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 梦想终将成现实
文章字数:3689
他很小就立志要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既满足爱好又能带来收入,还能带领乡亲们致富的事业。如今,在丹凤县棣花镇许家塬北坡已初具规模的核桃主题公园里,陕西天宇润泽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王晓勇的梦想逐步实现。
讲述着公园规划建设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蓝图,王晓勇自豪地说,这是他觉得自己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从制作广告、办杂志、写文章出书,到拓宽创业面,升级传统产业,打造我市首个核桃主题公园,创业16年以来,王晓勇凭着坚定的信念,不断创新,抢抓机遇,成就了自己,也开辟了一条新型业态发展之路,为商洛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放弃安逸生活 大胆追逐梦想
今年42岁的王晓勇出生在丹凤县商镇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县上机关单位上班,母亲照料家里。记忆中,小时候全家住在商镇老家,父亲每天很早就起床,骑自行车三十多公里到县城去上班,下班再骑回来,来不及歇口气就赶到地里干农活,往往天黑透了才回家。由于要供养他们弟兄三个上学,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同时,他也看到乡亲们守着几亩薄田,常年辛勤劳作,然而大部分人的生活依然窘迫,这些景象刺激着他,幼小的他就立志长大后既不当农民,也不按部就班的上班,而是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让家里过上好日子,让家乡人改变贫穷面貌。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天生性格使然,王晓勇热衷于折腾。他经常说,人生就是折腾出来的。上学期间,他在假期做生意,卖过挂历、蔬菜、猪肉。至今令他记忆深刻的是他第一次到渭南大荔卖扫帚,因为偶然听人说渭南那边很少有卖扫帚的,扫帚在那边很稀缺,他便筹集资金,拉了两货车扫帚到大荔去卖,第一次做生意竟然很顺利,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成功的开头,给了他未来创业很大的鼓励。1995年商洛电大毕业后,王晓勇被分配到一家单位,上了几个月班后,一眼能看到头的日子让他厌烦,想干一番事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于是他果断辞掉了“铁饭碗”,离开家乡,到山东青岛一家广告传媒公司打工。活动策划、宣传和文案等工作,激活了王晓勇的创业细胞,很快他就锁定了目标,先干自己喜欢并且专长的事情——在文化传媒方面拥有自己的事业。
有了想法,他就抽空学习文化传媒公司相关知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向文化行业的前辈请教,慢慢地积累了传媒公司运作的经验,思路也逐渐清晰,他怀揣着梦想回到家乡,准备创业。
敢想敢闯敢干 踏上创业征途
从青岛回到西安,王晓勇并没有急着大展拳脚,而是先后在西安三家文化传媒公司学习了一年。2002年他回到商洛,投资十几万元,创办自己的传媒公司,主营广告制作、活动策划、图书编著等。公司刚创办起来,由于人脉资源缺乏导致客户面狭窄,头两年业务量少,几乎没有盈利。眼前的困境让王晓勇很焦虑。
发传单、上门推介、做活动推销,为了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业务量,王晓勇不计较吃了多少苦。随着承办的活动越来越多,公司逐渐在公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2004年,市上一家单位策划编撰一本反映农村建设成就的书,王晓勇很幸运地接手了这个项目。为了采集到最鲜活的事例,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七县区的沟沟岔岔,总路程三千多公里。后来,他主编的书籍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由此他的传媒公司拓宽了业务面,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
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文学的热爱是王晓勇坚持创业的关键。长期从事文化传媒工作的王晓勇发觉,在商洛本土缺少一本以商洛人反映商洛故事,进而反映商洛文化、推介商洛文化的综合期刊。于是,他创办了《清风》杂志,精心设计栏目、版面,细心编辑稿件,深入基层采访。至目前,《清风》杂志出版68期,成为全市内容涵盖面丰富、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化综合期刊。
然而,王晓勇不愿止步。在为杂志稿件采访时,他发现有很多在外的商洛人不了解故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而他们想为故乡作贡献也找不到合适的渠道。这促使了王晓勇在2011年创刊《天南地北商洛人》杂志,创办了天南地北故乡人网。寻找和采访在外商洛人的时候,王晓勇的视野得到了拓展,也从他们的创业故事中吸取到宝贵经验。通过近7年来系列栏目的打造,王晓勇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在外商洛英才,依托开展“天南地北商洛人创业高峰论坛”“天南地北商洛人商於古道采风”等活动,推介商洛,招引项目,助推商洛经济发展。
抢抓市场机遇 开发手工艺品
随着“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商洛以厚重的历史人文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外地的游客。而商洛的特色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王晓勇抢先“嗅”到商机。
