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丹凤县全程服务引导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
文章字数:1017
  本报讯(特约记者 冯永发)今年以来,丹凤县围绕就业培训、就业带动、岗位订制、优化服务、平台承载、公益岗位开发等六项措施,让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依靠自食其力,稳步增加收入。
  实施“菜单”式培训,根据贫困劳动力状况、居住地域条件,结合企业用工、农村现代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岗位等需求,县就业部门精心制定涵盖种植养殖、建筑、家政等22个工种的就业培训“菜单”,由贫困户“点菜”,政府“下厨”培训,进一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已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2期2980人,有980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1493人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增收。
  实现“串珠”式带动,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对有创业意愿且有一定创业能力的贫困户,采取鼓励自主创业、引导联合创业的办法,通过创业政策扶持,帮助其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或参与三产服务创业,实现创业促就业。扶持创业(户)实体1250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680人。
  实行“订单”式上岗,打造南京拉面、陕北采煤、温州捕捞、新疆摘棉、西安小杨烤肉、韩城摘椒等本土劳务品牌,通过政府搭台、商业运作、社会参与模式,依托驻外创业支部和能人带动,运用劳务补贴和贫困劳动力交通补助等激励措施,提供岗位,全县已有867名贫困群众通过劳务基地实现稳定务工,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实行“保姆”式服务,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平台作用,广泛征集县内外用工和务工信息,通过专场招聘会、信息发布会、微信就业服务平台等形式,将供需信息传送到用工单位和村组户。与市场化人力资源企业达成长期合作,为贫困劳动力做好工作有保证、工资有保障、人身有安全的全程就业服务。通过就业服务机构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全县贫困劳动力实现自主转移就业724人。
  实现“平台”式承载,运用移民搬迁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机遇,支持县内各类创业人员在贫困户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发扶贫基地、开办社区工厂或加工车间,鼓励企业在各镇建立社区分厂,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全县已建立各类扶贫基地16个,社区工厂12个,有91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实行“对口式”安置,依托县城“四大园区”和小城镇建设,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与政府兜底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相结合,设置包括农村环卫、公路维护、公益林管护等公益性岗位,通过兜底安置就业,彻底消除零就业家庭中的特困劳动力。全县通过公益性专岗开发已安置731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目前,全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350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191人,自主创业20人,新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