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阳着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文章字数:1285
  本报讯(曾亮)今年以来,山阳县紧盯65个贫困村退出、4.5万人脱贫的目标,对照“577”标准,围绕产业绿色化发展路径,通过突出特色、创新模式,大力发展产业促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助脱贫。
  突出特色抓产业。实行长、中、短线产业结合,按照“长抓药果短抓菌,集中规模抓畜禽,因地制宜发展光伏、旅游等产业”的思路,以规模化发展、整流域推进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中药材、林果、畜禽、食用菌“四大全产业链”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蜂、光伏、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电商产业,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引进忤强、闵向阳等一批食用菌、天麻产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大力发展食用菌、天麻产业;结合当地实际,在中蜂养殖村组织群众在房前屋后栽植乡土果树,发展油菜等经济作物和牡丹、连翘等中药材产业。目前已建成产业基地292个、光伏电站67个。
  创新模式抓产业。推行“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三大带动”,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两家、新型经营主体54个,带动发展标准化产业基地20个53万亩,新(续)建标准化养殖场12个;突出金融扶贫、包抓帮扶、产品销售“三大创新”,成立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公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坚持党政组织出政策、银行贷款投产业、支部引领抓落实、企业带动闯市场、农户参与建基地,以市场强势主体带弱势群体、能人带弱势人群,结实贫困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之间的利益链条,降低产业发展风险;与长安航空合作实施“航空扶贫”,将山阳农特产品送上蓝天。开展“百企联百村带万户”脱贫攻坚行动,92名山阳籍企业家、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创业,实现了每个贫困村有一或两家企业结对帮扶。积极引进北京德青源、中利腾辉、和丰阳光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带动全县养鸡、光伏、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变”改革抓产业。坚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目标,以“三变”改革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乡村振兴基础。立足县情实际,先行试点、大胆探索,总结形成了摸清家底、选准产业、引进企业、农民入股、商定股比、签订合同“六步工作法”,探索形成了城市带动、资源资产、乡村旅游等10种发展模式,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20个,优先发展光伏扶贫,启动实施“三变”改革试点村和集体经济示范村建设,129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零突破,82个达到5万元以上。大力实施“党支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党建领航精准脱贫模式,强化“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管理,不断加强农村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两支队伍建设。
  拓宽渠道抓就业。紧扣“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加大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打好公益专岗开发、社区工厂、扶贫车间、能人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等组合拳,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组织开展建筑技能培训,年转移就业4万多人,打响了山阳建筑劳务品牌;建成就业扶贫基地31个、社区工厂22个,新增贫困劳动力就业4000多人。成立县镇村劳务工作站,深化与南京市劳务协作关系,先后向江苏输送劳动力304人、赴南京就业81人,完成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79期359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126个,新增转移就业35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