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小特产成网红 柞水木耳受热捧
张莹雪
文章字数:85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消费已经成为时下的一种消费潮流,柞水木耳也在继央视今年5月1日开始力推之后,成为新晋“网红”。自5月1日亮相央视8个频道以来,这款“网红木耳”受到陕西省乃至全国各地的网友关注,许多网友纷纷在央视唯一指定的电商平台——陕西传媒网“乐选全球”购买这款陕西特产。到6月上旬销售量共计突破4000余单,累计销售额超过7万元,销售量每天还在不断增加中。
  据柞水县志记载:“万山丛树多,土人伐木生耳。”证明早在明清时期,柞水人就从事木耳生产。茂密的森林,清冽的泉水,海拔1000至2000米的山地气候,孕育了品质独特的柞水木耳。它颜色乌黑光润,形似耳朵,肉厚质软,是秦岭木耳的代表,既是美食,兼有药用,还能滋补,也可观赏。柞水木耳已经在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可谓是柞木之精灵,桌上之珍馐。
  柞水木耳的生产大体经历了从自然野生、树段人工点菌栽培,到现在的代料地栽、大棚吊袋栽培四个阶段。木耳产业的技术革新见证了一代代柞水人的勤劳与坚韧,柞水木耳的品质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大。脱贫攻坚以来,柞水县把木耳作为“一县一业”来抓,聚焦攻克深度贫困,采取“‘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实施1万亩、1亿袋、5千吨产量、3亿元产值的“1153”木耳产业发展计划,通过动员农户以山林、土地、扶贫资金入股,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仅今年春季,全县新建木耳菌袋生产线5条,大田栽培2000万袋,木耳产业覆盖全县51个贫困村,3000多户群众以土地入股,6000多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形成了从木耳的科研试验、大田栽培、包装加工、仓储运输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可以将全县6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吸附到这个产业上。如今部分柞水的贫困群众进行产业基地进行务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木耳不但带动柞水农业增效、农民致富,还是柞水的一张名片。下梁镇西川村整村发展木耳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将一个深度贫困村打造为一个农旅特色小镇,目前西川村正在申报3A级景区,已与柞水溶洞、牛背梁森林公园等4A级景区连线,成为游客农业观光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