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打造脱贫攻坚“丹凤样本”
文章字数:4881
在刚刚结束的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丹凤县武关镇毛坪村5000亩的茶园喜获丰收、商镇保定乡村旅游火爆开园、龙驹寨街道办马炉村“三变”改革有声有色……一个个原本贫困的村庄,通过盘活村级资源和资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挣脱了贫困束缚,争先恐后地跑进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挤进了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
“完成5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摘帽”这是今年丹凤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今年以来,丹凤县紧扣脱贫攻坚这个“中心”,引领全县干群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两房”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培育、深度贫困攻坚、社会扶贫、作风建设等多方面各个击破,向贫困发起了总攻。
如今的丹凤,处处焕发出勃勃的发展生机、弥漫着热血沸腾的脱贫致富氛围。压实了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立下“军令状”,绘制了“路线图”、定格了“时间表”,展开了“作战图”,吹响了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
长短结合:产业扶贫为摆脱贫困浇开“致富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丹凤县将培育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能力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大力推行“三联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将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镶嵌在产业链条上,逐渐走出“造血式”扶贫之路。
按照“南药北菌川果游、龙头居中带两头、三产融合联农户、多业并举促增收”长短产业布局,县委、县政府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投入和产业培育力度,在12个镇办各启动建设2个产业示范点、2个集体经济和“三变”改革示范点,已逐步形成了以肉鸡、核桃、食用菌、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为主的五大主导扶贫产业和以茶叶、魔芋、葡萄、光伏发电、电子商务为主的五大特色和新兴业态,为每个贫困村各确定一个产业帮带主体。落实了22个优质产业项目引领产业发展,为“三变”改革试点村各落实扶持资金50万元,将正在建的63个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纳入所在村集体经济,推动了村集体、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紧密连接。实现了产业帮扶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
今年来,丹凤县整合涉农资金1.6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实施产业项目203个,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695万元,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0个、大场大户95家,扩大“三变”改革试点村24个。该县核桃产业转型示范县创建全面启动,西北核桃产品开发交易中心、武关段湾500万只肉鸡养殖、棣花茶坊等4个双孢菇基地以及寺坪毛驴养殖基地等产业项目齐头并进。商山丹水公司双孢菇加工车间已投产运营。制定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脱贫攻坚金融扶持等办法,加大县财政担保支持和风险补偿力度,推行互助担保贷、农户贷、产业贷、特惠贷四类扶贫信贷,开辟贫困户贷款审批“绿色通道”,累计为6933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32763.4万元,破解了脱贫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丹凤县充分激活农村“三资”,通过以独立经营、多元承包、合作入股、参股分红、资产投资等多种灵活方式,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开辟多种通道。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产业带动脱贫长效机制,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华茂模式”,现代产业园承载型的“棣花模式”,合作组织联盟型的“万湾模式”,集体经济带动型的“毛坪模式”,把2.97万贫困群众嵌在产业链上增收,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园区、一村一基地、一户一项目”的长短产业发展格局。
配方施治:两房建设为摆脱贫困构筑“安居梦”
“房子盖好了,一家子致富的底气更足了……”丹凤县铁峪铺镇中心村村民叶永良在自己的新房里,给记者聊起了他家的变化。
叶永良一家五口住在三间已经快40年的老屋,因为家里贫困,年久失修的老屋让一家人显得处处赶不上人。在扶贫帮扶中经鉴定叶永良的房屋为D级危房,随后由政府牵头,通过拆除重建,建成了三间砖混结构房屋,彻底解决了他一家子的住房问题。据悉,仅上半年,像叶良一样通过危房改造的,该县就有400余户已经住上了改造一新的新房。
丹凤县在“两房”建设中,因户施策,根据危房户各自情况,自主选择危房改造或易地搬迁来改善居住环境。在危房改造中,全程加强政策、技术、补助指导督导,对需要改造的户,逐一进行危房鉴定,发放指导图集1500册。在全县还进行了危房改造工匠培训和监督管理员培训500余人。据县住建部门介绍,去年省市分两批给丹凤县下达的920户任务现已全部开工,首批688户危改全部完工。今年省市给丹凤县下达的857户任务已开工728户,商镇铁庙村、龙驹寨街办麻地湾村危改集中安置点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
丹凤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把易地搬迁与特色小镇、新型城乡社区、全域旅游等规划精准对接,将安置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就业脱贫规划“三个规划”一次编,把安置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产业园区建设“三项建设”一起推进。同时,让就业、就医、就学“三就措施”同步跟进,累计有4379户14592名贫困群众实现了“住房不举债,脱贫有保障”目标。
今年,丹凤全县计划新建易地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8个,武关镇枣园村安置点安置的36户已达到搬迁入住条件。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丹凤县突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产业致富重点,确保农民融入城镇、变成市民。今年全省陕南片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复工仪式在丹凤县赵沟移民安置点举行。丹凤在易地搬迁中的创出的“五位一体”丹凤经验得到了中省肯定,丹凤连续四年获得全省移民搬迁先进县称号。
三级联动:夯实责任为摆脱贫困共下“一盘棋”
丹凤县夯实了县、镇、村三级责任,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县级领导牵头推进、县直部门驻村包抓、镇村组织实施、驻村工作队驻村扶贫、包扶干部倾力帮扶、贫困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七位一体”责任落实链条。
在全县推行脱贫攻坚“四大战区”指挥体系,建立了县委书记担任总督察、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担任分片督察、相关县级领导分片牵头负责、县直包扶部门和镇办及村(社区)联动抓好脱贫任务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制订了战区指挥和督察推进、责任倒查追究等机制,构建起了全覆盖、更精准的扶贫责任体系。着力在村干部、包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四支队伍”整合上下功夫,从各部门、各单位抽调了650余名精兵强将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组建了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将各方扶贫力量在村级进行了“捆绑”,拧成了一股绳。
