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胡杨
文章字数:3503
“尽管你自幼酷爱摄影,尽管你坚持十几年始终不渝,与摄影、与相机情意绵绵,但毕竟你已年逾花甲,还是要适当地降降温了。然而一想,我还有多少个日子,我还有多长时间能手拿相机,一个人背起行囊,自由自在地一路向西?想到这,我明白了我该做些什么样的决定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爱我的人!”——摘自张钉民的旅游日记一
一
近两三年来,在商洛橡树网、丹凤摄影交流群及朋友圈里,活跃着一位神秘的摄影人——胡杨林,他发表了大量反映商洛、丹凤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风光照片和人文照片,十分抢眼,刷爆了朋友圈。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不仅拍风光、人物,还拍摄了不少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纪实性作品,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曝光准确,画质细腻,或玲珑剔透,或大气磅礴,融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将家乡拍成了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其美感不亚于专业摄影师的作品。尤其是他拍摄的城市风光作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冲击视野,且有细腻油润的表现细节。人们看了啧啧称赞,令菜鸟们羡慕不已,也令群里几位摄影高手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这位“胡杨林”是哪儿来的高手?是记者,还是摄影大咖?人们纷纷打听,希望能见到本人,向他请教学习。
其实,“胡杨林”不姓胡,他姓张,名钉民,男,汉族,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是地地道道的丹凤人,2014年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工商局退休,现定居龙驹古寨。
老张做事谦虚、低调,笔者要采访关于他的摄影的故事,他不是很配合,说摄影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写了人家笑话哩。出于对他的崇拜、尊敬,我还是要写写的。
二
老张不显老,身高一米七四,面庞清瘦,身材匀称,穿着时尚,干净利索,岁月没有在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冷不防你以为水均益、陈道明在此;年轻人初见面称他为大哥,知道他的实际年龄后吓了一跳,连连道歉:“失礼!失礼!”后来大家见面,都称他为老张或张老师。他做事干练,走路脚底生风,连身后的树叶都会跟着他跑;他随和豪爽,能与年轻人一起喝酒、侃大山;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运动、追求艺术、志向高雅的人,更是一位对家乡充满挚爱、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不但精通摄影,文章也写得非常精彩。每发一张照片都会配上诗一般的文字,留下让人遐想的故事。他的多篇回忆龙驹古寨的美文,勾起了人们淡淡的乡愁,在朋友圈引起了巨大反响。
老张阅历丰富,爱好广泛。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先后在丹凤县体委、武关中学、县职业中学任教,八十年代初到祖国大西北的青海省工作,在格尔木市工商局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时任格尔木市工商局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科科长等职务,曾经是《青海工商报》格尔木通联站站长、特约记者,大西北的风沙练就了他坚韧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工商行政管理是他的主业,摄影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将这个业余爱好做到了极致,在中国摄影界占有一席之地,成绩突出,硕果累累。几十年的摄影实践,老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擅长纪实、人物、风景、微距的拍摄,多幅作品先后在青海及国家有影响的摄影杂志和摄影大赛中发表并荣获大奖,200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西部情韵》“胡杨林”摄影专集,2016年其摄影作品应邀参加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和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退休后的这几年,老张没有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也没有靠闲情逸致玩雕虫小技,拍花花草草,而是全身心地用摄影及文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玩的都是大手笔,干的都是大事情。为了摄影,他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累计投资数十万元,购买了多台高端相机以及长短镜头、笔记本电脑、四个腿的“牧马人”“大疆无人机”等配套器材。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摄影创作中来,得益于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女事业有成,经济独立,不需他操心;老伴支持,做好服务,不拖后腿。他晚年的生活是幸福的、自由的、多彩的,令年轻人自叹弗如,让中老年人羡慕不已!
