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铁锁关开始的红色记忆
刘剑锋
文章字数:5823


  1935年9月,毛泽东和中央红军在甘肃一个偏远的小镇——哈达铺,为红军的落脚点而苦苦思索的时候,突然在国民党《大公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一支红军队伍在几天前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会师。毛泽东大喜过望:到陕北去!这支红军队伍就是红25军。10个月前,红25军从豫陕交界的铁锁关进入洛南,开始了在商洛长达8个月的长征,商洛的一段红色记忆就从这里开始。
  挥师洛南
  公元1934年12月8日,一支神秘的队伍从河南省卢氏县的兰草河翻过豫陕交界的铁锁关,进入洛南境内。正值隆冬,这支队伍却衣衫褴褛,破烂单薄。近3000人的队伍蜿蜒于文显山下的山间小道,让高耀人感到新奇而惊诧。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支队伍叫“红25军”。
  红25军于1931年10月25日成立于皖西的六安麻埠,后隶属于同年11月7日成立的红四方面军。1932年11月,为保存红军力量,鄂豫皖省委决定重新组建已编入方面军各师的25军。在先后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重大胜利后,部队一度发展到1.2万余人,但由于省委在“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影响下,错误估计了根据地敌强我弱的形势,要求红25军实施“反攻”“夺回中心城镇”“保卫苏区每一寸土地”,加之推行“肃反”,使许多优秀的红军干部战士无辜被害,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25军损失过半,处境十分艰难。
  1934年8月,化作生意人的程子华的部下辗转来到鄂豫皖根据地,带来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为了保存力量,红25军主力要做战略转移。3个月后的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光山县南王岗乡花山寨召开了具有战略意义的14次常委会。省委决定:红25军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为军政委,徐海东由军长改任副军长。11月16日,在河南省罗山县的何家冲,红25军约3000名指战员踏上了长征的漫漫征程。
  最初,省委决定把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作为战略转移的目标,但发现桐柏山区距平汉铁路太近,敌军容易实施进攻,我军回旋余地较小;而伏牛山区地域狭窄,人烟稀少,粮食物资匮乏,这里又是豫西“内乡王”别庭芳的势力范围,统治严密,盗匪出没频繁,地主围寨较多,红军不便接近群众,同时国民党第40军和“追缴总队”主力相继跟踪而来,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极为困难。省委再次改变计划:继续西进,开赴山大沟深、地势险要的陕西南部的商洛地区。
  1934年12月,红25军在敌军分两路追击并派兵控制了入陕要道的情况下,巧妙地摆脱了国民党第60师筹谋许久的堵击防线,突破了敌军在河南布置的第三道封锁线,由河南卢氏县城与洛河之间的一条人迹罕至的隐蔽小路,于12月8日从铁锁关进入洛南县境内。
  当日,红军在高耀镇的鸡头关击溃了在此阻击红军的洛南县保安团团长尤奉三率领的一个支队,下午,部队开进三要司。在红25军进入陕南之前,国民党陕西军事当局就命令驻潼关、华阴的第42师248团、252团翻越秦岭向东南推进,堵截红军入陕。已进驻三要司的国民党248团第三营,凭借三要司南边的九泉山,阻击红军。
  在海拔1600多米的九泉山,红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进入商洛后的第一场恶战。副军长徐海东一马当先,指挥并率领红25军225团,从九泉山东南侧和东边的悬崖绝壁向山上的敌军发动正面进攻。225团3营8连在营长李学先和连长肖邦与的带领下,从九泉山两侧攻上山头,插入敌后,与敌人展开肉搏。徐海东从望远镜里看到战斗中机灵敏捷的李学先,说:“真是一位英勇的猴子营长啊!”从此,“猴子营长”之名就传遍了部队。
  战斗从下午一直持续到黑夜降临,经过激烈的搏杀,红军将国民党第248团第3营全部歼灭,毙伤敌军160余人,俘获官兵100多人,缴获各种枪炮500多件,战马20多匹,使刚刚踏入商洛的红25军得到了及时的补给。
  激战之后的红25军于12月9日翻越蟒岭,挺进洛南县(今丹凤县)庾家河镇。
