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接第一版)
文章字数:1738
  (上接第一版) 
  在“活”上出实招,激活“党群”教育一池春水
  “社区开展的主题党日我是每次必到,在重温入党誓词时,让我重新找到了当党员的感觉,心情确实很激动!”丹凤县商镇社区63岁的老党员徐君让感慨地说。
  在“党员+”融合教育中,商洛市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党性教育贯穿始终,注重在党性教育现场营造庄重感,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在交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党性教育基地、走访困难群众时佩戴党徽,有效激发党员参与感、归属感。
  如何让教育更接地气、更易于党员群众接受,实现寓教于乐?市上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实际,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搞“大水漫灌”,分领域分类别施策。各基层党组织大胆探索,采取现场参观体验学、开展竞赛比着学、网络平台互动学、讲师宣讲引导学等方式,实现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商南县把城乡“红喇叭”工程作为推进“党员+”融合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村(社区)大喇叭、广播电台调频广播、微信平台音频小喇叭三大平台,组织党员干部录制音频,及时推送并循环播放,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学先进、勇担当、创业绩。与此同时,该县还开发了“智慧红云”系统,建立了新时代先锋e站,通过智能数字系统把全县481个基层党组织和11602名党员基本情况和活动情况汇集起来,使党组织可以跨地区、跨领域、全方位、全天候跟踪掌握党员的日常表现,有效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山阳县、洛南县结合开展精神文化脱贫,实施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在贫困村农民夜校、田间地头、村部广场等地开办以党的政策宣讲、技术技能培训、集体文娱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民大课堂”,激发了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内生动力。
  在“带”上做文章,强化服务实现互促共融
  走进镇安县永乐街办木园村村部广场,围墙上71岁老党员邓富全的承诺赫然映入眼帘。“监管三组后沟片区环境卫生;监护五保户徐德至,为其代办领取五保金,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开展教育的目的在于思想上受触动,脚底下有行动,开展党员积分评星,有机地把‘学’和‘做’结合起来,让融合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村扶贫中心户长邓富全深有感触地说。
  邓富全先后担任木园村主任、党支部书记38年,在木园村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克服身体多病困难,又自愿担任扶贫中心户长,并作出承诺,继续为贫困户奉献余热、做好帮扶工作。目前,镇安县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创新设立扶贫中心户长,与全县24.49万农业人口结成帮扶对子,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力量。
  全市各级党组织将“党员+”融合教育与党员承诺积分相结合,全面推行“承诺、践诺、积分、评议”党员一体化教育管理,健全“设岗承诺—积分评星—标兵评选”制度链条,依据党员个性特点和自身实际,量化学习、岗位、服务、奉献、创新等五方面积分细则,发放个人积分记实卡,建立健全月公示、季评星、年推优制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党员示范带动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占比重大的农民群体,我市围绕提升农村党支部的堡垒指数、农村党员的先锋指数和农民群众的文明指数,将村党支部、党员和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职责义务、文明程度等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分层考核,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双向融合。
  “开展农民教育是融合教育的难点,我们不单靠一味地说教,还把表彰激励、评优评先引入其中,通过党员设岗定责、积分评星的方式树立样板,教育引导群众遵守法律制度、村规民约。”商州区腰市镇庙湾村党支部书记孔向南说。近年来,全村开展了红星党员、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和纯朴的民风。
  丹凤县把“党员+”融合教育与“设岗承诺·评星定级·标兵评选”活动相结合,有能力党员突出“十带头”,无能力党员突出“六个好”作为授星依据,通过党员带动群众争当先锋、争做模范,带出了一片新气象。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教育1.26万余次,培训党员干部2.5万人,培训贫困群众11.7万人。广大党员干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开展志愿帮扶活动2300余次,解决问题1.88万余件。607个村启动“三变”改革,产业扶贫项目覆盖12.65万贫困户。我市被评为全省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优秀单位。
  通过开展“党员+”融合教育,有效拓宽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途径,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促进了党建与经济互促共融、同频共振,形成了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