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铿锵新高坝奋进新时代
本报记者 肖云 张雯靓
文章字数:3360





  
  五龙捧圣,六凤朝阳。高坝店,一个山水奇秀的宝地,在明清时期以开骡马店著称,是山阳县古老集镇之一。那时,骡声叮当,南来北往的商人,把货物通过马帮带到了四面八方。
  风起云涌,时代变迁。随着陕南移民搬迁第一批工程落地于此,这个商贸重镇脱胎换骨。2014年,成为全国重点镇后,高坝店产城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去年以来,金鸡产业园和金山农光互补产业园相继入驻建成,食用菌连片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中药材种植沟域规模化发展如火如荼……
  “高坝店作为全国重点镇,又处于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依靠自身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发展。”高坝店镇党委书记杨浩说。
  打造名镇  设施建设扮靓高坝新面貌
  高坝店镇位于山阳县城东20公里处,福银高速、规划中的丹宁高速、西武高铁穿境而过。全镇区域面积252平方公里,辖18个村、3个社区,1.1万户,4.3万人。
  近年来,在山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坝店镇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宜商”三大目标,认真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文章,突出抓好“山水、徽派、绿地”三大特色,精心打造“山阳县城东副中心镇、商洛经济强镇、陕南名镇”。按照“立足北岸、东扩西延、建好新区、改造老街”的规划思路,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高坝店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镇区规划总面积2.8平方公里,是原镇区面积的2.3倍,配套编制了五龙新区、蓄水成湖、高坝大道、老街整治、民居改造、休闲广场等20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筑牢脱贫攻坚基底。截至目前,硬化各类道路80多条20公里,新修休闲游步道路2500多米,硬化场面3200多户2.6万多平方米,民居改造300多户5.7万多平方米;加固改造河堤2500多延米,改造临河民房64户256间,新建拦沙坝8座,蓄水成湖5万多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4万多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50多盏,铺设人行道1万多平方米,安装并亮化汉白玉栏杆2000多延米,新区一期2000多米管网铺设和街道4万多平方米的“三化”建设已全面实施。占地5000平方米的三大休闲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中小学和卫生院扩建、新区幼儿园、一中道路、新区二期管网铺设、公厕等工程已经竣工。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车站等工程基本建成。
  产业升级 绿色崛起提供脱贫攻坚新动能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镇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村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630户9374人,贫困发生率为22%,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在这样紧迫的形势下,发展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8月16日中午,石头梁社区陕西北竺林麝生态驯养基地内,饲养员陈东顺正在水池内清洗南瓜,给600来只林麝准备午餐。陈东顺是石头梁社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经人介绍,他进基地做了一名饲养员,平时的工作就是打扫圈舍、给林麝喂食,一个月工资1500元,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难题。陈东顺说,像他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有10多个。
  2015年,当地致富能人朱晓涛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林麝生态散养基地。林麝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其分泌的麝香有“软黄金”之称,同时,林麝偏爱人烟稀少,林草茂盛的山坡地,对生存的自然环境极为挑剔,高坝店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人工养殖林麝提供了有利条件。
  陕西北竺林麝生态驯养基地只是高坝店镇产业崛起的缩影。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优势,按照“做强商贸、做大畜牧、做特林果、做优食用菌”的发展思路,确定了“133456”发展模式,即尽快建成一个商贸物流中心(高坝街社区);全力抓好“三书三长”核桃提质增效3个示范点和3个“三变”示范点;将全镇按照自然区域划分为南药、北果、东种、西养四个片区;紧紧依托镇五大园区(金鸡产业园、北竺林麝养殖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鹘岭蜂谷、欧洲月季、红树梅等产业观光园),奋力推动六大产业(食用菌、中华蜂、中药材、果畜、劳务、商贸加工)快速发展。