  庾家河记忆
  庾家河当时属洛南县,处于洛南、商州、商南三县的接合部,山大林深,地形复杂。进入庾家河镇的第二天,即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在严寒中召开了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会议——省委第18次常委会。会议是在庾家河镇开药铺的杨春荣家召开的,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鄂豫陕边区北靠秦岭,南濒丹江、汉水,地势有利于红军防御和作战,而且百姓困苦,敌人统治薄弱,红25军到来之前,红四方面军、红三军和红26军先后转战商洛山,这里有群众基础,适合红军立足发展;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可以牵制敌人大量兵力,对西南的川陕苏区、北面的陕甘苏区以及长征中的中央红军,都可以起到策应和配合的作用。会议明确提出了“立即建立鄂豫陕省委,为创造鄂豫陕苏区而斗争”。
  会议正在举行,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
  九泉山战斗结束后,国民党军60师先头部队第360团由三要司东南方向的大石河进入陕西,推进到庾家河。由于红军布于庾家河东山坳口的哨兵因为疲劳没有及时发现敌人,敌军很快占领了庾家河街东面的七里荫等有利地形,向红军军部驻地发起猛烈进攻。
  省委立即中止了会议,投入战斗。副军长徐海东首先率领223团向敌军发起反击,并很快夺回东山的高地。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各带一个团向敌军发起进攻。
  在敌60师第360团被击退之后,60师后续部队第355团、357团也相继赶到,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再次向红军发起进攻。激战中,徐海东头部中弹;而正举着望远镜在密集的炮火中指挥战斗的军长程子华,双手突然被敌军子弹击中,伤了动脉血管,手腕骨破裂,这是他戎马生涯中的第三次受伤,而这次受伤,使他双手落下终身残疾。
  在军长、副军长身负重伤的时候,吴焕先这位只有20多岁的红军政委挺身而出,视死如归,指挥并率领指战员杀入敌阵,与敌人展开惊天动地的殊死搏斗。
  经过29次的反复冲杀,红军打死打伤敌军800多人,挫败了敌军的追击,迫使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60师于黄昏时不得不撤出战斗,向卢氏方向溃退。
  在九泉山、庾家河战斗中,红25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20余倍于我的敌军的围追堵截,结束了省委和红25军历时20多天、长驱1800余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使红军暂时摆脱了困境,保存了战斗力,为创建鄂豫陕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战斗结束后,为了能够得到喘息和修整,红25军来到蔡川镇进行整编。整编后的红25军计2500人。
  南征北战
  1934年12月19日,经过一周修整的红25军主力来到了商业重镇棣花街,张贴布告,刷写标语,宣传红军的政策和主张。
  为了避开敌人重兵把守的商州城,12月20日,省委率部由棣花街横渡丹江,南下竹林关。又经山阳县漫川关到湖北郧西,然后北返沿秦岭东进,绕过商州城,再返洛南。
  1934年12月28日,红25军从郧西、山阳一带北返,经庾家河、会仙台、高耀子、河南卢氏的兰草进入三要司,抓获并在三要和寺坡处决了一批土豪劣绅。当日,红25军一部从寺坡大南沟开赴蟒岭南部,另一部自东而西,经古城、张村,抵达景村街,击溃当地民团,缴获枪支50多支。
  进驻景村街的第二天,即12月29日,鄂豫陕省委在景村车塬村,由吴焕先等筹划组建并宣布成立中共商洛特委,任命宋兴国为书记。在成立大会上,吴焕先又宣布成立了以在景村一带坚持抗捐的“红枪会”成员为骨干的抗捐第一军。这是陕南成立的第一支抗捐武装。
  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部署了东部地区的工作后,率红25军再度西进。1935年1月8日,红军1000多人直抵镇安县城下,国民党县长闻风而逃。这是红军进入鄂豫陕边占领的第一座县城。1月11日,在镇安县城河滩上召开群众大会后,红25军陆续离开镇安县城,南下山阳、郧西、旬阳交界地区。
