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行动”进行时
文章字数:1129
商 南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治军 通讯员 何宏涛 齐斌)“今日之事不过夜,明日之事不过周,拿不下来就让位,在位就要负全责。”这是商南县在脱贫攻坚中提出的“硬要求”。县上根据近期省市工作有关会议精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夏季行动”。
县上依据《二季度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两房”建设、环境整治、惠民政策落实等8项重点,加大深度贫困村帮扶力度,实施“八个一批”帮扶措施,深化溧商扶贫协作,确保丹南丹北协同发展、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推进。按照《2018年“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确保每村有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主导产业、一批特色产业、若干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发挥致富能人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六带头六争当”和精神文化脱贫“九大行动”,加强对群众进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力促物质、精神同步脱贫。修订了《加强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十条规定”》,采取实地抽查、电话询问、突击查岗等方式,查“四支队伍”人员到岗情况、查问题整改、查作风表现,对不在岗、在岗不作为的挂名、走读式干部,及时曝光,严肃处理。制定了《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对中省市通报反馈的问题,逐项分析原因,夯实责任,严格落实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等“六个不放过”要求,扎实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柞 水
本报讯(王家锋 王家梅)近日,柞水县聚焦产业脱贫目标,深化“三带一创”精准扶贫模式,创新建立6种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实现多渠道、多元化增收。
“一主两优”稳步推进。加强柞水木耳、乡村旅游、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发展乾佑、社川、金井河3条旅游带,打造4A级景区两个、3A级景区4个。建成木耳菌包生产线5个,采取“订单”种植模式,建设连翘、丹参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7500亩,发展各类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万个,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长中短期增收项目全覆盖。
产业培育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全县14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把分散劳动力和土地有效利用起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朱家湾乡村游、金台花卉、车家河设施蔬菜、联合烟叶等专业村13个,实现804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项目。
集体经济全面覆盖。建立“六型联结、三七分配”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将农户的土地、资产、资金入股集体经济,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农增收。目前,已完成流转土地1.4万亩,累计8881户2.8万贫困人口受益。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治军 通讯员 何宏涛 齐斌)“今日之事不过夜,明日之事不过周,拿不下来就让位,在位就要负全责。”这是商南县在脱贫攻坚中提出的“硬要求”。县上根据近期省市工作有关会议精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夏季行动”。
县上依据《二季度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两房”建设、环境整治、惠民政策落实等8项重点,加大深度贫困村帮扶力度,实施“八个一批”帮扶措施,深化溧商扶贫协作,确保丹南丹北协同发展、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推进。按照《2018年“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确保每村有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主导产业、一批特色产业、若干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发挥致富能人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六带头六争当”和精神文化脱贫“九大行动”,加强对群众进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力促物质、精神同步脱贫。修订了《加强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十条规定”》,采取实地抽查、电话询问、突击查岗等方式,查“四支队伍”人员到岗情况、查问题整改、查作风表现,对不在岗、在岗不作为的挂名、走读式干部,及时曝光,严肃处理。制定了《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对中省市通报反馈的问题,逐项分析原因,夯实责任,严格落实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等“六个不放过”要求,扎实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柞 水
本报讯(王家锋 王家梅)近日,柞水县聚焦产业脱贫目标,深化“三带一创”精准扶贫模式,创新建立6种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实现多渠道、多元化增收。
“一主两优”稳步推进。加强柞水木耳、乡村旅游、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发展乾佑、社川、金井河3条旅游带,打造4A级景区两个、3A级景区4个。建成木耳菌包生产线5个,采取“订单”种植模式,建设连翘、丹参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7500亩,发展各类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万个,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长中短期增收项目全覆盖。
产业培育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全县14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把分散劳动力和土地有效利用起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朱家湾乡村游、金台花卉、车家河设施蔬菜、联合烟叶等专业村13个,实现804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项目。
集体经济全面覆盖。建立“六型联结、三七分配”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将农户的土地、资产、资金入股集体经济,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农增收。目前,已完成流转土地1.4万亩,累计8881户2.8万贫困人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