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丰收的快乐
王天时
文章字数:153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的饥荒,政府鼓励农民自由开发边角地、撂荒地、荒坡地、余闲地。父亲就把这块撂荒地,挖去枣刺、杂草,开垦出来。地虽小,父亲却做了精心布置,靠坡有一道水渠,就沿着渠沿拥了一道子葱,一大家子人吃饭,还要吃菜,没有调和是不行的。剩下的平地,栽上红薯,套种上四季豆,边角地畔,再点七八窝南瓜,疙梁上的红薯碧绿茂盛,疙梁下的四季豆星星点点,南瓜藤四处拉蔓,南瓜花金黄灿烂,蝶舞蜂喧。二分饲料地,成了欢乐的小花园。深秋的一天,大姐背上背笼,让我帮忙去摘南瓜。南瓜叶落得差不多了,瓜蔓瓜蒂变成了藤黄色,南瓜东倒西歪,遍地袒胸露腹。黑色的南瓜已由初时一掐能流水明耀耀旳墨绿色,变成了掐不动的光彩内敛的深黑色。“花丽丽”南瓜,白底色,绿花纹,像青花瓷。南瓜越老越金黄,瓜蒂周围起了一层蒙子,如同涂抹上的彩釉。这样的南瓜熟到家了,吃起来干面。大姐摘了一满背笼还没背完,让我帮忙抱了两个,回家的路上,心里像吃了蜜糖。那是获得大丰收的无限喜悦啊!
  农业社时期,地里打的粮少,家家分的粮少,熬煎吃不到头,就嘴上省,锅里省。做饭时,多添水,少下米,糠炒面,菜拌饭。地里只种主粮,南瓜洋芋基本上不种,吃食也就谈不上丰富多彩。上午一碗稀糊汤,一小盆酸菜,下午糊汤杂面。对于嘴馋的小孩子来说,吃饭成了负担。不吃饭,肚子饥,吃吧,天天喝稀糊汤也心慌。现在,这二分饲料地摘了两三背笼南瓜,改善生活就有了物质基础。南瓜是好东西,可以煮,可以蒸,可以熬,可以炒。南瓜擦成丝,可以包饺子,可以做苞谷面角角。糊汤饭里,煮了洋芋南瓜,黏黏的,甜甜的,格外的好吃。南瓜熬洋芋,那是小时候吃过最好的美食。为了把南瓜洋芋熬好吃,母亲有她的绝活。平时,母亲把杏核收集了一大堆,熬煮时,把杏核砸开,用漆勺把杏仁在锅底下的炭火里炕熟,炕的能闻到油香,再用碓窝把炕熟的杏仁捣碎,杏仁与南瓜洋芋放在一起熬,熬烂为止。纯炒的洋芋太干,纯炒的南瓜太甜,混合熬,既能吃出洋芋的沙甜干面,又能尝到南瓜的糯黏香软,再加上杏仁的油香。吃一碗,浑身上下,由里到外,都洋溢着高兴和舒服。一家子熬一锅,一人一大碗,一会儿就风卷残云了。
  自从发现二分饲料地能长南瓜的秘密后,我对这块土地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浓厚。提着草笼,上坡给猪寻草,多走点路,总要到这块地里转一转,看一看,给红薯苗除草,给葱松土,给南瓜叶捉虫。闲暇时,担上几担大粪,浇到红薯窝和南瓜窝里。天干时,担上几担水,让南瓜苗喝饱。转悠的多了,有时还有意外收获。红薯蔓满地爬,红薯叶苫住了地皮,雉鸡发现这里是孵蛋的好地方,就躲在红薯蔓下抱窝,人去翻蔓,山鸡朴鲁鲁惊飞到半空,留下一窝蛋正好改善伙食。肥硕的野兔,被老鹰啄瞎了眼,藏在红薯蔓下,谋求救命。赶走老鹰,把瞎眼兔提回家,拴在堂屋的柜腿上展览,引得全村的小伙伴,前来观赏这难得一见的灰野兔。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我家五口人,分到了五亩多责任田,收的粮食柜满囤尖,粗粮细粮吃不完。有大块平地坡地种,收的粮食吃不完,按理说,这二分饲料地也该撂荒了,可我依然坚持种着,不为别的,就是这块土地上,南瓜大丰收给我的喜悦太深刻了,我想延续和找回这种丰收的快乐。我也像父亲一样,对饲料地的种植做了精心安排,渠沿栽上葱,平处套种着红薯和四季豆,边边角角,点上八九窝南瓜。红薯窝子、南瓜窝子,底肥上足,用的全是农家肥。缺水了,人受点苦,别让瓜苗、庄稼苗吃亏。地不亏待人,庄稼不哄人,收获的时候,一担担的洋芋下山了,一笼笼的红薯上场了,一背篓一背篓的南瓜进门了。背回来摆在楼沿金黄的南瓜,从夏秋一直吃到过年。吃不到跟前的,就变瞎了。有的好过了老鼠,它们给南瓜打洞,偷吃里面的南瓜籽。
  土地给我们的快乐说不尽,我们要敬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