丹凤县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严格落实帮扶力量到村“六个一”要求,选派优秀后备干部驻村帮扶,将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与村级组织经费和村组干部报酬相挂钩。坚持实行脱贫攻坚工作定期考核通报排名、先进红旗激励、末位黄牌警告等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制定出台了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拔任用干部实施办法,刚性落实“三项机制”,提拔重用脱贫攻坚成绩突出干部,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干部抓脱贫、促脱贫的热情。不断优化督察、引领、奖惩推进保障,充实了村级力量。铁腕执法,不断加大脱贫攻坚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启动了扶贫干部培训,对全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共安排11期培训1650人。同时,完善了督查推进、责任倒查追究等机制,坚持推行党政同责、县级领导与包抓镇办及村(社区)同责等“六个同责”,同督同考、同奖同罚,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强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扶贫协作,建立了两地协作“四项机制”,“雨丹协作”取得明显成效。商洛秦岭农产旗舰店(丹凤馆)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顺利开业,实现招商、旅游、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发动各级部门积极对接落实省级部门联丹扶贫项目,鱼岭水寨、棣花供水工程等一批帮扶项目稳步实施。协同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广泛动员企业、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形成了良好的大扶贫格局。
乡风文明:扶志扶智为摆脱贫困注入“新动能”
丹凤县坚持以脱贫攻坚扶志扶智为突破口,扎实开展新民风建设,让群众转变思想、改变陋习,为贫困群众思想“充电”,以文化人诊疗群众思想贫困顽疾,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全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实行贫困村综合整治行动,大力实施“七改五清四整两增”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启动建设清洁村132个、生态村100个、美丽宜居村30个,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观。推进扶志扶智“十个一”活动,加快推进村级文化阵地建设,设立200万元孝道基金,县财政出资400万元,用于重奖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在每个村评选表彰10名“道德模范”,加强“爱心超市”建设运营管理,强化农村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安定。
深度挖掘全国劳模刘西有艰苦创业精神,将刘西有精神树为全县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精神标杆”,建成了龙驹寨街办马炉村精神脱贫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今年来,在全县155个村(社区)开办了脱贫攻坚“农民夜校”400余期。组建了攻坚政策、典型人物、道德模范事迹、文艺等4支宣讲团,以各级脱贫攻坚政策、先进典型、农村文明新风、农村农户发展变化等为主要内容,创新“宣讲+文艺”宣讲模式,精心编排以先进典型人物和脱贫致富事迹为素材的小戏、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通过“小文艺”讲好“大道理”,将理论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展演出来,让小戏小品成为理论政策最好的“翻译”,目前已组织开展扶志扶智文艺巡回演出200余场次。利用周二“集中帮扶日”,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文化、送服务、送平安、送温暖、送产业“八送”服务活动,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培育工程,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将全县89个贫困村纳入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将扶志扶智工作与文明村镇创建同步推进,列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指标任务,全面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创评为载体,在全县大力培育文明新风。
合力攻坚:整合力量为摆脱贫困打响“大会战”
丹凤县严格对标脱贫摘帽“577”标准,紧盯供水保障、生活用电保障、建制村公路通畅、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达标的工作,逐村摸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账,逐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坚持项目跟着任务走,积极做好与省市主管部门和镇办“双向对接”,加快卡内贫困村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累计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30个、民居环境整治项目306个,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196个。对这些项目逐一制定了任务标准、责任单位、资金来源、完成时限“四个清单”,确保项目精准落地。加大项目资金争引力度,593个项目纳入省市计划盘子,争取到项目资金6.75亿元。同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抓好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开辟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压缩项目前期工作时间,所有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在健康扶贫方面,组织镇村医生服务团队与贫困患者开展结对帮扶,率先推行“先住院、后付费”医疗服务新模式,实行县内公立医疗机构和新农合经办机构“一站式”结算,设立医疗救助兜底保障资金1100万元,贫困人口实际住院报销比例平均达到91.26%。教育脱贫方面,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贫困学生落实教师结对帮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金、贫困大学生生活补助金等制度,实现贫困家庭教育帮扶全覆盖。制定就业扶持《办法》,实施就业扶贫“五个五”工程,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652人,扶持自 主创业114人,提供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613人,组织县内28家规上企业联村帮扶,带动1300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开展了“春风行动”签约劳务输出6100人。同时,还出台了生态扶贫、兜底扶贫等办法,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从事绿化造林及管护等举措增收致富,全县3596户10863名兜底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当前,丹凤县脱贫攻坚已全面进入夏季攻势。全县按照全面完成各类问题整改任务这条“一条主线”,加速推进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四项行动”,在扶智扶志、驻村帮扶、干部培训、“两项完善”、资金监管、作风建设、督查追责七项基础工作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夏季攻势扎实稳步推进。
脱贫有目标,致富无终点。“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冲锋号已经响彻丹水凤山,丹凤县委、县政府带领着30万丹凤人民,正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奋力拼搏,乘势而上,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策划:王舒
组稿:樊利仁 冯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