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匠心坚守为茶香
本报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983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种茶,到如今的“中国茶叶之乡”,商南茶的发展离不开成千上万茶农与制茶人的共同努力,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技术员田军就是其中一员。
  1999年,田军从农校毕业,学了三年茶学专业的他,并没有听从妻子的建议,考取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而是一脚踏进了茶叶行业,常年奋战在茶叶基地管理、生产加工一线,这一晃,就是19年。“2000年前后,商南县实施退耕还林,茶叶发展又刚起步,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四处下乡建茶园。”田军说,茶叶种植季节性很强,每年三四月份是采茶、制茶的最佳时期,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他们通常是白天采茶,晚上制茶,还要往返于几个茶厂之间。接下来的五六月就要对茶园进行修剪管理,到了秋季,主要是收购优质茶叶种子给各个乡镇发放,一年四季都在乡村奔波。
  在田军看来,2008年是商南茶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基本要靠手工制作,如杀青这个环节,最初是放在电炉子里炒制,因为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一个春季下来,他们的手长满黄茧和死皮。后来,公司买了用于杀青的专业设备,机器操作没多久,一次,田军发现杀青后的一批茶叶出现空杆现象,也就是没有杀透,原来,因为工作操作不当,造成了杀青机的堵塞,杀青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失误,按一天1500斤的量,至少要造成六七万元的损失。
  作为一名技术员,田军最大的特点是勇于创新。针对70至80年代种植的老茶园,他先后开展了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引进等试验研究,总结掌握了适合商南气候特点的栽培管理技术,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制开发适销新产品,他和课题组先后多次到浙江、台湾学习,经过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了商南仙茗、红茶。同时,他积极参与公司品牌认证、生态茶园建设,负责生产的秦岭泉茗茶样获第四届“国饮杯”一等奖,包抓基地生产的茶鲜叶获有机认证。先后获得商洛市科技奖三等奖、商洛市第三届劳动模范、陕西省职工技协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员等荣誉。
  多年与茶打交道,让田军爱上了喝茶,茶叶是好是坏,他通过外形、颜色、汤色、气味、滋味等很快就能分辨出来。“就毛尖来说,明前茶就有外形紧秀弯曲、白毫显露,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甜,栗香浓郁持久,叶底黄绿明亮等特点。”田军说,商南茶内含物质丰富,零农药残留,是真正的天然有机茶叶,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品尝商南茶,把家乡的茶叶推广到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