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文学梦想的农家女
文章字数:3466
22年来,她含辛茹苦地抚养一双儿女,精心赡养年老多病的公公和婆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双臂残疾的丈夫,晚上则坚持文学创作,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出版了20万字的长篇小说《梦里落花》,另有10多件文学作品荣获各级各类奖项。她就是洛南县城关街办东街社区的农民女作家罗档云。
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罗档云出生于洛南县灵口镇五家沟骅角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由于孩子比较多,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小小年纪的她便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这也磨炼出了她不怕吃苦、顽强倔强的性格。
上小学的时候,罗档云非常喜欢上语文课,她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让全班同学朗读和学习。课余时间,她加入了学校创办的文学社,习作不时地刊登在社刊上,那是她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无比骄傲的事情。
上了初中,她有更多的习作在社刊、校报上发表。老师们的认可和同学们的鼓励,不仅让她信心倍增,更是点亮了她的作家梦。从此,无论是在山上放牛、割草,还是课余或自习,她总是迷醉在书籍的海洋里,埋头汲取文学的养分。
1994年,20岁的罗档云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自强乐观、励志成才的残疾青年王瑞。由于夫妻俩没有工作,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婚后的第二年,她和丈夫在县城中心广场建起了一个电话书报亭,经营公话,代卖报刊杂志和彩票。做生意之余,她尽情地畅游在文学的海洋之中。
二
1996年,有了两个孩子的罗档云生活境遇更加艰辛。由于丈夫双臂残疾,无法照看孩子,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前面的篮子里坐着儿子,后面的货架上捎着报纸,让女儿坐在报纸上,在县城车站或周边集镇上兜售报刊,换来微薄的经济收入;同时,她还要一手提着电壶或饭盒,驮着一双儿女,去给丈夫送水、送饭。
现实中的迷茫与彷徨、痛苦与绝望,没有让她低下倔强的头颅,反而使她一天天地成长为生活的强者。
每天,她从早上6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不是在家里洗衣、做饭、照看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学,在电话书报亭里给丈夫帮忙,就是推着小车在大街上叫卖鲜花。
她的创作,大都是从午夜开始的。白天即使有时间,心也静不下来,无从下手。只有更深夜静的时候,把家人全都安顿入睡之后,她才能静下心来,在自己的“专属世界”里构思情节、塑造人物、描山绣水、表达情感、抒写性灵,和自己笔下的人物一起悲、一起喜,同呼吸、共命运。
由于罗档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遇见不会的字词,她就向字典请教;碰到不懂的问题,她就上百度搜索。有时熬夜,实在瞌睡得不行,她就用冰毛巾、咖啡、茶水、清凉油、辣椒等来刺激疲累的神经,以提振精神。
每写完一个片段或章节,她都要认认真真地修改好几遍,觉得文从字顺、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之后,才进行后边的写作。到后来,发现还有瑕疵和漏洞,她又返回来重新修改一番,直到自己觉得整篇文章天衣无缝、完美无缺时,她才小心翼翼地向编辑部发出去。
由于长期熬夜,有一天,她拿起镜子,突然发现两鬓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生出了根根白发,自己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憔悴了很多。但是,看着一个个可爱的文字轻盈地落在稿纸上,灵动起来,鲜活起来,她又觉得那便是自己活着的所有价值。
身边的很多人都惊奇地说,他们很难想象,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是怎样写出这许许多多生动优美的文学作品来的。
丈夫王瑞埋怨她说:“日子过得这么忙,你一个小小的初中毕业娃,整天舞文弄墨的,我看不太现实。”她这样回答丈夫:“日子过得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我就是要坚守我的梦想,我就是要坚持我的最爱。”
为梦想而奋斗,为最爱而执着。她就是这样一边努力地做生意,一边持之以恒地顽强写作,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她的作品频频发表、屡屡获奖,终于赢得了丈夫的肯定与支持,不再阻拦她的创作了。
于是,罗档云便开始不分昼夜地“疯狂”写作。她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为游记、散文和诗歌,而生活经历正是她源源不断的写作源泉。每次出游,她都会写游记。洛南的各个旅游景点,家里的一只狗、一只猫,甚或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在她的笔下演变成了一篇篇优美生动的游记、散文。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县文化馆组织、举办情系灾区同胞的诗歌朗诵会,她满怀着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真情,创作出了诗歌《宝贝,我在呼唤着你》,并饱含深情地进行了精彩的朗诵,现场的观众无不为之感动,同时,人们开始记住了“罗档云”这个响亮的名字。
