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舍小家 顾大家
——记洛南县麻坪镇陈台村党支部书记何崇忠
文章字数:1923

  
  见习记者 张雯靓 记者 余婷
  洛南县麻坪镇陈台村位于文峪岭山脚下,由于自然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差,人们靠种地和外出打工勉强维持着生活,村子的发展缓慢滞后。1992年,吃苦肯干、作风正派的何崇忠在村委会选举中以高票数当选村委会主任,那一年他才28岁。
  26年过去了,何崇忠见证了陈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低矮破旧的村居变成干净敞亮的楼房,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变成宽阔通畅的水泥路,庄稼地里一排排绿油油的黄花菜、豆角正在茁壮成长,香菇大棚点缀在村居周围,卫生整洁的村落焕发着勃勃生机,这些成果里都有他的一份功劳。何崇忠今年55岁,26年来他坚守在基层一线,带领陈台村三委会在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主动作为,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赞誉。
  2004年,国家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为了摸清底数,何崇忠和其他班子成员以组为单位登记农户林权,没想到困难重重。由于村民们对政策吃不透,哪怕告诉他们改革会带来福利,他们也担心利益受到损害。何崇忠开始挨家挨户宣传政策,讲道理、说成效,最终把所有农户的顾虑打消,完成了基础工作。说到其中的辛苦,何崇忠坦言:“基层工作确实繁杂,也不容易干,这时候就要讲求方式方法,多和老百姓沟通,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公平公正,才能服众。”
  2010年,正愁如何提高村民人均收入的何崇忠想到了发展食用菌,因为陈台村林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适宜种植食用菌。经过深思熟虑后,他组织五户村民前往河南考察市场,回来后在当地传授栽培技术。起初,何崇忠发动了五六户村民尝试种植,村民们相信他,没想到初试就效果很好。群众尝到了甜头,种植户不断增加,如今已发展到15户共种植20万袋食用菌,每万袋净赚两万元。
  作为深度贫困村,要摘掉贫困的帽子还需要下很大工夫。2016年,包扶陈台村的洛南县发改局和村委会协作起来,为村上带来了崭新变化。何崇忠作为党支部书记对村上的情况十分清楚,他同包扶干部一同商议对策,争取资金,将超洼口至文峪岭4.3公里道路硬化,同时建成5.2公里通组路、通户路,使得入户硬化率达到98%以上;争取立项资金45万元建成三座便民桥,解决了村民长期过河难的问题;争取发改局支持修建14个垃圾池、集中收储垃圾箱4个、配备垃圾桶80多个,解决了村域卫生环境差的问题;全村的土坯房全面涂白亮化,60多户院落硬化,危房改造27户,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同时,村上修建了休闲娱乐园和15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改善村域整体环境,为实现陈台村整村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带领陈台村270多户村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地域实际和自然条件,在村党支部的推动下,通过典型带动,结对帮扶等方式,发展黄花菜近600亩,形成黄花菜一条沟产业基地,以陈台村一组为主落实豆角产业基地200亩。在黄花菜专业合作社,人们正在分拣烘干的豆角,分拣后装箱销往全国各地,通过收购、加工、销售,黄花菜和豆角的年收入达到15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走上产业化脱贫之路。同时,村上积极发展扩大食药用菌产业,发展药用菌猪苓近万平方米,两项产业加起来可实现收入百万元以上;发展以苍术、苦参为主的中药材栽培200多亩,年可实现收入近50万元;引进发展中华土蜂养殖300箱,虽然受去年冬季严寒影响,经过今年精心管理复壮分笼,已恢复到200多箱,有望实现年产值10万元。同时,通过扶志扶智、技能培训,年实现技能劳动力输出200多人,实现年收入400多万元等,为村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奠定基础,2017年全村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近9000元。
  来之不易的成绩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陈台村两委会班子的积极争取和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何崇忠的汗水和心血。
  1990年,何崇忠3岁的女儿因为输液导致不良反应,成了脑瘫儿。他带着孩子多方求医,两年内花了3万多元,家里几乎被掏空,但孩子的治疗并没有什么效果,在省里大医院的医生建议下,他无奈放弃治疗。孩子的事情,让他压力很大,作为一个父亲,一想到孩子一生被毁,流过无数辛酸泪。他打算不当村干部了,和妻子一起好好照顾孩子。但村上许多群众到家里给他做工作,说除了他一下子还没有合适的人能挑起村子的重担。经过群众的多次劝说,他考虑到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最终还是以大家为重,继续挑起村子的重担,带领全村群众谋发展。
  自2016年以来,面对全国的脱贫攻坚形势和繁重的基层工作,何崇忠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为贫困户和村民谋利益上,这已经成为他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常态。家里的香菇产业没有时间经营,严重残疾的女儿不能多照料,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他把全部的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家庭全部重担都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这已经成了他家庭生活的常态,为了工作,常常是三更眠五更起,人瘦了黑了,但陈台村却变得更美、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