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选派“精兵强将”驻村扶贫
文章字数:1064
本报讯(周雯)柞水通过严把“选”“育”“管”“用”等各个环节,坚持因村选派、学习先行、奖惩并举、压实责任,进一步集结“精兵强将”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做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和非贫困村选派干部全覆盖,实现村村都有啃“硬骨头”的攻坚工作队、户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严格把关“精准选”。坚持“全脱产、硬抽人、抽硬人、好中择优、优中选强”的原则,按照每个驻村工作队至少保证3人、深度贫困村可增加1至3人的标准,把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热爱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等作为基本选派条件,明确从“40岁以下、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科级干部、后备干部”中选派驻村干部;坚持因村选派,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需点菜”,推行党群部门联软村、经济部门扶弱村、政法部门治乱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帮助各村解决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提升能力“抓培训”。为增强选派帮扶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当好基层工作的“领头雁”,柞水坚持学习先行,将驻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专题轮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外出考察、新时代讲习所等方式,重点针对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基层党建、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发展集体经济、“三变”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扶志扶智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10余场次,帮助驻村干部“补钙充电”,熟悉业务知识,掌握工作方法,大力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实现驻村干部培训全覆盖。
压实责任“放手用”。细化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职责任务,将责任压实到帮扶单位头上、落实到队员身上,推动驻村工作队聚焦主责主业,通过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发展产业、扶志扶智、培育典型、示范引领、技术指导等措施,增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提高致富增收能力,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理思路、跑项目、争资金为村级组织解决发展难题,实现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对已“摘帽”的8个村,将工作重心放到特色产业培育、实用技能培训、完善政策兜底上,做到贫困村脱贫不脱政策、退出不退帮扶。
严管奖励“双结合”。为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出台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关爱激励办法》等,制定学习、考勤、例会、召回等制度,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建立组织部门、地方党委、派出单位、村民群众“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防止出现“两头跑”“两不管”“两头见不到人”现象;为驻村工作队提供交通、生活、住宿等方面保障,镇办和派出单位加强日常谈心谈话,积极为驻村队员解决困难;将驻村干部工作表现、工作业绩、考评结果与年度考核、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个人评优及提拔任用挂钩,督促驻村干部用心干事、务实干事。
严格把关“精准选”。坚持“全脱产、硬抽人、抽硬人、好中择优、优中选强”的原则,按照每个驻村工作队至少保证3人、深度贫困村可增加1至3人的标准,把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热爱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等作为基本选派条件,明确从“40岁以下、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科级干部、后备干部”中选派驻村干部;坚持因村选派,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需点菜”,推行党群部门联软村、经济部门扶弱村、政法部门治乱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帮助各村解决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提升能力“抓培训”。为增强选派帮扶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当好基层工作的“领头雁”,柞水坚持学习先行,将驻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专题轮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外出考察、新时代讲习所等方式,重点针对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基层党建、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发展集体经济、“三变”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扶志扶智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10余场次,帮助驻村干部“补钙充电”,熟悉业务知识,掌握工作方法,大力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实现驻村干部培训全覆盖。
压实责任“放手用”。细化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职责任务,将责任压实到帮扶单位头上、落实到队员身上,推动驻村工作队聚焦主责主业,通过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发展产业、扶志扶智、培育典型、示范引领、技术指导等措施,增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提高致富增收能力,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理思路、跑项目、争资金为村级组织解决发展难题,实现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对已“摘帽”的8个村,将工作重心放到特色产业培育、实用技能培训、完善政策兜底上,做到贫困村脱贫不脱政策、退出不退帮扶。
严管奖励“双结合”。为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出台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关爱激励办法》等,制定学习、考勤、例会、召回等制度,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建立组织部门、地方党委、派出单位、村民群众“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防止出现“两头跑”“两不管”“两头见不到人”现象;为驻村工作队提供交通、生活、住宿等方面保障,镇办和派出单位加强日常谈心谈话,积极为驻村队员解决困难;将驻村干部工作表现、工作业绩、考评结果与年度考核、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个人评优及提拔任用挂钩,督促驻村干部用心干事、务实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