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产业链上做文章 打造脱贫硬支撑
文章字数:4052










   
  4月26日,走进位于西安市铂菲朗酒店的商南县农特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展馆里,只见茶叶、香菇、木耳、猕猴桃、土蜂蜜、冷水鱼、鹿茸、天麻等40多种产品,凭借优质的品质、出众的品相引来了一拨拨客商的观赏、品尝、购买、签约。当天的活动共实现销售额6.03亿元,其中线下销售额6.02亿元;线上访问量52.83万个,收获订单6435个,线上销售成交额达117.27万元。
  这是商南县特色农产品的一次集中展销,也是该县农业脱贫产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商南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茶叶、食用菌、猕猴桃三大主导产业,兼顾特色产业,着力在延伸链条上下功夫、“做文章”,加速产业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提升产业的经济成效,打造形成群众脱贫摘帽的“核心支撑”。
  长短结合交叉覆盖
  脱贫攻坚战中,着眼让贫困群众早日增收、稳定增收,商南县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扶贫的主攻方向,精心编制了《商南县脱贫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确定了“长短结合、交叉覆盖、统筹推进”和“以长带短、以短补长”的思路,持续深化“借还”产业脱贫模式,紧扣茶叶、香菇、猕猴桃、土蜂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产业,按照“镇有园区、村有基地、户有项目”的要求,逐村逐户制定产业脱贫规划,力争让该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户都有一种或多种能增收的农业产业项目。
  富水镇黑漆河村根据村里的产业基础,结合交通、地理、气候等因素,统筹发展香菇、茶叶、特色养殖等产业。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香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期建成60个大棚,吸纳40余户贫困户种植香菇60万袋,户均年增收3万元,人均收入5000余元;引进企业发展林下经济,将土鸡散养、梅花鹿养殖、鸭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实施立体式发展,吸纳贫困户参与;由合作社带动农户和贫困户,持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加强茶园科管,提升茶产业经济效益。
  金丝峡镇二郎庙村积极推行县上“借袋还菇”“借鸡还蛋”等“借还”模式,流转土地30亩,建起一个标准化食用菌基地和加工厂,带动95户贫困户增收;流转林地1300亩,建起一个5万只的林下散养鸡场,由公司提供鸡苗、技术培训,让贫困群众养鸡,鸡蛋和鸡由公司保底价回收;改良了5处800亩低产老茶园,由公司包鲜叶回收、加工及销售服务,吸纳60户贫困户参与。此外,该村还发展土蜂散养、核桃套种油用牡丹、漆树林等产业。
  可以看到,商南县在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的同时,不搞“一刀切”,注重遵循贫困群众的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坚持错位发展,坚持产业多元化,像富水镇黑漆河村、金丝峡镇二郎庙村一样,目前,所有贫困村(社区)均呈现出“长短结合、交叉覆盖”的产业发展格局。
  基地建设优质高端
  品质好,才是硬道理;品质好,才具竞争力。
  在发展脱贫产业的道路上,商南县注重选择优质品种,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该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将茶叶、猕猴桃、食用菌、畜禽养殖、土蜂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优势产业确定为群众脱贫的重点产业,采取申报整合项目、免费建设配套设施、财政补贴等措施,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抢抓“三变”改革机遇大力发展。
  基地建设中,商南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优良优质品种,从源头抓起,提升产业质量,逐步形成和增强脱贫产业的比较优势。
  茶叶发展上,由过去的绿茶转向发展无性系白茶、黄茶、龙井43等高端品种,近两年,该县在试马镇郭家垭等村已新建基地6800亩,在富水镇油坊岭社区新建茶叶基地5000亩;青山镇新庙、清油河镇后湾、过风楼镇徐家店、城关街道办瓜山、十里坪镇李家湾等一批有条件的村(社区)也竞相发展,纷纷新建起安吉白茶等高端茶叶基地。同步,围绕茶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老茶园质量差、效益跟不上的弊端,大力实施茶园改造改良,推动全县茶叶整体品质跃升。
  在商南县,食用菌作为一个见效快的脱贫产业项目,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过风楼、青山、富水、城关等镇办,发展香菇产业的农户多、栽培数量大,具有“香菇小镇”之称的过风楼镇今春就栽培香菇1200万袋。今年,商南县新发展香菇基地30个,栽培袋料香菇达8900万袋,覆盖农户和贫困户1万多户。其中,依托合作社的带动,金丝峡镇二郎庙村新发展20万袋,白玉河口村新发展50万袋。
  在食用菌的品种上,除了发展传统的香菇外,部分企业、合作社发挥自身技术、设备等优势,积极发展羊肚菌、杏鲍菇、木耳等,实现品种多元化。该县海鑫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实施工厂化栽培,并将生产杏鲍菇的袋料进行“二次利用”,发展秀珍菇,今年栽培杏鲍菇达200万袋;赵川镇店坊河社区使用袋料栽培木耳,今春种植达30万袋;作为高端食用菌品种的羊肚菌,目前,该县已发展近200亩。
  猕猴桃是商南县脱贫产业中的新兴项目。依据适生的条件需求,按照集中打造、重点发展、辐射周边的思路,商南县以富水镇为中心,辐射商郧公路、郭山路沿线镇村,认真规划布局,选择适宜该县的抗逆性强、树势旺、耐储藏的“金桃”“红阳”等优良品种予以发展。今年春季,以公司为主体,在富水镇马家沟、油坊岭、沐河3个村(社区)新建基地1000亩,栽植的全是优质品种“金桃”猕猴桃树苗。青山镇吉亭、草荐,城关街道办曹营、十里铺等镇村也积极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已建起猕猴桃基地1万亩;计划到2020年,种植面积扩展到3万亩。
