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开展精神文化脱贫行动
文章字数:1062
本报讯(南星)为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我市将通过组建一支宣讲队伍、建立一支志愿服务团队、建好一个自治组织、设置一系列主题活动、共建一个文明示范村等载体,深入开展精神文化脱贫行动,不断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据了解,组建一支宣讲队伍,具体是组建一支由文艺骨干、基层宣传员、驻村工作队干部组成的宣讲队伍,开展“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深入贫困村组、困难群众中,利用理论微宣讲、好人在身边微访谈等载体,以小戏、小品、相声、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政策、致富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坚决摒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消极思想,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各贫困村组建一支志愿服务团队,推出一项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感恩教育”“邻里守望”“清洁家园”等主题活动,开展法律知识宣传、科普教育、实用技能讲解、义诊、创业培训、心理健康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全市坚持县区、镇(办)指导、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减轻人情负担、淳朴乡风民情。包扶单位将以帮助所包村设置活动主题,以个人为主线,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新风正气,树立道德标杆;以家庭为主线,推出一批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动员群众在参与过程中弘扬文明风尚,养成文明习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知识、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诚信红黑榜”等内容融入文化墙建设,大力弘扬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
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城乡文明共建主题活动与精准脱贫工作相结合,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尤其是贫困村,广泛开展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结对子”活动,实施文明素质提升、环境优化、文明风尚普及行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通过深入开展精神文化脱贫行动,到2018年底,全市贫困村中三分之一的村将纳入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20%的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2019年底,全市贫困村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达80%以上,所有贫困村按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一约四会”要求进行创建,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各项精神文化活动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基本形成遵德守礼、勤劳节俭、敬老孝老的社会新风。
据了解,组建一支宣讲队伍,具体是组建一支由文艺骨干、基层宣传员、驻村工作队干部组成的宣讲队伍,开展“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深入贫困村组、困难群众中,利用理论微宣讲、好人在身边微访谈等载体,以小戏、小品、相声、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政策、致富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坚决摒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消极思想,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各贫困村组建一支志愿服务团队,推出一项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感恩教育”“邻里守望”“清洁家园”等主题活动,开展法律知识宣传、科普教育、实用技能讲解、义诊、创业培训、心理健康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全市坚持县区、镇(办)指导、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减轻人情负担、淳朴乡风民情。包扶单位将以帮助所包村设置活动主题,以个人为主线,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新风正气,树立道德标杆;以家庭为主线,推出一批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动员群众在参与过程中弘扬文明风尚,养成文明习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知识、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诚信红黑榜”等内容融入文化墙建设,大力弘扬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
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城乡文明共建主题活动与精准脱贫工作相结合,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尤其是贫困村,广泛开展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结对子”活动,实施文明素质提升、环境优化、文明风尚普及行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通过深入开展精神文化脱贫行动,到2018年底,全市贫困村中三分之一的村将纳入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20%的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2019年底,全市贫困村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达80%以上,所有贫困村按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一约四会”要求进行创建,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各项精神文化活动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基本形成遵德守礼、勤劳节俭、敬老孝老的社会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