文朋诗友们经常调侃她说:“在洛南这个小地方,罗档云不是因为写文章出名,而是因为卖报出名。”她的作品《瞬间的感动》,以散文的笔法记录了一个个卖报人的酸甜苦辣,读来真实感人,生活味十足,没有经历过卖报人的生活,是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作品来的。
对于文学写作,她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写作是一个十分漫长的痛苦的煎熬过程,唯有不断地历经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才能收获一场文字的盛宴。它就像一台戏,人们往往看到的只是舞台前面锣鼓喧天的繁华与热闹,却根本看不到幕布后面隐藏的那些艰辛的汗水和辛酸的泪水。我只能也只会用写作这种独特的方式,来打发那一段苦涩难耐、终生难忘的岁月。自从遇见了文学,这个可以陪伴我一生的朋友,我的生命才算真正焕发出了无限的光彩。作为一个真正喜欢文学的人,我不会在意我的作品能否发表,也不会在意它能否获奖,我只在意灵魂的倔强与高贵、心灵的慰藉和快意。也许,只有内心安静的人,才能写出上乘的作品来。人生像一杯苦茶,会苦一阵子,却不会苦一辈子。”
三
2010年,罗档云创作了20万字的长篇小说《梦里落花》,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凄美爱情故事,描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至爱亲情,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体会,在红袖添香网站获得年度排行榜、积分榜和投票榜三个第一名。
2012年6月,陕西省举办首届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她带着对农民工的深深敬重之情,创作了一首《脚手架上的蚂蚁》。“我是一只蚂蚁,脚手架上的蚂蚁,不要问我为什么离开泥土,因为对幸福的渴望啊,我才爬上了这高高的天空,小心翼翼地探路,敏捷地攀爬云梯,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她深情地朗诵着自己亲手创作的诗歌,忍不住流下了动情的泪水。经过层层筛选,这首诗歌一举荣获陕西省农民工诗歌创作一等奖。
十多年来,她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多万字,荣获多项大奖,还与北京的一家文化公司签订合同,担任散文栏目的责任编辑,定期对上传的散文进行点评。同时,她还在新浪网、烟雨红尘网、红袖添香网等网站开通了博客,以方便、快捷地发表、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
四
2014年,罗档云的文采被洛南广播电视台的领导发现和赏识,决定聘用她为办公室文秘。干了不到半月的时间,她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写计划、总结和汇报材料的料子,只适宜搞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那段时间里,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打不起一点儿精神来。
有一天,她在家里拖地板,一不小心跌倒在地,将尾骨摔骨折了。她向领导请了一周的假,结果到了第三天,台里就因人手不够,打电话让她前去开会。她二话没说,就拄着拐杖一瘸一跛地去台里开会了。
后来,她被调到广播部去值机。每天,她5点30分就起了床,开始自己忙碌的工作。2014年,她主办的《洛州文学》广播栏目被省、市、县评为一等奖。
值机期间,她一边监听广播,一边采写新闻稿件。她经常像男记者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地下农村跑山乡做采访,常常是迎着早上的第一缕朝阳出门,踏着黄昏的最后一抹斜阳进门。
2015年,她被江山文学网评为“十大才女”之一。同年,她又去北京自费进修剧本创作。2016年一年间,她一口气创作了40个剧本,精品达30多个,《镶牙》《山村菊香》等短剧已经搬上了荧屏。其中《山村菊香》获得首届“特色与休闲农业”青年微电影视频大赛一等奖,《镶牙》点击率超过10万次。另外,她创作的散文《家是抹不去的思念》获江山征文一等奖,《村庄的味道》和《故乡的石磨》相继在天津电视台微电台播出。目前,她还有一部篇幅不小的抗战剧已经完稿。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罗档云还顺利通过自考,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成为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陕西省农民工诗歌学会会员、商洛青年作家协会理事。
二十多年来,他们夫妻二人不但养活了两位老人,还一起拉扯大了一双儿女。今年22岁的女儿已经是河北医科大学的一位高才生,19岁的儿子也当兵到了青岛,在海上保家卫国。
艰苦的生活,教会了罗档云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面对取得的诸多成绩和荣誉,她这样说:“人生,就像是一部起伏有致的小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缺少任何一步,或者任何一个地方做了删改,它都无法按照先前预定的安排走到终点。既然是命中注定,那就不必患得患失,顺应自然走下去。无论人生前进的道路有多么坎坷和曲折,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拼搏、去开拓、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