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绿水青山 让群众挣上“生态钱”
文章字数:3185
樊利仁 冯永发
丹凤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紧绷“生态保护”这根弦,一任接着一任干,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为打赢生态脱贫攻坚战铺下了坚实底子。
“前几年政府号召栽树,我在自己的荒山里全栽上了漆树,按今年的生漆价格,我仅割漆一项就能收入2万多元。”近日,记者在武关镇段湾村金传安家,他一边整理他的割漆工具一边给我讲着他的“摇钱树”。
金传安是段湾村的一名贫困户,也是丹凤县生态扶贫项目的受益农户之一。他用自己的脱贫经历印证了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丹凤县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依托林业资源打好生态扶贫牌,统筹推进绿色生态资源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同频共振”,积极盘活生态资源,多措并举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依托生态项目——帮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当上护林员,我一年能领到5000多元的工资,有了这份比较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宽裕多了。”丹凤县峦庄镇桃坪村下河组贫困户赵兴德非常珍惜生态护林员这份工作。
赵兴德家中三口人,老伴和儿子都有病,自己又无法出去打工,日子过得艰难。在新一轮护林员调整中,村上将他申报为护林员,为他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像赵兴德这样的贫困户生态护林员在丹凤县有981名,他们都在生态脱贫中得到了实惠。丹凤县依托天保工程生态建设、林地资源管护项目,设置管护岗位,为他们提供公益岗位,解决他们的增收难题。
丹凤县积极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扎实做好全县生态护林员的考核、培训等管理工作,按时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从该县林业局了解到,今年将要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525万元。截至目前,已经兑现护林员工资257.33万元。县上还为每名生态护林员购买了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并定期以镇办为单位对生态护林员进行培训充电,让他们能迅速进入角色,提升业务水平。在要求生态护林员履行好生态护林职责的同时,还帮助他们选择发展林下经济,让有能力的护林员从事1至2项林下养殖业,达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目的。
据该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丹凤县今年计划再新选聘650名生态护林员,现已将选聘指标上报市林业局,如果审批,将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
丹凤县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劳务收入帮扶脱贫。积极鼓励贫困人口参与林业项目建设,在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和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时,优先向贫困片区、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优先安排有能力从事工程建设的贫困人口参与栽植、抚育、管护等营造林工作,增加贫困户劳动收入。今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从事林业工程劳务收入100.9万元,涉及650户1980人。
发展生态产业——将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增收
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村民赵欣仁家里有50多棵核桃树,他每年还收购一些核桃,加工销售,他平日里主要是在家照顾小孙子,一年只在核桃收获的季节忙活一个多月就能挣到两万多元。
近年来,丹凤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县政府出台核桃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通过资金奖励和技术培训等方式,支持鼓励群众发展核桃产业。据县林业局核桃产业办工作人员介绍,丹凤县核桃栽培面积已达42.9万亩,年产量1.38万吨、产值2.76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1060元。
今年来,该县以商山森林公园、棣花核桃主题公园、竹林关林业生态示范园和丹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除省级安排的核桃等干杂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外,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重点扶持贫困群众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全县已形成北部山区以板栗、核桃为主,川道沿线以核桃为主,南部山区以山茱萸为主的三大板块经济林发展的思路。并积极宣传推广金银花、油用牡丹、丹参、天麻、猪苓等中药材栽植,全县形成流岭山区寺坪、竹林关等地12万亩山茱萸基地,蟒岭山区峦庄、庾岭、蔡川等地100万窝天麻基地,丹江、老君河、武关河、银花河流域的万亩丹参、黄芩和板蓝根基地等五大药源基地。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让林业释放的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
丹凤县绿土地农林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树上有果蔬、林下栖禽畜、地下有菌药”的立体种养模式,流转土地2500亩,用于发展苗圃、核桃、文冠果、油用牡丹、天麻等产业。并通过林畜互补、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散养鸡1万只、鹅3000只。现已带动114户300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县上始终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林业产业格局。开展林权流转,实行大户承包经营,引导其他贫困农户从山上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经营收入,盘活贫困户林地林木资源。
今年以来,丹凤县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两个,建成林下经济示范村5个,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341个。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3万亩,全县贫困人口从事干杂果及经济林、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等林业产业收入1315万元,涉及贫困人口5395户21580人。
落实生态政策——让贫困户享受生态建设红利
丹凤县抓住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机遇,将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特别是将退耕还林任务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优先安排坡耕地面积大的贫困户。