三
老张一生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自幼酷爱摄影,钻研摄影,参加工作几十年来,摄影完全融入他的血液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任何地方,只要有值得拍摄的场景,他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最短的时间到达拍摄现场。他特别欣赏自己进入拍摄现场时的精神状态,“用打鸡血形容毫不为过”。为了拍片,他经常饱一顿饥一顿,面包、酸奶、方便面、矿泉水是家常便饭;为了拍片,他要观天相、等时机,经常从早等到黑,甚至一等就是几天。有一年冬天,为了拍摄马帮驮运建材的生活全景,他比马帮人起得还早,拿起相机,背上行囊,带着干粮,负重十余公斤,步行五六里,兼摄影、录像、导演、编辑于一身,跟着马帮上山,又从山上返回,既辛苦又危险,直到天黑才收工,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他看到辛苦负重的生灵和牵马人很是心疼,觉得自己吃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他将这次跟拍制成专题片发到网上,后被县电视台采用,让现代城市人看到了偏远山区才有的马帮,稀奇了好一阵子。
老张还关注脱贫攻坚等热点问题,跟拍全国劳模张丹英、“驻村书记”的一天,与他们同吃同住,探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多少个夜晚,当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时,他还坐在案头整理一天的拍摄资料,配上美文排版编辑,发往丹凤论坛。这些工作,他都是自愿自费的,没有人给他定任务、加油、发工资,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扶贫工作队员,感动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同时,他还热心公益事业,担任爱心协会党支部书记,关心困难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七一”前夕,中共丹凤县委授予他“党员模范标兵”称号。
四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稍不留神一个村庄消失了,一座新的城镇崛起了。为了拍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丹凤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用4年时间爬遍丹凤县城10层以上的楼房,踏遍龙驹古寨的大街小巷。为了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他拿着香烟、西瓜、啤酒、方便面疏通关系,才登上人家的楼顶。经历了一千多个日夜的辛苦劳作,他拍摄了3000余张照片,从中精选36幅制作了《美丽丹凤》,一夜之间让丹凤这座小城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最近,老张购买了大疆无人机,让他如虎添翼,视野开阔起来,想拍哪就拍哪。只要天气好,他几乎每天都会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移动拍摄丹凤城镇、旅游景点、移民新村的风光及发展变化。一幅幅大视野、全方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全景式镜头震撼着商洛人,震撼着外地人,吸引他们来丹凤观光旅游。他的摄影作品多次被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型宣传推介活动使用;有单位发现他的照片,想用做网页封面,他欣然同意,没有收半分钱。他说,他的作品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能被大家欣赏、认可,对社会发挥所用,是他最高兴的事。
我问老张,为什么将网名叫做“胡杨林”?他说,他十分欣赏胡杨坚韧不拔的性格,它常年生长在沙漠中,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一种神奇的树、英雄的树,春夏为绿色,秋天为黄色,冬天为红色,“生千年而不死,死千年而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正因为如此,他一直以来非常欣赏、崇拜胡杨,向往胡杨。
五
2017年9月13日,他一个人背起行囊,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乘飞机、坐大巴,千里迢迢来到他向往已久的新疆喀纳斯探寻胡杨林。他在探险日记中这样写道:“自9月13日晚11时许进入喀纳斯景区后,我一直一个人手拿相机,身背行囊,披星戴月,打着手电筒出没在各个景区的风景点,用镜头留住喀纳斯醉人的秋色,将喀纳斯的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白哈巴、观鱼台等著名景点踏勘一遍。”“我每天5点准时起床,准备装备如同打仗,拍片没有时间吃饭,就带上面包以应付暂时的饥饿,背上几十斤的装备,行色匆匆,尽管喀纳斯的深秋只有四五度,我却已汗流浃背,全身湿透,大冒热气……躺在宾馆我在想,尽管你自幼酷爱摄影,尽管你坚持十几年始终不渝,与摄影、与相机情意绵绵,但毕竟你已年逾花甲,还是要适当地降降温了。然而一想,我还有多少个日子,我还有多长时间能手拿相机,一个人背起行囊,自由自在地一路向西?想到这,我明白了我该做些什么样的决定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爱我的人!”
这就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对摄影的追求,一位退而不休的老人的精、气、神!他就是一棵顽强的胡杨,让我们敬仰的胡杨!最近几年,他还和摄友先后去青海、甘南、新疆、神农架等地采风,将祖国的美丽风光尽收囊中,回来制成音乐相册发到网上,让众人看得如身临其境,听得如痴如醉!平时出门散步、锻炼,他都身带相机、无人机,信手就能拍出一张好片子,然后与大家分享,让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家乡的新气象、新变化!
但愿老张的镜头能随着他的大疆无人机飞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我们享用他提供的视觉盛宴时,同时也能记住他的名字——张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