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碗花
文章字数:1170
母亲说,它叫打碗花,千万别动它;谁动了谁就要打碗。
过去的乡村,家家的经济都很拮据,即使普通的粗瓷碗也很珍贵,打碗的后果便很严重。但不知为什么,仿佛中了魔咒,我们那时的孩童,吃饭时总爱打碗。不是没端牢,便是在撵往村道饭场趁热闹,或赶回家舀饭的路上,“梆”一声,把碗撂出去了。自己跌个嘴啃泥,回家还得挨一顿揍。
我们便暗自祈祷:一、永远也别长大,手里总端个木碗碗;二、记着,记着,记着,坚决不打碗!前一条不现实,后一条难实现。
谁还敢去动那打碗花?
再说,它的叶子只有碎娃的巴掌大,还零零散散,穿在死长活长的细蔓蔓子上,缠着绕着刺棵、草棵、庄稼棵,不但难弄,弄下来也不够老猪一口吞。谁吃得多了难克化,去招惹它啊?
我们当时便明白,看它那娇艳艳、粉嘟嘟、嫩滴滴、惹人怜的样子,怎能有那魔法?那不过是母亲吓唬提醒我们而已,一片慈母心啊。
它的正经名儿叫牵牛花。
牵牛花?开什么玩笑,它能牵牛?
请听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个村子里的好多人,有天忽然得了一种怪病,腹胀难忍、四肢肿胀、大便干燥、便中有虫。村民们请来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一天,忽然有只牛,对和它结伴相依的牧童开口说话道:“远方有一座大山,山中有许多像喇叭的小花,你牵我找到它的种子,就可以治好全村人的病。”牧童听后,深信不疑,便带上干粮,牵着牛,去寻找那远方的大山。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种像喇叭的小花,带着它的种子回到了家乡。得病的村民吃了那花的种子,都神奇地治好了病,恢复了健康。大家为了纪念牧童,就把这种花叫做牵牛花,把它的种子,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的叫法,色黑的便叫做黑丑,米黄色的就叫做白丑,合在一起,叫做黑白二丑,又或叫做黑白牵牛子。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又说,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中医药认为,它性寒,味苦,有毒,主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等。
这便特有趣了。天仙配里有牛郎,这里也有牛郎。我们的古人总爱把神奇的事情和牛、牛郎联系在一起,对农与耕一往情深,期盼他们美满幸福。牵牛花便是这样,和农人、庄稼汉相依为命,血肉相融,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是老百姓的草和花。
它那花,极像乡村的装饰,如农民画,大红大紫,大咧咧,舞手乍脚,张扬热烈,毫无遮掩、扭捏、做作、晦涩,图的就是个通俗易懂,老少咸宜,赏心悦目,开心痛快。喇叭样地吹奏着,吱哩哇啦。像孩童黏大人似的,缠绕而上了农夫的柴门、院墙、篱笆、路边的草茎、田间的苞谷秆和歪斜的豆角架、山洼的荆棘丛……娇嗔道:你看,你看,好看不好看?不看都不行,偏要你看!
古人描述、称颂牵牛花的名诗佳词数不胜数,我独喜爱今人的一首小诗:“我寻你来自哪里/顺着你走过的路径/原来你和我一样/都在农村,土生土长/每到这个季节/你按时守约/淡雅素裹,秋风迎晨/赴乡村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