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变”改革壮大商南村集体经济
何春红 闫贵宾
文章字数:1615
    “以前只在电视上听过当股东,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能当股东了,像做梦一样。”商南县清油河镇后湾村贫困户潘沿路近日告诉笔者,借助“三变”改革,他用自家的土地入股,每年光分红就能拿到6000元钱,还在茶叶基地里务工,一年收入近两万元。在商南县,像潘沿路这样,既获得分红,又在基地打工挣钱的“新型农民”有很多。
  近年来,商南县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激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盘点家产“变”
  “三变”改革是路径,清产核资、确权登记是前提。“三变”改革伊始,商南县迅速摸清家底,为促进“三变”改革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上成立农村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涉农部门20多名干部组成5个工作组,对124个村(社区)的财务、债务进行审计,对“三变”改革试点村(社区)“三资”进行详细清查。各镇办以行政村为单元,对村集体的耕地、林地、荒山等自然性资源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等经营性资产以及资金等进行全面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认定,进一步摸清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情况,界定资产、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发展需要、全面确权、优先确权”的原则,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对开展“三变”改革进展较快、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优先推进确权工作。目前,已有74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并申领了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15个村全面完成了“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创新模式“变”
  县上坚持把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作为稳妥推进“三变”改革的治本之策,积极探索新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稳步推进“三变”改革落地见效。
  三产联动型。推行一产“借还”、二产“加动”、三产“建带”等模式,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57个,流转土地7277亩、山地5430亩,吸纳股金5000多万元,带动5150户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贫困群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金分红等多重收益。
  独资经营型。对于自身有本钱、产业有基础、发展有条件的村(社区),采取村集体单独出资或折合资源资产成立经营主体,村集体100%持股,独立自主经营,实现集体经济保值增值。
  控股联营型。对于资源较多、发展后劲大、企业愿意来的村(社区),利用集体资源作为资本,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持股,村集体绝对或相对控股,拥有经营主导权。
  资源托管型。对于基础条件较差、集体积累较少的村(社区),整合村内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帮扶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由经营主体负责管理,村集体持有一定股份享受盈利分红。
  截至今年2月,全县88个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项目99个,年收入3000多万元,20个村有10万元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65个村有5万元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强化保障“变”
  为确保“三变”改革顺利实施,县上持续完善党建引领、资金投入、利益联结等机制,强化保障,确保贫困群众在“三变”改革中稳定增收。
  县上深入开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园区、移民安置点,把党小组建在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产业链上和以党建带脱贫、以党员带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两建两带”活动。建立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制定《脱贫攻坚资金整合办法》,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用于试点村“三变”改革,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着力吸引集体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参与“三变”改革,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确保“三变”项目顺利推进。
  为确保将贫困群众牢牢捆绑在产业链上,实现稳定增收,县上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方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样参股方式,把群众捆绑在利益、股权、分红链条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调动群众积极性;把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作为推进“三变”改革的先行工程,规范合作社建设,把经营主体、农民、村集体融为一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农户入股1016户,628户贫困户2386人变为股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