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父亲
文章字数:1809
  我的父亲,是一个人地地道道的农民,实实在在的庄稼汉。同许许多多的乡下人一样,他有着诚实厚道的品德,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强自信的性格和勤俭持家的作风。父亲生于1921年4月,兄弟三人,排行老二,九岁失母,全家生活全靠爷爷一人承担,家境贫寒,生计艰难。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大伯被拉壮丁,渺无音讯,三叔因病早逝,生活愈来愈是窘迫。父亲很小就开始给人放牛,当长工,过着食糠咽菜,衣不遮体,挨打受骂的苦难生活。其实,就是这样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养成了父亲吃苦能干,勤劳朴实,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的生活风格和顽强坚韧、百折不挠的生存能力。
  旧社会,父亲没有机会上学读书,没有文化,单靠自己平日观察积累,勤学勤练学会了打算盘;在解放后的扫盲中学会了几个蹦蹦字,大集体时期经常给生产队记"工分"、算账、帮助队里分粮食,被乡亲们誉为"精明人"。由于善于观察,好学吃苦,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做庄稼活又有一手丰富经验和一身吃苦精神,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尊敬,曾担任过多年生产队长。为了当好这个生产队长,为乡亲们多做点好、实事,他起早贪黑,周密计划,合理安排,带头苦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农村实行大食堂制的时候,他倾其所有,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多年的所有粮食一粒不留,全部交归集体,为全队社员起到了带头作用,也受到了上级领导和乡邻的真诚赞誉。
  在家里,他是持家能手。我们兄妹九个,人多劳少,对于父亲来说,生活压力很大。除了生产队集体劳动之外,他经常起五更睡半夜,一时都闲不住。每天早晨三、四点钟起床,先背两捆柴,再烧火煮饭,切薯片,剁猪草;下午收工后,不去自留地,就是砍牛草,或者干杂活,到夜深人静时,他还忙着剥包谷,织草鞋,做白天顾不上的家务。每到农闲时节,特别是春节前后,一般农户都在准备过年,置办年货,以休息过节为主,而父亲却在砍柴,烧炭。这时子女们已放寒假,他按照我们的体力和特点,分别安排背柴,锯柴,劈柴,担大粪,锄麦草等任务,甚至是帮助母亲洗菜,做饭,喂猪,洗衣服都要责任到人。大年初二,其他小孩正走亲戚,串门子,做游戏,过新年,他就安排我们兄妹有的放牛,有的锄草,有的拾粪,有的照看弟妹,各尽其能,以减轻人多劳少的生活压力。就这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他总是天天起早贪黑忙个不停。在全生产队他是出勤率最高,挣工分最多的人。当时我们全家十一口人,是生产队人口最多的户,每天工值只有二三毛,但从未当过缺粮户。我家是乡政府所在地,又在大路边,十里八乡的过路人,他看到后总要让到家里歇歇脚,喝口水,吃点粗茶淡饭,充分体现山里人的厚道、本分和常情。
  父亲在家庭生活方面,能够精打细算。最困难的时候,每年所发布票5-7尺仅够一件衣服,十多口人只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或者穿了补补了穿,补丁摞补丁,每件衣服要穿多年,冬天冷了靠增加体力劳动进行御寒。在饮食方面,他会根据集体分的小麦,玉米,杂粮,食油以及自己喂猪的大小,什么时间该吃啥,吃多少,绝对心中有数。
  父亲在子女教育方面尤其严格。要求我们要诚实做人,勤奋做事,不偷懒,不害人,不闯祸。既是我们兄妹和谁发生矛盾,总是先问责自己的孩子,也使我们受了不少的委屈,正是这些委屈才是我们学会了做人,健康地成长。为了让我们能够学点本领,他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竭尽全力支持和供养我们上学。没有学费打零工,没有零工可打就向人借,借不到就卖东西,无论如何不能耽误我们的学业。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兄妹九人,先后有八个分别考入大中专学校,被乡亲们誉称为"书香之家"。
  为了全家人的生存生活,父亲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倾尽全力改善家庭生活条件,1952年修建了土木结构瓦房五间,后续厢房三间,于1972年又重建翻修一次。使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住房,虽然不宽裕,但处于上好水平。父亲一生为人诚恳,秉性刚直,勤劳俭朴,乐于助人,善于运筹,处事公正,他是一个好父亲,更是一个好公民。
  1989年5月,辛勤劳作一生的父亲,在完成它养育子女,惠睦乡邻,服务社会的神圣责任后,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操劳一生的这个家。父亲走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悲痛与悔恨。父亲的一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但他的一生,是艰苦创业的一生,是为我们遮风挡雨,教我们成人成才的一生。他的形象在我们儿女心目中是平凡而伟大的,他的精神和业绩是不朽的。父亲的教诲儿女们永远铭记,父亲的容貌在儿女们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