉度假酒店以及37座牌坊、石雕、罗汉、瑞兽、根雕、竹雕、木雕、盆景等艺术板块组成。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传统徽文化与洛南仓颉文化深度融合,精美典雅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陕南第一园林”。
  馒头山,今与昔的时空之间,填满的不仅仅是荒芜之后的想象力。
  赵南沟:荒芜中的奏鸣——中国音乐小镇
  站在馒头山生态园山顶广场西南而望,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囫囵山,又称“呼雷山”,因其雨天必有雷鸣呼呼作响而名。呼雷山下,是一个叫作赵南沟的村落。虽为县城西南之郊,但这里却是一片被城市的喧哗繁闹所忽略的地方,村落屋舍散乱,沟渠杂陈,村路狭窄,且坡塬荒草纵驰,沟谷寂然杂乱,一派天远地偏的荒凉气象。仿佛是突然之间,一曲洪亮激越的乐声穿过时空,打破了这片城边的沉寂,一个以音乐为核心与灵魂的中国音乐小镇在这里破茧而出。
  2018年春天,走进赵南沟,昔日荒芜的山峁坡塬之间,蓝天白云下,呼雷山一丛丛绿意下面,一片花的海洋在春风里悄然萌动。而掩映在花海之中的独具风情与特色的建筑释放着上洛之地从未有过的魅力与内涵。
  立足“丝路国际音乐节和丝路国际音乐论坛”两大国家级文化品牌、建设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之定位,以发展文旅产业、艺术类教学科研、现代全媒体为三大板块,以突出秦岭明珠、丝路国际音乐节(论坛)、旅游脱贫示范基地、走向资本市场、建设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五个战略着力点为总体战略的中国洛南音乐小镇,将以音乐为主题,打造融观演、吃、住、养生、体验和娱乐等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旅游度假区,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目标。
  概算投资20亿元的中国音乐小镇项目分三期建设,主要包括音乐工厂、音乐风情商贸街、世界音乐鉴赏厅、音乐广场艺术演艺、大地飞虹花海景区、四皓草堂精品酒店、栖凤堂精品酒店及民宿客舍、艺术家公社、花海温泉酒店、无动力儿童主题乐园和伶伦观等板块。
  现在,能容纳一万余人的专业露天音乐广场已初具规模;音乐风情商业街256个商铺、君悦87.8音乐酒店及民宿客舍15个庭院装修全部到位并开始运营;以茶道、香道、禅道为基调的四皓草堂5个院落主体已完工;景区道路、管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美化、绿化和亮化也基本完成。儿童乐园和花海温泉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有魂、有体、有韵”,上洛之地“文化·生态·音乐+”正在打造。
  洛水之城,一曲气势恢宏的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