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丹凤脱贫攻坚开局良好
文章字数:1446
  本报讯(李冲)今年以来,丹凤县系统谋划、抓早动快,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三提升”、“两房”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环境综合治理“四项行动”,脱贫攻坚开局良好。
  严格对照贫困退出标准,积极做好与省市主管部门和镇办“双向对接”,确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626个,逐项目制定任务标准、责任单位、资金来源、完成时限“四个清单”,确保项目精准落地。加大项目资金争引力度,593个项目纳入省市计划盘子,争取资金6.75亿元。抓好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开辟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压缩项目前期工作时间,所有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实行项目建设周报告、月督查通报制度,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推进会2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保证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建设。
  统筹并抓建“两房”,优化脱贫条件。坚持“三精管理”,健全领导包抓、分析促进等机制,集中力量抓协调、抓进度,竹林关江北六期等上年度8个安置点全部达到搬迁入住条件,峦庄街坊等今年6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其中武关镇枣园村安置点达到入住条件。精心指导抓危改,加强政策、技术、补助指导督导,全面完成危房鉴定,发放指导图集1500册,培训工匠和监督管理员500多人,去年省市分两批下达的920户全部开工,首批688户危改全部完工。今年省市下达857户已开工234户、完成62户,商镇铁庙村、龙驹寨麻地湾村危改集中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精准融合抓提升,把易地搬迁、危改与特色小镇、新型城乡社区、全域旅游等规划精准对接,实行房建、配套设施、产业“三规合一”,统筹推进大小配套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就业岗位开发、旧宅基地腾退等工作,实现群众安居增收脱贫、城乡融合发展。
  壮大产业提效益,,按照“南药北菌川果游、龙头居中带两头、三产融合联农户、多业并举促增收”布局,围绕肉鸡、核桃、食用菌、中药材、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和葡萄、茶叶、魔芋、光伏、电商“五大新兴业态”,在12个镇办各启动建设2个产业示范点、2个集体经济和“三变”改革示范点,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0个、大场大户95家,有力辐射拉动了脱贫产业发展。大力推行“三联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为每个贫困村确定一个产业帮带主体,落实22个优势产业项目引领十大产业发展,为庾岭镇太白村等“三变”改革试点村分别落实50万元扶持资金,将63个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纳入村集体经济,推动了村集体、经营主体和群众利益紧密联接共赢。强龙头促带动。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核桃产业转型示范县创建全面启动,西北核桃产品开发交易中心、武关段湾500万只肉鸡养殖、棣花茶坊等4个双孢菇基地,以及寺坪毛驴养殖基地等产业项目有力建设,商山丹水公司双孢菇加工车间投产。开展“春风行动”签约劳务输出6100人,2.97万贫困人口在产业链上就业创业增收。
  激励引导抓整治,改善脱贫环境。全覆盖实施“七改五清四整两增”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推进133个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其中建设清洁乡村52个,生态乡村45个,创建美丽宜居乡村36个,并在每个镇办实施3个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观。深化扶志扶智“十个一”活动,每个镇办实施一个精神脱贫示范村,加快推进村级文化阵地建设,设立200万元孝道基金,评选表彰10名“道德模范”,加强“爱心超市”建设运营管理,强化农村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安定。营造脱贫攻坚氛围,深度挖掘全国劳模刘西有精神新内涵,建成龙驹寨街办马炉村精神脱贫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组织县镇村及帮扶干部集体宣誓,县财政出资300万元,重奖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其中脱贫光荣户30户,激励干部群众聚力攻坚,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