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庙坪群众过上新生活
文章字数:4359
文\图本报记者 吉文艳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立夏时节,从商州区杨峪河镇政府出发,沿着杨金路、麻仁路向大山深处挺进,来到这个典型的半山半川的村子——西庙坪。一路上树木葱茏,河水湛清,房舍俨然,满目皆翠,好似世外桃源一般。可两年前的西庙坪并非这般景象:青壮年劳力都出去了,地荒了,村里垃圾到处扔,河道都变成了垃圾渠,很多地方都不通水泥路,群众生产生活都靠肩挑背扛,苦不堪言。这一切的改变都发生在2016年初。这一年,商州区人社局脱贫工作队进驻西庙坪开展驻村扶贫,从此贫穷落后的西庙坪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7年底西庙坪村顺利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目标,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贫困村的帽子是摘了,但西庙坪的基础条件还是比较差,如何使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走上致富道路,防范返贫现象发生,一直是我们工作队的头等大事。”村第一书记任朗表示。为此,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会制定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产业兴村、为外出务工人员和核桃产业争取意外险等措施,尽快使贫困户脱贫,并有效防范返贫。
经历蜕变换新颜
西庙坪村位于杨峪河镇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有4个小组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居住在深沟里或山上,交通出行极为不便。“祖祖辈辈都是肩挑背扛,只有一条架子车路通往外部,一到雨天烂泥能没过膝盖。”十二组66岁的村民张安民说。要致富,先修路。打通这条连通外界的民生“命脉”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打响脱贫攻坚的第一战。商州区人社局争取42.5万元完成马山片区路面铺设工程,硬化村组道路十多公里,水泥路面已完全覆盖至村办公室、卫生室、学校等公共服务场所,解决了161户512人的出行难问题,为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在4.5米的水泥路直通到山顶,连路两边挨着的院落都给我们硬化了,路边还栽上了太阳能路灯,我们也跟城里人一样,出门两脚不沾泥,晚上出去亮堂堂。”张安民说,这不,昨天才骑着摩托车到镇上卖了百十来斤苞谷,“油门一踩,不到半小时就到镇上了,回来再捎些油盐,一点事不费,别提多方便啦。”张安民高兴道。
说起太阳能路灯,也是西庙坪人的一大骄傲。“以前到晚上整个村子一片黑,人轻易都不出门,现在全村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农忙时节能在晚上做活,农闲了出去串串门,人心里感觉都敞亮了。”正在家门口拣豆子的村妇说道,脸上泛着满足的笑容。去年,区人社局争引“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8万元实施路灯亮化工程,在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实现了全村亮化全覆盖。“今年我们准备再争取60盏路灯,使密集区照明更明亮。”任朗介绍,到时候西庙坪的夜晚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面清理河道,争取20万元资金整修主干道周边水毁河堤,从水务局争取5万元资金修复马山2.6公里河堤;整顿全村环境卫生,放置垃圾箱、垃圾桶87个,设置公益性岗位14个;投资19.6万元改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让村民小病小痛不用出村,方便了群众就医;新建西庙坪小学,改建原西庙坪小学为幼儿园,方便周边学生就近入学。生产生活便利,人居和谐,环境优美,短短两年时间,一个蜕变后的新西庙坪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打造安居乐业幸福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古至今,住有所居一直是人们的心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脱贫攻坚战正酣的当下,使得广大贫困户安居乐业也是包扶干部最操心的事。“我们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很多村民无力拆旧盖新,住的大多是七八十年代甚至是四五十年代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加上风吹雨淋,很多房都成了危房,一到夏天下大雨我晚上都不敢睡,挨家挨户查看,就怕谁家房禁不住雨淋,万一塌了就不得了!”村支书任峰超说。
驻村工作队对全村危房进行摸底调查,并对损坏程度进行鉴定,再了解房主的搬迁意愿,对愿意搬迁者落实易地搬迁政策,集中安置到杨峪河镇下赵塬移民搬迁点,不愿搬迁的按照能修则修、不能修则盖新的原则具体落实。2017年以来共对43户贫困户进行易地搬迁,已全部交钥匙,大部分贫困户都开始装修入住;实施土坯房改造工程,房屋新建修缮50户,完成场面硬化、墙面刷白231户,使贫困户住上了安全温馨的房子,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有效改观。
家住12组的杨汉民今年63岁,家中有6口人,住在西庙坪最偏远的马山山顶,儿子在西安一家家具厂做喷漆工,两个孙子在村里上学。“我原来的家啥都好,就是交通不方便,农用车勉强能上去,但盖房代价太大了,再就是娃娃上学不方便。”杨汉民说,了解到易地搬迁的政策后,他跟儿子商量后决定搬迁到镇上的移民点。按照政策,杨汉民一家可以在下赵塬移民搬迁点购置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政府补贴4.8万元。“去年11月交了钥匙,当时太冷没装修,开春后就开始装修了,等装修好我们一家就能搬进去,两个娃能在镇上上学,我们老两口帮忙照看孙子,儿媳可以就近在城里找个活,这样能多一个人赚钱,经济就能宽松点了。”杨汉民吧嗒着旱烟,畅想着以后的新生活。
家住马山片区10组的贫困户崔永超是个残疾人,平时靠打零工养家糊口,家境困难,妻子几年前出去便再也没有回来,剩他一人拉扯着一个孩子。家里住的还是父辈留下的两间土坯房,经岁月侵蚀已变成危房,崔永超无力盖新房,只有借住在亲戚家。了解到崔永超的实际情况后,驻村工作队联系工队按危房改造标准为崔永超建起一间6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平房。“没掏一分钱,没出一份力,就住上了这么美的新房,简直跟做梦一样!”到了搬迁这天,拿着新房钥匙的崔永超相当激动,对着前来祝贺的乡亲们和工作队队员,当即表态以后要踏实肯干,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