  除了上述脱贫主导产业外,该县还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依托企业和合作社,认真调研市场,引导农民种植柴胡、天麻、丹参、桔梗、白芨、杜仲、黄芩等,目前,品种已达50余种。
  朝着“品种多样化、品质高端化”的方向,去年,商南县新建茶叶基地5500亩、核桃基地1万亩、板栗基地3500亩,种植袋料香菇8500万袋,发展林下种植5500亩、林禽4.6万只、林畜1.5万头,累计发展生猪50.2万头、土鸡50万只、蜜蜂3100箱、水产品63万尾、中药材4.2万亩。
  延伸链条深度发展
  针对以往单纯建基地、无仓储无加工、不懂包装、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等“短板”,商南县在建设优质脱贫产业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在延伸链条上下功夫,推动产业深度发展,提升脱贫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商南县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入手,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科技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企业。截至2017年底,该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24家,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85个,仅今年1至4月,就新发展合作社29个。这些企业、合作社覆盖茶叶、香菇、猕猴桃、畜禽养殖、土蜂养殖等各类脱贫产业。其中,茶叶方面,就涌现出茶叶联营、金丝茶业、沁园春、秦岭红等“商南县六大茶企”;中药材方面,已成立合作社7家,建成中药材经营销售企业12家,中药材加工提取企业1家。
  与个体农民相比,企业和合作社先天具有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多种优势,是名副其实的发展产业的“火车头”。脱贫攻坚中,商南县着力从政策、资金等层面加强引导和扶持,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和合作社的优势,以他们为主体,通过建仓储设施、建交易市场、建加工生产线、更新工艺研发新产品、打造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方式,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供销一体化,促进产业发展。
  茶产业方面,商南县新成立了茶叶研究所,研究出新工艺,将秋季的茶叶加工制成红乌龙、“老白茶”等新产品,变原来的春夏两季采茶制茶为“三季采茶、三季制茶”,增添了新品种,提高了茶园的经济价值;香菇产业上,依托合作社,在过风楼镇龙山小区建成了全县首个香菇交易市场,通过招商从浙江、江苏引进5家食用菌企业常年入驻交易,引导附近菇农主动到交易市场交易,扭转了原来菇农收益受商贩“操纵”的局面;同步加快食用菌深加工步伐,已培育出秦林实业公司,主要生产“香菇脆”等小食品,目前又引进1家深加工企业,正在建设加工厂,逐步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猕猴桃方面,龙头企业佳亿德公司已建成冷藏存储库6个,存储能力1000吨,拥有现代化双通道猕猴桃分选线1条,目前在富水镇新建的万吨猕猴桃冷藏库及分选包装车间,今年10月有望完工。
  一手抓仓储、包装加工、产品研发,一手抓名优品牌打造,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商南县积极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开发名优品牌。以茶叶为例,该县利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由商南茶叶联营公司主攻商南泉茗,沁园春茶业公司主攻商南白茶,秦岭红茶业公司主攻商南红茶,逐步形成商南茶主打品牌和拳头产品,目前,商南白茶被农业部认证为地理标志产品,该县六大茶企中获无公害认证的3家,获有机认证的2家,获GAP认证的1家;“双山”“秦园春”牌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茶产品多次获国家级大奖,白茶远销俄罗斯、韩国、土耳其等国。食用菌方面,该县海鑫实业的“秦骏”品牌食用菌已成为省级名牌产品。
  有了品牌产品,商南县还大力拓展销售市场,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农高会、丝博会、茶业博览会等活动,参展参评、推介销售,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完善流通体系,发展连锁店、专卖店、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全面开拓市场,着力让该县农特产品“覆盖商洛市场、辐射周边市场、占领西安市场、进入北京上海广州市场”。其中,该县商山工坊农产品公司主营各类原生态优质农产品,在金丝峡景区、西安碑林设有销售店,还开设有移动手机商城、淘宝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年销售额1500万元。
  效益凸显支撑脱贫
  正是通过在产业链上“做文章”,通过抓基地建设,抓产品仓储、加工,抓研发新产品,抓市场开拓,通过系统化的持续努力,商南县农业脱贫产业迈入了发展“快车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增收效益日益凸显,对脱贫的贡献力也不断增强。
  据统计,2017年,商南县农业脱贫产业带动贫困户6208户2.3万人实现增收脱贫目标。其中,茶叶产量3900吨,产值达4.9亿元,茶农人均增收5000元;香菇产出干货1万吨,产值约1.87亿元;中药材产值7600万元;猕猴桃方面,仅富水一个镇就产出优质产品300吨,产值358万元。以食用菌产业为例,目前,商南县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民约1.8万户7.1万人;在“香菇小镇”过风楼镇,去年贫困户中有680户种植香菇,户均1万袋,人均增收5000元。
  显而易见,如今,在商南县,欣欣向荣的农业脱贫产业正成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甩掉“穷帽”的“核心支撑”!
  策划:董建莉 组稿:李治军 摄影:韩龙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