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确保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
文章字数:1069
本报讯(万君 周文治)最近,丹凤县段湾村的村支书田培清正为一件事忙得焦头烂额:包扶该村的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舒给他一个任务,要他带头在村上探索成立一个叫“精神脱贫互助组”的组织,形成经验后在全县推广。他兴奋的同时略带有忧虑地说:“互助组倒不是个新鲜事,村上就有扶贫资金互助组。给钱容易把人聚起来,要把人心聚起来可不容易。就怕架子搭起来了,难以发挥作用啊!”
田培清所焦虑的事,其实只是丹凤县实施的精神脱贫“四扶五风六化”行动的一个“线头”。为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丹凤县通过抓“四扶”(扶志、扶智、扶技、扶德)、树“五风”(普及学风、大兴业风、传承家风、重塑民风、弘扬村风)、促“六化”(宣讲教化、诚信显化、爱心感化、制度固化、环境美化、司法转化),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县上瞄准4.3万贫困人群,以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采取村(社区)“5+X”模式,整合驻村帮扶干部、乡贤能人、产业致富带头人、村两委会成员和县区、镇办司法干部五支固定力量,以及帮扶对象有教育帮助能力的亲属、朋友、社会组织等辅助力量,让贤人、能人、热心人带动,开展道德评议、村民议事等活动,打造文化院落、文化示范户,真正达到精神上的“抱团取暖”。县上整合文化教育培训资源,广泛为贫困户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温暖等“爱心礼包”活动,确保贫困户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关怀关爱。
为确保活动落地生花,该县精心策划活动载体和开拓阵地,以村(社区)远程电教基地、农村书屋、扶贫夜校等为依托,完善“文化下乡”、科技培训、选派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实行全天候、点对点服务,引导形成农村学文化学科技的热潮,做到以文“化”人、以技立身。以村容村貌、民居院落等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环境美化来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创建农村爱心超市,以积分换实物,以物质利益激励引导群众树立感恩意识和上进心。在每个行政村成立一个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办事,减少贫困户的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以镇办、村(社区)为单位,把崇上向善、耕读持家、敬老助残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植入村规民约中,明确奖惩措施,用法治思维促进以德育人。
县委宣传部还制定了精神脱贫“十个一”指标:在贫困村按照“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支文艺骨干队伍、一批文化发展示范户、一所扶贫夜校、一个乡贤宣讲团、一个文明创建规划、一句以文化人表述口号、一个村史展览馆、一套新民风建设社会组织、一处文化标识长廊”等为抓手,努力用文化之手点活乡村之魂,构筑农村的精神殿堂,遏制农村文化荒芜势头。
田培清所焦虑的事,其实只是丹凤县实施的精神脱贫“四扶五风六化”行动的一个“线头”。为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丹凤县通过抓“四扶”(扶志、扶智、扶技、扶德)、树“五风”(普及学风、大兴业风、传承家风、重塑民风、弘扬村风)、促“六化”(宣讲教化、诚信显化、爱心感化、制度固化、环境美化、司法转化),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县上瞄准4.3万贫困人群,以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采取村(社区)“5+X”模式,整合驻村帮扶干部、乡贤能人、产业致富带头人、村两委会成员和县区、镇办司法干部五支固定力量,以及帮扶对象有教育帮助能力的亲属、朋友、社会组织等辅助力量,让贤人、能人、热心人带动,开展道德评议、村民议事等活动,打造文化院落、文化示范户,真正达到精神上的“抱团取暖”。县上整合文化教育培训资源,广泛为贫困户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温暖等“爱心礼包”活动,确保贫困户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关怀关爱。
为确保活动落地生花,该县精心策划活动载体和开拓阵地,以村(社区)远程电教基地、农村书屋、扶贫夜校等为依托,完善“文化下乡”、科技培训、选派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实行全天候、点对点服务,引导形成农村学文化学科技的热潮,做到以文“化”人、以技立身。以村容村貌、民居院落等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环境美化来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创建农村爱心超市,以积分换实物,以物质利益激励引导群众树立感恩意识和上进心。在每个行政村成立一个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办事,减少贫困户的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以镇办、村(社区)为单位,把崇上向善、耕读持家、敬老助残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植入村规民约中,明确奖惩措施,用法治思维促进以德育人。
县委宣传部还制定了精神脱贫“十个一”指标:在贫困村按照“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支文艺骨干队伍、一批文化发展示范户、一所扶贫夜校、一个乡贤宣讲团、一个文明创建规划、一句以文化人表述口号、一个村史展览馆、一套新民风建设社会组织、一处文化标识长廊”等为抓手,努力用文化之手点活乡村之魂,构筑农村的精神殿堂,遏制农村文化荒芜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