  1935年1月,蒋介石令驻河南的第40军115旅两个团进入陕南,驻湖北均县第44师130旅的3个团推进到上津、白河,统归杨虎城指挥,配合陕军第126旅、警备第2旅、警卫团等11个团的兵力对鄂豫陕边区和红25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1月下旬,陕军第126旅和警备2旅已进至镇安县城以东、以南地区,向红军逼近。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围剿”,红25军采取避其锋芒、争取主动、各个击破的战术,以一部分兵力牵制敌人,主力则迅速由山阳、郧西交界地区,北上山阳的袁家沟口,而后转到柞水县的凤凰嘴,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的背后。
  1月31日,红25军占领柞水县城。这是红25军在长征途中占领的第二座县城。
  红军第三营袭占柞水县城,吸引了敌警2旅西进,敌军兵力被分散,红军主力趁机向北转至蔡玉窑,于1935年2月1日,在蔡玉窑的山沟里设下埋伏,干净利落地将敌126旅的两个营打垮,一个营歼灭。随后在文公岭经过激烈战斗,歼灭敌军两个多营,其余敌人慌忙向南溃退。
  蔡玉窑、文公岭战斗胜利之后,军威大振,根据地的地方武装纷纷建立。1934年底,鄂陕游击师在山阳县九甲湾宣告成立;文公岭战斗结束后的第6天,鄂陕第3路游击师在红岩寺成立;1月16日,山阳一带组建起了第9路游击师;2月18日,在袁家沟口成立了鄂陕第4路游击师;1935年2月上旬,中共鄂陕特委成立,鄂陕游击师司令部也宣告成立,下辖6路游击师,达2800多人。
  地方苏维埃政权也相继建立。柞水县红岩寺区苏维埃政府和五星县苏维埃政府分别于2月11日和4月中旬在红岩寺街成立。1935年4月上旬,鄂陕边苏维埃政府在袁家沟街上成立;在山阳、旬阳、郧西3县创建了南部根据地;在山阳、镇安、柞水边创建了中部根据地;在蓝田、商县、山阳、镇安、柞水5县边区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从而在陕东南开辟了第二块根据地,这是红25军在长征途中开辟的又一块也是各路红军在长征中建立的唯一一个苏区。
  鄂豫陕根据地的建立,使红25军得以休整,并不断发展壮大。到5月初,主力红军增至3700人,另外还有近3000人的游击师、抗捐军等地方武装。
  占领柞水县城,取得蔡玉窑、文公岭战斗胜利,陕东南5县根据地的开辟,对敌人造成了巨大威胁。2月中旬,敌军集中兵力,向葛牌镇进攻。为了掌握主动,省委率领红25军又南下郧西,连克宁陕、佛坪两座县城,又在洋县华阳镇设伏,歼灭了陕军警2旅5个营。
  4月中旬,鄂豫陕省委在葛牌镇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了4个月来的工作,改选了省委,徐宝珊为省委书记、吴焕先为省委副书记。与此同时,会议不失时机地提出准备坚决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和加紧建设根据地的任务。
  葛牌镇会议之后,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挥师东进,大刀阔斧地去扩大东部根据地。
  4月18日,自西而来的红25军兵分三路攻占洛南县城。
  4月19日,红军在洛南县城城隍庙召开群众大会。吴焕先在会上宣传共产党和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他说:“红军是咱们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办事的。”他号召民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穷人自己的政权,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在会上,军政治部还演出了《防线》《拉兵》等自编的节目,宣传红军主张,鼓励农民起来革命。
  4月22日,省委率部离开洛南县城开往景村、三要司,部队随之南下龙驹寨进行整训。
  5月9日,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在龙驹寨病逝。
  整训的时候,国民党30个团从东、南、西三个方面向龙驹寨进逼,实施他们“3个月消灭红军”的计划。省委为了从国民党军合围的薄弱环节西部出击,把根据地东西部联成一片,为粉碎敌军新的“围剿”创造条件,于5月14日围攻山阳县城,但未能攻克,省委即率军南下郧西、旬阳一带。
  6月2日,红25军主力自郧西向北,突然直插商县地区,于4日夜5日晨,先后在夜村和商镇附近遭遇国民党东北军两个师,毙伤其团长及以下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继续北上。省委见各路敌军密集,为了避其锋芒,寻机歼敌,又掉头向东南方向进军。