2009年,王晓勇注册了“平娃”商标,2012年在丹凤县万湾村建成了集研发、加工、展销、体验和培训为一体的手工艺品研发基地,并成立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仅半年时间实现销售额300余万元。
成功抓住了旅游产品空缺的市场机遇,接下来就面临着如何发展壮大这一产业的问题。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行,王晓勇争取到商洛展馆策划、包装、推介项目,这既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所有的工作要在一周内完成。那几天,他和员工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设计产品、画展图、加快生产……那种忙碌到现在还让王晓勇记忆深刻。
最后,世园会商洛展馆的“人面陶型壶”“商字瓦当”,草编包、狗娃咪、半瓦福娃等,向世人展示了商洛的厚重历史,60多件与商洛有关的旅游工艺品,展现了商洛山水自然之美。
如今,核桃主题公园里一间古朴典雅的茶舍里,造型别致的书架上陈列着各种核桃吉祥物、手工编织花篮等各式精巧独特的工艺品。王晓勇介绍说,目前已有2300户群众加入手工艺品合作社,研发出具有商洛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品30多个品类80多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市场构架,合作社生产的手工艺品远销法国、瑞典、韩国等30个国家和城市。
紧跟时代步伐 发展电子商务
“现在是网络时代,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用好网络。”王晓勇总是善于学习和接受新兴事物。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想当个电商赚个盆满钵满,王晓勇也不例外,他准确分析了当地资源优势和做电商的可行性,把眼光瞄向商洛的主导产业——核桃。
2015年8月24日,全市第一家核桃类产品垂直电子商务平台——“核桃街(B2C)”垂直电商平台上线。这是将商洛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核桃与炙手可热的电子商务领域嫁接的新成果。王晓勇介绍说,他与业内30多位专业人士多次调查论证后,才确定以“核桃街商城(B2C)+阿里巴巴店+淘宝店+移动微店+实体店+实体街”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核桃种植户和全国核桃产品加工厂家提供交易平台,解决销路问题。
通过全网营销方式推广、外出上门推销,上线仅几个月,核桃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仅一年多时间,核桃街上线了25个省48个品牌产品,注册会员10896人,总销售额3654万元。
随后王晓勇又投资200万元,研发了“商於牌”核桃分心木养生茶、核桃壳泡脚粉和核桃木工艺品。他从农户手里收购核桃,再进行核桃产品加工,一方面打破了产品单一的瓶颈,另一方面带动了村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2017年“核桃街”销售额约一千多万元,无人问津的核桃分心木、核桃壳、核桃木变废为宝,以多元化的路子扩大了商洛核桃品牌。
打造核桃公园 带动群众增收
初夏,站在棣花景区往北面山坡上看去,葱茏的核桃树宛如一片绿色海洋,点缀在其中的休闲亭、人工湖像是海面上的岛屿,迂回蜿蜒的游步道像一条舞动的丝带,给整个“海洋”增添一丝灵动。走进核桃主题公园,一棵棵核桃树修剪整齐,树下草色青翠,惬意游玩的游客徜徉在公园里,园里务工的村民一边干活一边说笑着,和谐、闲适的画面让人心生欢喜。
在“核桃街”快速发展的同时,王晓勇脑子里又闪过一个念头:既然能搞核桃的销售、产品研发,为何不将产业链延伸至生产环节,带动家乡父老增收致富?带着这个念头,王晓勇翻阅资料,请教核桃专家,研读市上核桃产业发展政策,他发觉进一步发展核桃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必定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终王晓勇将落脚点放在与棣花景区相邻的许家塬核桃园。2016年,王晓勇注册成立陕西天宇润泽生态农业公司,将许家塬原有的1000多亩核桃园流转回来,以现有的核桃林地和山谷沟壑地貌为基础,规划建设集核桃科普、林下经济、露营体验、休闲观光、养生养老、民俗体验等“多位一体”的多功能“文旅农”融合的主题公园。“最初的想法是依托棣花旅游搞一个现代农业园,把旅游和农业结合起来,后来又反复思考,决定搞一个核桃主题公园。”王晓勇说道。
经过两年的打造,核桃主题公园完成投资1800万元,园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3万余株核桃树进行科管,“汽车露营区”部分建设已完成,散落在园区里的轮胎、稻草人、油漆桶等工艺品引得游客争相拍照。公园2017年被市上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走在核桃公园里,不时遇到务工的村民,他们笑着和王晓勇打招呼。王晓勇说,目前园区流转许家塬社区24户贫困户土地,户均年收入2500多元,参与入股分红的有42户,户均年分红2667元,长、短期务工约60人,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一千多元。“让附近的村民因为核桃园能多一项收入,为全市的脱贫攻坚出一份力,是我建设核桃主题公园最大的心愿。”
王晓勇介绍,园区计划2020年建成,预计可产生经济效益过亿元,届时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增加收入。“站在这一片土地上,觉得不断奋斗的人生是最美好的。”王晓勇用舒缓而平静的语气道出了一路走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