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船出海看两岭
文章字数:1958
两岭镇位于山阳县东南陲,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95户4032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山阳县最为深度贫困地区。今年以来,在各级包扶部门结对帮扶下,两岭镇努力从产业开发方面谋篇布局,从贫困人口增收领域寻求突破,将自身劣势转化为优势,加强政企合作,借智转型、借力发展,推动了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五月时节,向两岭镇刘家庄前行,只见公路旁树立着一块“陕西豫西云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巨大广告牌,周围一座座香菇大棚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工人们在基地里挥汗如雨,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自从陕西豫西云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后,刘家庄人就开始忙起来了,跑运输的、栽植树木的、建厂房的、架香菇大棚的……而之前的刘家庄村有贫困户140户452人,贫困发生率为33.3%,大量土地荒芜,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
“现在在企业的带动下,公司周边村民争先恐后来企业干活,平均每天可以挣到100多元,技术工一天还可挣到300多元。”刘家庄村支部书记刘章记看着正日益变化的村子,乐呵呵地说。今年46岁的廖银巧,身体一直不好,一家四口人由于疾病导致贫困,自从村子引进了企业以后,现在母子俩都在基地干活,每天收入200多元。不仅如此,一直闲散在家的儿子李鹏也看到了希望,跟随厂里技术工学习香菇种植技术,成了厂里的骨干人员。
“总书记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别看两岭镇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但是这里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林木资源。要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只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借船出海才能实现脱贫。”两岭镇党委书记王丽介绍道。年初,在王丽的推动下,两岭镇从河南西峡引进了一家专门从事香菇生产、加工的企业。
“引进这家企业最主要的就是企业的销路稳定畅通,深加工产业链健全。”王丽说,公司建立之初就采取“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65户贫困户以入股、领养模式加入,人均年增收4000元。
“我们的深加工项目香菇粉,上周已经和马来西亚的客商签订了供销合同,公司生产的香菇饼和香菇脆市场销路也一直畅通。”豫西云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赵云说,企业利用基地的集中优势,以此为龙头,将带动两岭周边4个企业,5个基地发展香菇种植,辐射周边7个村。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赵云信心百倍:“香菇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有成型的市场,有很好的深加工产品,将更好地带动当地香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山林里的栎树叶,也能卖上好价钱,这在两岭镇马鹿坪村还是新鲜事。”4月21日,马鹿坪村秦岭向阳天麻专业合作社前,几个妇女正等着给刚从山里装袋的栎树叶过秤。今年合作社光给群众付收购栎树叶款就已经达到15万元。
栎树叶突然值钱了,这还得从秦岭向阳天麻专业合作社“土专家”闵向阳去年的一项天麻栽植最新“科技”说起。2017年,已经在天麻种植上摸爬滚打30年的商州区闵向阳看上了马鹿坪村得天独厚的环境,他发现马鹿坪村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有着大量的闲置土地、丰富的林木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天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好,两岭镇在精准扶贫中,也发现当地群众有种植天麻的基础,但是种植天麻还是传统的管理粗放、靠天吃饭,缺信息没技术。镇上扶贫干部一次偶然机会和闵向阳取得了联系,双方不谋而合,合作社很快成立起来。闵向阳就和马鹿坪村商定按照“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建成160亩天麻园区和菌种厂一个,供应500亩菌种,投资480余万元,总产量32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00余万元;联结带动108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统一回收销售,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村集体入股27万元到合作社年可分红2.7万元,年户均可增收3000余元;培养1000余名掌握了天麻栽培技术人员,50余名产业技能工人,在基地务工,实现务工收入1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产业务工收入预计达40余万元,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就是在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天麻种植的过程中,闵向阳发明了天麻高产技术秘诀,给林地里的天麻用栎树叶做“被子”,上面再附上网固定。闵向阳介绍,这种技术去年研究已经成熟,田地里盖上栎树叶“被子”后,不仅可以防旱保湿,而且夏天可以遮挡太阳,并且腐烂后又能给天麻提供营养,就这一个秘诀,天麻产量翻番。在他的示范下,当地群众去今年纷纷都开始学了起来,所以山上的栎树叶就值钱了。
目前,马鹿坪村秦岭向阳天麻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了当地群众脱贫的最大产业,也是山阳县最大的天麻育种、种植、销售基地。经过两年摸索,当地最终确定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依托中药材科学种植,当地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看着脱贫攻坚产业日益发展壮大,镇党委书记王丽自豪地说,两岭已经把短板变成了样板,今年一季度,全县十大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列全县前茅。下一步,就是让这些产业提质增效,变成真金白银,让更多的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帮扶,早点过上好生活。