  6月10日,红25军从庾家河出发,于14日打下商南县富水关、青山街之后,红军一部佯装向豫西方向出击,而主力却折向东南,目标是远在100多里外的荆紫关。红军主力兵分三路,一路占领白浪街,一路在梳洗楼堵击国民党第44师的追击,一路是手枪团,去进攻荆紫关。他们化妆成国民党44师的军官,大摇大摆地去找槐村的村长,村长正大摆宴席,红军在酒席上把敌军在荆紫关的部署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于是,红军不费一枪一炮,就占领了荆紫关。奔袭荆紫关的红军主力为了继续避开密集之敌,分散和拖垮敌军,开始向西急行军,逼近山阳。
  6月30日,红25军把疲惫的国民党军诱入袁家沟口。7月2日拂晓,在一场“诱敌深入、先拖后打”的典型战斗中,红25军在袁家沟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经过约10个小时的激战,歼敌1400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缴获轻重机枪40挺、长短枪1600支以及其他军用物资。我军仅伤亡100余人。袁家沟伏击战是鄂豫陕根据地军民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袁家沟口战斗后,红军得到了物资和兵员补充。鄂豫陕省委在商县(今商州区)杨家斜街召开会议,决定为了继续掌握主动,红25军再次转到外线活动,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城。
  1935年7月12日,红25军从杨家斜出发,北出秦岭。7月16日,红军4000余名指战员从长安县沣峪口地区出发,离开鄂豫陕苏区,踏上了继续长征的征程。
  这是浴血奋战、转战南北的红25军留在商洛的最后的身影。
  挺进陕北
  7月31日,红25军经户县、周至,沿秦岭北麓冒雨向西挺进,占领川陕公路要地双石铺(今陕西凤县县城),歼敌4个连并俘虏敌少将参议一名,缴获了一些文件和报纸,在7月22日的《大公报》上看到一则消息:红军“朱、毛部已越过6000公尺的巴朗山,向北进行……似有窥甘青交界之赵州、泯县、西固等处”。综合俘虏口供、文件和报纸所提供的情报,进一步证实了中央红军正在北上的消息,红25军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进入甘肃境内,威胁敌人后方,策应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
  8月3日,红25军攻占甘肃两当县城,尔后翻越麦积山,于9日攻占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县城,又向敌纵深挺进,进占泰安县城。
  8月21日,部队遭连日暴雨袭击。在泾川县城西南的四坡村战斗中,被誉为红25军“军魂”、卓越的红军指挥员吴焕先不幸牺牲,把年仅28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
  8月31日,红25军强渡泾河,经镇原、庆阳县日夜兼程,途中多次击败尾追的敌军,进入陕北延川县永坪镇。1935年9月15日,红25军在这里和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会师。
  就这样,这支孤军远征、奋战10个月,经历千难万险,途经6个省、转战万余里的英雄队伍——红25军,成为第一支胜利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
  正是这支长期与中央和主力红军失去联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孤军作战而最先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使中央红军和毛泽东最终确定把陕北作为长征的目的地,从而也拉开了创建西北革命大本营的序幕。
  在红军长征壮阔的旋律中,红25军是最为雄奇和璀璨的音符。它是唯一一支从长征出发地开始就高举北上抗日旗帜的队伍,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成功创建了根据地的队伍,唯一一支不仅没有减员反而发展壮大了的部队,唯一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奋战又自觉而有力地配合了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队伍,唯一一支在长征中装备好、战斗力强而没有打过败仗的队伍,唯一一支最早到达陕北的队伍。
  毛泽东这样评价:“徐海东部队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称红25军“为革命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