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西庙坪村山地多、平地少,林地多、耕地少,离城较近,因此村里的主导产业以劳务输出、核桃和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精准脱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通过对全村160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意愿摸底调查后,制定了以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结合“三变”实施光伏发电产业和优质核桃建园为主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新路径,实现产业的长短结合,既让贫困户有了见效快的收入又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形成产业多样化叠加收益。
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去年以来,区人社局积极组织劳务培训,免费为广大村民培训钢筋工、刮痧、核桃科管等知识技能,组织劳务输出,全村劳务输出贫困户265人,贫困户外出务工户均不少于一人,户年均收入达一万多元。
贫困户任铁牛患病多年,因病返贫。2016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上积极争取到光伏发电项目,村干部多次动员他入股认领,但任铁牛一直心里没谱,也不敢认领。对此,商州城投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和镇村干部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积极帮他们办理扶贫贴息贷款,让贫困户不花一分钱认领光伏。最终,任铁牛一家在疑虑中签订认领协议。随着该村光伏基地并网发电步入正轨,光伏产业产生收益,任铁牛家已领到第一年3000元的“阳光收入”。在镇、村干部的鼓动下,全村有150户贫困户每户都积极入股认领,第一年已领到27.2万元光伏收益。西庙坪村支书任峰超介绍,2017年太阳能光伏产业建成之后,每年的发电量每户达3000瓦,第一年收入3000块钱,随后的三年每年可领到2500元,光伏项目建设过程中,村上还积极认领20千瓦,每年收益可达两万多元,村里第一次有了集体经济收益。
西庙坪村十组的马玉婷是去年的脱贫户,也是位女强人。在得知今年工作队专门进村入户精准扶贫后,她跑来咨询政策,说她现在情况好转了,想扩大规模。工作队积极帮助她跑手续、想办法,终于在今年4月底成立了家兴农畜专业合作社,让有意愿的贫困户加入到她的养殖合作社,也可以帮她种植苜蓿,将来由她统一回收,这种以“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一下带动了周边贫困户11户28人,其中养牛2户16头,养羊3户65只,能繁母猪养殖1户2头,养鸡3户350只,2户4人割草为牛羊提供食草料。
工作组了解到,九组的袁映哲因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只能在家干零活,而其原来养过鸡,却因被黄鼠狼祸害而失去信心,便和村支书多方打听得知黄鼠狼怕鹅,鸡、鹅同养可有效预防黄鼠狼,数次上门劝说后,袁映哲终于被工作队的诚意打动,于四月份开始养殖鸡200只、鹅50只、羊2只。
保险兜底防返贫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庙坪村的大部分贫困户顺利脱了贫,户均收入3070元,越过了贫困线,但每户脱贫家庭都还存在各种各样现实的问题:家里有残疾人的,有得慢性病的,有从事高风险高危行业的,有发展的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的……针对因残、因病等因素致贫户、五保户,一些脱贫的措施很难在其身上发挥作用,永久脱贫的难度相当大。区人社局积极争取,为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和主导经济作物核桃投保,极大提高了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
四月以来,本应是结小核桃的时节,但核桃树上却鲜有挂果,很多树叶像是被火烧过一样,黑色的枝叶耷拉在树上。原来今年4月初,一场倒春寒冻坏了正处在花期的核桃,核桃受灾严重,几近面临绝收。西庙坪共发展核桃产业130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核桃,少的两三亩,大的有四五亩,行情好的时候每亩可带来近万元的收入。王尚民是西庙坪核桃种植大户,有四亩多地的矮化核桃,这次核桃受霜冻影响至少给他造成五万多元的损失。“心情肯定难受,但幸亏我还给核桃上了保险,能挽回点损失。”王尚民说,核桃能否丰收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年的天气,风调雨顺就能丰产,但大旱、大涝和霜冻都会导致减产,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出台针对核桃的险种,农户只有独自承担风险。在去年核桃保险收缴过程中,按保险公司规定参保额度只有100亩,而西庙坪村核桃种植1300多亩,核桃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群众对核桃保险向来重视。工作队及时向局领导进行汇报,经人社局多方协调争取,工作队多次奔波劝说,全村的1300亩核桃全部上了保险,农户只需每亩交16元,一旦减产或绝收就可获得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赔偿。“那天灾害一发生,我们就给保险公司打了申报电话,当时保险公司就来人了,还拍了照片,现在就等着赔偿款了。”王尚民道。
外出务工者的人身安全一直是一家人最担心的事,一旦发生意外,整个家庭不但失去了经济来源,还将面临巨额的治疗费用,在农村有很多家庭因此致贫、返贫。为此,商州区人社局多方筹措资金,为全村包括贫困户在内的774名外出务工人员每人购买了100元的人身意外保险,给外出务工家庭吃了一颗“定心丸”。家住二组的房武英今年44岁,上边有两个老人要赡养,下边两个娃正在上中学和小学,妻子身体残疾,全家的收入来源就是房武英在城里做建筑工人。“一大家子都要靠他养活,最怕他在工地上出啥事,那我们这个家就真的塌了天了。”房武英的妻子道,投了保险,心里觉得也多了一道保障。
走出西庙坪村,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抛在身后,贴着瓷砖耀眼的楼房也不时地从车窗前一晃而过,但西庙坪村群众纯净温暖的笑容却留在了心间。那笑容里,盛满了对帮扶单位的感激,盛满了对日渐变美的村庄的欣喜,也盛满了刚刚走出贫困的人们享受当下幸福生活的快乐与满足。脱贫攻坚给了西庙坪一个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