“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家里没劳力,地也种不了,我的3.8亩地退耕还林后,最近我领到了3040元的补贴款,现在的政策好,国家处处都在为我们着想。”丹凤县武关镇段湾村董庄组贫困户王工堂谈到生态扶贫感慨颇多。
该县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补助帮扶。今年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兑现资金246691亩4536.25万元补助资金,涉及贫困户7206户25221人,资金600.6万元。优先安排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实施5000亩。据县林业局负责同志介绍,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可以使60%以上的贫困户享受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政策。
丹凤县借助林权改革,通过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林业经营主体,千方百计激活林地资源,让每一片林地资源都成为群众蓄积财富的“绿色银行”。鼓励成立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将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他们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重点栽植核桃、板栗、山茱萸、樱桃、葡萄等果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确保群众退耕还林后收入增加。
按照公益林区划范围和落界,丹凤县积极做好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工作,使位于公益林区划范围的贫困人口享受到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加大生态效益兑付力度,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户,今年来已经兑现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291.62万元,涉及农户57875户,其中涉及贫困户12573户43219人,兑现资金228.73万元。
为确保惠农资金一分不少拨付到位,全部补贴款全部通过一折通拨付到各户名下,县纪检监察部门还对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涉林重点项目资金的申报、分配、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督查。
丹凤县不断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组织开展核桃、天麻等种植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村级农民技术员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扶贫工作中的支撑作用。通过培训提升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增强脱贫潜能,加快脱贫步伐。今年已开展各类培训10场次1000多人次。
丹凤县还将峦庄镇桃坪村和武关镇武关村确定为全县的生态脱贫创建示范点,尝试推进“学一门技术”“发展一亩经济林园”“户均增收一万元”的创建活动。把竹林关镇八龙庙村作为全县的林业产业创建示范点,开展以种植连翘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建设,目前已完成栽植连翘35万株,金银花800亩。通过示范点的尝试和经验探索,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办法,在全县所有镇办、村(社区)推广示范点模式和经验,全面提高全县生态脱贫工作水平。
随着资源的盘活,丹凤县生态资源宝库的大门正在被一把一把为群众量身定制的“金钥匙”打开,生态产业正在丹水凤山间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群众将挣上“生态钱”。
丹凤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紧绷“生态保护”这根弦,一任接着一任干,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为打赢生态脱贫攻坚战铺下了坚实底子。
“前几年政府号召栽树,我在自己的荒山里全栽上了漆树,按今年的生漆价格,我仅割漆一项就能收入2万多元。”近日,记者在武关镇段湾村金传安家,他一边整理他的割漆工具一边给我讲着他的“摇钱树”。
金传安是段湾村的一名贫困户,也是丹凤县生态扶贫项目的受益农户之一。他用自己的脱贫经历印证了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丹凤县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依托林业资源打好生态扶贫牌,统筹推进绿色生态资源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同频共振”,积极盘活生态资源,多措并举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依托生态项目——帮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当上护林员,我一年能领到5000多元的工资,有了这份比较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宽裕多了。”丹凤县峦庄镇桃坪村下河组贫困户赵兴德非常珍惜生态护林员这份工作。
赵兴德家中三口人,老伴和儿子都有病,自己又无法出去打工,日子过得艰难。在新一轮护林员调整中,村上将他申报为护林员,为他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像赵兴德这样的贫困户生态护林员在丹凤县有981名,他们都在生态脱贫中得到了实惠。丹凤县依托天保工程生态建设、林地资源管护项目,设置管护岗位,为他们提供公益岗位,解决他们的增收难题。
丹凤县积极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扎实做好全县生态护林员的考核、培训等管理工作,按时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从该县林业局了解到,今年将要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525万元。截至目前,已经兑现护林员工资257.33万元。县上还为每名生态护林员购买了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并定期以镇办为单位对生态护林员进行培训充电,让他们能迅速进入角色,提升业务水平。在要求生态护林员履行好生态护林职责的同时,还帮助他们选择发展林下经济,让有能力的护林员从事1至2项林下养殖业,达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目的。
据该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丹凤县今年计划再新选聘650名生态护林员,现已将选聘指标上报市林业局,如果审批,将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
丹凤县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劳务收入帮扶脱贫。积极鼓励贫困人口参与林业项目建设,在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和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时,优先向贫困片区、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优先安排有能力从事工程建设的贫困人口参与栽植、抚育、管护等营造林工作,增加贫困户劳动收入。今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从事林业工程劳务收入100.9万元,涉及650户1980人。
发展生态产业——将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增收