  现代化“金鸡”养殖项目进展顺利。实施“金鸡扶贫”项目,建成年存栏120万只蛋鸡的标准化现代农业生态养殖园区,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计划到2018年10月全部建成、达产达效。建成后,通过发展“金鸡”和“光伏”两大产业,构建以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种植为主的全循环产业链,形成上游蛋鸡产业、中游鸡产品开发、下游副产品综合利用和污水粪便沼气利用,达到整个产业绿色、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年可实现产值两亿元、利税4013万元。
  食用菌产业区域化布局整体推进。全力保障和丰阳光1.3亿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建设进度;君子涧、申家垤、牛家坪、蔡家庄、井冈5个村食用菌连片基地建设全面启动;牛家坪、蔡家庄、井冈、金山4个吊袋木耳示范基地土地流转到位,蔡家庄48个大棚已完成建设任务,井冈91个大棚正在安装。
  中药材种植整流域全部完成。采取政府补、群众筹的合作模式,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思路,落实鱼塘至栋青一条沟种植艾蒿1000亩,井冈至老屋场种植射干、苍术、油用牡丹800亩,双寨山楂套种五味子300亩。
  中华蜂产业链拉长做细,发展思路逐步成熟。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全镇中华蜂产业已分布9个村,养殖规模两万多箱,形成了以双寨、黄土凸为代表的养蜂专业村。通过牵线搭桥,促成陕西秦蜂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养蜂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发展路子,开发蜂蜜酒、蜂蜜蛋糕等多元化蜂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移民搬迁 追赶超越谱写高坝新篇章
  今日的高坝店,一栋栋外观一致的民居一字排开,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新兴产业星罗棋布,洋溢着新的活力与生机!村民的生活方式变了,住单元房,开私家车,小孩可以就近上学,年轻人可以就近打工,老人在社区就能看病……在专家眼中这是社会发展必经过程的城镇化,在普通百姓心目中这就是生活方式的转变。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8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切:2010年7月23日,一场特大暴雨席卷高坝店,几乎所有的道路被冲垮,靠河边的房子被冲走,老街也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灾情发生后,镇上率先启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建设项目,按照“移民建镇”思路,把陕南移民搬迁与重点镇建设紧密结合,到目前已建成大小安置点12个,其中500户以上安置点有3个。2011年,规模最大的高坝街移民安置点启动建设,其中一期北湾新区共安置1279户4476人,已全部入住。
  随着生产生活的逐渐恢复,易地扶贫搬迁成为高坝店镇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镇上计划易地搬迁1160户4894人,主要分布在高坝街迎宾大道、石头梁、过风楼、牛家坪四个集中安置点,分为两期建成,一期占地40亩,两排10栋楼346套安置房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二期占地100亩,规划27栋住宅楼836套安置房,配套有文化健身广场、服务中心、幼儿园、超市、酒店等,目前该安置点6个标段主体工程全面完成,计划在9月底交付使用。石头梁安置点规划10栋楼184套安置房,目前已交付使用;过风楼安置点规划砖混结构6层5栋楼200套安置房,主体工程和小配套设施全面竣工,目前已全面交付使用;牛家坪安置点占地23亩,规划6层8栋楼210套安置房,配套设施基本完成,预计在8月底交付使用。
  通过实施移民搬迁,越来越多的群众从根本上消除了地灾、洪灾的威胁,告别了危旧房屋,住上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房,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同时,通过“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项目开展就业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拓宽移民就业渠道。搬迁群众每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年均增收1.8万元,每户还获得5.5万元至10几万元不等的移民(脱贫)搬迁建房补助,有力推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43岁的李冬芹原本住在双寨村小西沟,立地条件差,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影响了家庭收入,2016年被定为村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李冬芹一家四口被安置到位于高坝镇迎宾大道旁的移民搬迁点,房屋面积90多平方米,下半年就能装修入住了。现在,李冬芹因养蜂技术好,被聘请到双寨村蜂韵养蜂合作社看管蜂箱,月工资1400元,另外,考虑到她家生活困难,村上还安排她做了生态保洁员,年收入6000元。李冬芹说:“如今,娃他爸和两个娃都在外面打工,家里还养有20笼蜜蜂,可以卖蜂蜜和蜂种,手头宽裕多了,今年已经成功脱贫。”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高坝店镇将进一步抢抓国家实施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创新思路,大胆探索,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全面提升重点镇建设水平,为打造“山水小城镇、宜居新高坝”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