五月时节,向两岭镇刘家庄前行,只见公路旁树立着一块“陕西豫西云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巨大广告牌,周围一座座香菇大棚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工人们在基地里挥汗如雨,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自从陕西豫西云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后,刘家庄人就开始忙起来了,跑运输的、栽植树木的、建厂房的、架香菇大棚的……而之前的刘家庄村有贫困户140户452人,贫困发生率为33.3%,大量土地荒芜,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
“现在在企业的带动下,公司周边村民争先恐后来企业干活,平均每天可以挣到100多元,技术工一天还可挣到300多元。”刘家庄村支部书记刘章记看着正日益变化的村子,乐呵呵地说。今年46岁的廖银巧,身体一直不好,一家四口人由于疾病导致贫困,自从村子引进了企业以后,现在母子俩都在基地干活,每天收入200多元。不仅如此,一直闲散在家的儿子李鹏也看到了希望,跟随厂里技术工学习香菇种植技术,成了厂里的骨干人员。
“总书记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别看两岭镇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但是这里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林木资源。要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只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借船出海才能实现脱贫。”两岭镇党委书记王丽介绍道。年初,在王丽的推动下,两岭镇从河南西峡引进了一家专门从事香菇生产、加工的企业。
“引进这家企业最主要的就是企业的销路稳定畅通,深加工产业链健全。”王丽说,公司建立之初就采取“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65户贫困户以入股、领养模式加入,人均年增收4000元。
“我们的深加工项目香菇粉,上周已经和马来西亚的客商签订了供销合同,公司生产的香菇饼和香菇脆市场销路也一直畅通。”豫西云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赵云说,企业利用基地的集中优势,以此为龙头,将带动两岭周边4个企业,5个基地发展香菇种植,辐射周边7个村。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赵云信心百倍:“香菇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有成型的市场,有很好的深加工产品,将更好地带动当地香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山林里的栎树叶,也能卖上好价钱,这在两岭镇马鹿坪村还是新鲜事。”4月21日,马鹿坪村秦岭向阳天麻专业合作社前,几个妇女正等着给刚从山里装袋的栎树叶过秤。今年合作社光给群众付收购栎树叶款就已经达到15万元。
栎树叶突然值钱了,这还得从秦岭向阳天麻专业合作社“土专家”闵向阳去年的一项天麻栽植最新“科技”说起。2017年,已经在天麻种植上摸爬滚打30年的商州区闵向阳看上了马鹿坪村得天独厚的环境,他发现马鹿坪村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有着大量的闲置土地、丰富的林木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天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好,两岭镇在精准扶贫中,也发现当地群众有种植天麻的基础,但是种植天麻还是传统的管理粗放、靠天吃饭,缺信息没技术。镇上扶贫干部一次偶然机会和闵向阳取得了联系,双方不谋而合,合作社很快成立起来。闵向阳就和马鹿坪村商定按照“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建成160亩天麻园区和菌种厂一个,供应500亩菌种,投资480余万元,总产量32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00余万元;联结带动108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统一回收销售,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村集体入股27万元到合作社年可分红2.7万元,年户均可增收3000余元;培养1000余名掌握了天麻栽培技术人员,50余名产业技能工人,在基地务工,实现务工收入1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产业务工收入预计达40余万元,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就是在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天麻种植的过程中,闵向阳发明了天麻高产技术秘诀,给林地里的天麻用栎树叶做“被子”,上面再附上网固定。闵向阳介绍,这种技术去年研究已经成熟,田地里盖上栎树叶“被子”后,不仅可以防旱保湿,而且夏天可以遮挡太阳,并且腐烂后又能给天麻提供营养,就这一个秘诀,天麻产量翻番。在他的示范下,当地群众去今年纷纷都开始学了起来,所以山上的栎树叶就值钱了。
目前,马鹿坪村秦岭向阳天麻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了当地群众脱贫的最大产业,也是山阳县最大的天麻育种、种植、销售基地。经过两年摸索,当地最终确定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依托中药材科学种植,当地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看着脱贫攻坚产业日益发展壮大,镇党委书记王丽自豪地说,两岭已经把短板变成了样板,今年一季度,全县十大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列全县前茅。下一步,就是让这些产业提质增效,变成真金白银,让更多的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帮扶,早点过上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