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村民赵欣仁家里有50多棵核桃树,他每年还收购一些核桃,加工销售,他平日里主要是在家照顾小孙子,一年只在核桃收获的季节忙活一个多月就能挣到两万多元。
近年来,丹凤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县政府出台核桃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通过资金奖励和技术培训等方式,支持鼓励群众发展核桃产业。据县林业局核桃产业办工作人员介绍,丹凤县核桃栽培面积已达42.9万亩,年产量1.38万吨、产值2.76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1060元。
今年来,该县以商山森林公园、棣花核桃主题公园、竹林关林业生态示范园和丹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除省级安排的核桃等干杂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外,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重点扶持贫困群众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全县已形成北部山区以板栗、核桃为主,川道沿线以核桃为主,南部山区以山茱萸为主的三大板块经济林发展的思路。并积极宣传推广金银花、油用牡丹、丹参、天麻、猪苓等中药材栽植,全县形成流岭山区寺坪、竹林关等地12万亩山茱萸基地,蟒岭山区峦庄、庾岭、蔡川等地100万窝天麻基地,丹江、老君河、武关河、银花河流域的万亩丹参、黄芩和板蓝根基地等五大药源基地。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让林业释放的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
丹凤县绿土地农林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树上有果蔬、林下栖禽畜、地下有菌药”的立体种养模式,流转土地2500亩,用于发展苗圃、核桃、文冠果、油用牡丹、天麻等产业。并通过林畜互补、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散养鸡1万只、鹅3000只。现已带动114户300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县上始终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林业产业格局。开展林权流转,实行大户承包经营,引导其他贫困农户从山上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经营收入,盘活贫困户林地林木资源。
今年以来,丹凤县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两个,建成林下经济示范村5个,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341个。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3万亩,全县贫困人口从事干杂果及经济林、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等林业产业收入1315万元,涉及贫困人口5395户21580人。
落实生态政策——让贫困户享受生态建设红利
丹凤县抓住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机遇,将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特别是将退耕还林任务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优先安排坡耕地面积大的贫困户。
“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家里没劳力,地也种不了,我的3.8亩地退耕还林后,最近我领到了3040元的补贴款,现在的政策好,国家处处都在为我们着想。”丹凤县武关镇段湾村董庄组贫困户王工堂谈到生态扶贫感慨颇多。
该县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补助帮扶。今年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兑现资金246691亩4536.25万元补助资金,涉及贫困户7206户25221人,资金600.6万元。优先安排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实施5000亩。据县林业局负责同志介绍,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可以使60%以上的贫困户享受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政策。
丹凤县借助林权改革,通过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林业经营主体,千方百计激活林地资源,让每一片林地资源都成为群众蓄积财富的“绿色银行”。鼓励成立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将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他们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重点栽植核桃、板栗、山茱萸、樱桃、葡萄等果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确保群众退耕还林后收入增加。
按照公益林区划范围和落界,丹凤县积极做好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工作,使位于公益林区划范围的贫困人口享受到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加大生态效益兑付力度,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户,今年来已经兑现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291.62万元,涉及农户57875户,其中涉及贫困户12573户43219人,兑现资金228.73万元。
为确保惠农资金一分不少拨付到位,全部补贴款全部通过一折通拨付到各户名下,县纪检监察部门还对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涉林重点项目资金的申报、分配、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督查。
丹凤县不断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组织开展核桃、天麻等种植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村级农民技术员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扶贫工作中的支撑作用。通过培训提升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增强脱贫潜能,加快脱贫步伐。今年已开展各类培训10场次1000多人次。
丹凤县还将峦庄镇桃坪村和武关镇武关村确定为全县的生态脱贫创建示范点,尝试推进“学一门技术”“发展一亩经济林园”“户均增收一万元”的创建活动。把竹林关镇八龙庙村作为全县的林业产业创建示范点,开展以种植连翘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建设,目前已完成栽植连翘35万株,金银花800亩。通过示范点的尝试和经验探索,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办法,在全县所有镇办、村(社区)推广示范点模式和经验,全面提高全县生态脱贫工作水平。
随着资源的盘活,丹凤县生态资源宝库的大门正在被一把一把为群众量身定制的“金钥匙”打开,生态产业正在丹水凤山间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群众将挣上“生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