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抓产业促脱贫
文章字数:1028
本报讯(宋杰)今年以来,柞水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以产业全覆盖为目标,着力选准产业、做实龙头、建好机制,全力打好产业扶贫硬仗,为如期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紧扣县情谋产业。坚持错位发展,把木耳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把乡村旅游、林下经济作为优势产业,形成了“一主两优”脱贫产业构架。制定了《柞水县脱贫产业发展规划》《柞水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实施木耳产业“1153工程”,加快建设4个木耳示范镇和15个木耳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县木耳产业发展。依托A级景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探索林菌、林药、林养等立体高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每年整合下达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50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带动贫困户的经济组织发展产业。培育主体带产业。成立旅投、扶投、科投、林投4家国有公司,通过入股分红、“借袋还耳”等方式,带动发展木耳产业。目前,已基本建成木耳菌包生产线5条,建成地栽木耳示范基地8个,今年春季栽培木耳3000万袋。引导盘龙、欧珂等非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林下经济,完成核桃良种建园5000亩,板栗嫁接改造1万亩,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7500亩。充分发挥14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纽带作用,带动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乡村游、花卉等专业村13个,实现804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1个长期产业项目。
利益联结促产业。扎实推进“三变”改革,累计折股量化土地(林地)9.8万亩、资金3000多万元,房屋、生产设施等经营性资本折价入股3600多万元,7341户贫困户由农民变为股东。按照“公益金10%、公积金20%、贫困户70%”的“127”股权分配比例,今年贫困户可实现分红收益1052万元。采取企业发放幼苗和种子,全程跟踪技术指导,贫困群众根据订单合同开展种植,企业根据“保底价+市场价上浮”的形式,保护价收购成品,全县有4280户贫困群众按合同可获收益1500万元。153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与1840名贫困劳动力签订了务工合同,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群众和经营主体联股联利联心。
强化举措兴产业。从源头上构筑农产品安全体系,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达到35个、基地认定30万亩,柞水核桃、柞水木耳两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成立了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平台,研发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建设农村淘宝工作站35个,构建从研发端到销售端的链式产业布局。举办“木耳节”“乡村旅游节”等农业品牌推广活动,推动农产品向精美礼品、旅游商品转变,努力让贫困群众享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紧扣县情谋产业。坚持错位发展,把木耳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把乡村旅游、林下经济作为优势产业,形成了“一主两优”脱贫产业构架。制定了《柞水县脱贫产业发展规划》《柞水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实施木耳产业“1153工程”,加快建设4个木耳示范镇和15个木耳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县木耳产业发展。依托A级景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探索林菌、林药、林养等立体高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每年整合下达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50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带动贫困户的经济组织发展产业。培育主体带产业。成立旅投、扶投、科投、林投4家国有公司,通过入股分红、“借袋还耳”等方式,带动发展木耳产业。目前,已基本建成木耳菌包生产线5条,建成地栽木耳示范基地8个,今年春季栽培木耳3000万袋。引导盘龙、欧珂等非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林下经济,完成核桃良种建园5000亩,板栗嫁接改造1万亩,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7500亩。充分发挥14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纽带作用,带动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乡村游、花卉等专业村13个,实现804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1个长期产业项目。
利益联结促产业。扎实推进“三变”改革,累计折股量化土地(林地)9.8万亩、资金3000多万元,房屋、生产设施等经营性资本折价入股3600多万元,7341户贫困户由农民变为股东。按照“公益金10%、公积金20%、贫困户70%”的“127”股权分配比例,今年贫困户可实现分红收益1052万元。采取企业发放幼苗和种子,全程跟踪技术指导,贫困群众根据订单合同开展种植,企业根据“保底价+市场价上浮”的形式,保护价收购成品,全县有4280户贫困群众按合同可获收益1500万元。153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与1840名贫困劳动力签订了务工合同,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群众和经营主体联股联利联心。
强化举措兴产业。从源头上构筑农产品安全体系,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达到35个、基地认定30万亩,柞水核桃、柞水木耳两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成立了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平台,研发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建设农村淘宝工作站35个,构建从研发端到销售端的链式产业布局。举办“木耳节”“乡村旅游节”等农业品牌推广活动,推动农产品向精美礼品、旅游商品转变,努力让贫困群众享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