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王三定的梅花精神
王墨
文章字数:2578
    
  年逾花甲的王三定,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可他似乎比上班还要忙,地方党委政府送文化下乡他要参加,学校书画班开班他也要去,省上举办剪纸培训班,县上本是送他去当学员,可他却成了秦岭南北学员们整天围着求教的“老师”。他还说,这两年来,他每天坚持画画、写字。当你走进他那百十平方的“三定书画工作室”,顿觉书香四溢,琳琅满目的绘画、书法、剪纸作品,让你眼花缭乱。
  一
  王三定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粮食供需紧张之时,国家实行“定产定购定销”的粮食“三定”政策,所以,父母就给他取了个极具时代意义的名字“三定”。王三定虽是生在农家,但自小却喜好传统文化,绘画、剪纸样样都想学,还梦想自己长大了当个大作家。上学时同学有个绘画样本,他想借来临摹,可人家就是不给。农村人逢时过节剪窗花、扎顶棚剪顶棚花,他喜欢跟着剪纸师傅学,梦想着自己也能剪出那样活灵活现的鸳鸯戏水、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精诚所至加上心灵手巧,王三定学啥像啥,备受众人赞许。
  上学时期,恰遇文革,高中毕业没有考大学的机会,他只有回家参加集体劳动。1973年春,18岁的王三定被招为民办教师,先后分配在山阳县五里乡桥蔡小学、五七学校、九村小学任教。改革招生制度后,他于1981年考入民办教师进修学校,成了商洛首批民办教师进修学员。师范毕业后,他的身份由民办转为公办,被分配到县城关小学任教。那时,王三定十分爱好写作,曾梦想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和贾平凹一样的作家。他坚持写作,不停地投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有文章发表于陕西日报的秦岭副刊。也就是这一爱好,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轨迹。1988年,他被县人大领导相中,改行到县人大从事秘书工作,这一去就是近三十年。
  王三定说,近三十年来,自己干了说不清道不完的文案工作,也挣回了一摞荣誉证,但他觉得那些都是过眼云烟,多数荣誉证他至今都没有打开看过。唯独这些年来,在工作之余练习书法,学习绘画,精修剪纸,使他感到有所收获,生活实在,回望走过的路才不至于那么虚飘。
  二
  精益求精是王三定做事的一贯风格。
  王三定爱好书法和绘画,总是把法帖临习当作每日的必修课。他曾临习过唐楷、魏碑,最拿手的还是章草。我曾多次去过他的办公室,见他一直是在一个狭小的办公室和他人一起办公,而他总是将自己的办公桌靠墙摆放,桌子旁边的墙上总是贴着一张复印的法帖和他的临习作品。我知道,他是在把自己的临习作业和法帖比对,寻找不足,找到问题继续练习,一而再,再而三,直到可以乱真。在他的案头,除了他起草的文件、领导讲话外,就是字帖和笔墨纸砚,以及他临习用过的一摞摞草稿纸,常常桌子底下也会堆上厚厚一沓。记得他好长一段时间都在临习皇象的《急就章》,我觉得他已经临习得非常神似了,可他总是谦虚地说:“还是不理想,差得很远很远。”第一次送书法作品参展前,他曾反复写了49遍,最后才挑出一份比较满意的作品。他学画梅花,不仅虚心向当地老画师求教,还在西安、商洛跑了很多书画店铺,买来数十本专著,从理论上研究,从技巧上反复揣摩实践,潜心研究赵佶、杨无咎、王冕、关山月、王成喜等梅花大师的技艺,博采众长,终自成风格,在山阳乃至商洛,大伙都称王三定为“王一梅”。
  王三定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各方人士的称赞和认可,他现在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作协、美协、书协会员,退休后还担任了山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一职。他的书法作品在纪念毛岸英烈士殉国六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在陕西省文化厅“为民务实清廉美术书法摄影展”中获一等奖,在陕西省委宣传部、文化厅举办的“喜迎十八大书画摄影展”中荣获三等奖,还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展”。他的绘画被收录进多种书画专集,多幅作品被社会贤达和书画爱好者收藏。他的剪纸作品,不仅山阳县文化宫专门留出几十平方米的一面墙专题展示,还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陕西剪纸卷》。
  三
  人有志向方能成事,但是能成大事者必有高人指点,让你明道,教你依道而行,如此方能事半功倍。王三定在青少年时期爱好广泛,缺的就是高人指点,故而,几十年过去,总是磕磕绊绊,难以如愿。直到中年以后,得宋本省等多个高人的点拨,方知掘地求泉之真谛,调整过去见着就学、样样都画的大而滥的学习方法,书法上只深攻章草,绘画上只精习梅花和牡丹,剪纸上专攻花鸟。这样一调整,果然收效明显。
  王三定说,皇象的急就章他临习过上千遍。经常临习一阵子,又把邓文原、宋克等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拿出来进行比对,觉得邓文原的书写楷意多一些,宋克的草意多一些,而皇象的书写隶意更浓。至今,他还在不停地临习,并不停地创作。在绘画上,他近年来专攻梅花和牡丹。看他的梅花,常以一株或者数株梅树构图,枝干遒劲,横空出世,傲骨铮铮。花枝繁时盘根错节,花团锦簇,但庞而不杂,层次明朗,给人以喜庆欢乐感;简时一支凌空,稀疏的三五花朵迎风而立,似乎能感到一股寒风正嗖嗖迎面。
  说到剪纸,他更得意的是带出了一批学生。这些年来,他从起稿到剪、刻,再到揭离、粘贴、成品修改、复制,手把手地给孩子们教。因为他有绘画方面的优势,在复制古旧样稿时,常常不是拿出个样子去死搬硬套地薰样、晒样,而是看着样稿自己创作,增添个人的思想和创意,为作品赋予时趣。正是这个原因,王三定的剪纸备受欢迎。两年前,山阳文化宫建成,布设民俗馆时,县上本来要出大价钱从外地购买一批剪纸作品,但领导看了王三定的作品后,觉得不仅剪功出色,而且每幅作品都和地方、时代紧密结合,极具时代意义和地方特色,马上取消了购买外地作品的计划,不仅在文化宫充分展示王三定的作品,还要隆重地向外界推介王三定。
  现已64岁的王三定整天忙个不停,腊月走东跑西义务给村民写春联,一年四季跟着精准扶贫工作队到村里当文化传播“大使”。为了剪纸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他在城区二小和高坝小学建立了剪纸艺术基地,对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现已培养出20多名有一定剪纸水平的学徒。平常,他不仅坚持“闻鸡起舞”的作息习惯,连睡个午觉都给自己限定个时间,闹钟一响,赶紧爬起来,或做书,或绘画,或剪纸,或者给前来求教的学生们传授“真经”。他说,自己已经六十好几了,要赶在身体还能行的时候多干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不能虚度有限的生命。本来就是红光满面的王三定,说这话时更是面如红梅,让人感到他具有无限的活力和精力,总能凌寒傲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