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城关街办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文章字数:579
本报讯(周烨明 范家理)近年来,商南县城关街办坚持整体推进、精准发力,累计实现673户2637人脱贫,石垭子村2017年底顺利脱贫退出,深度贫困村曹营村已基本达到脱贫标准。
狠抓投入,夯实基础。抢抓发展机遇,迅速补齐短板。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两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1500万元,打通了东片区产业路;新建5个移民安置区,搬迁群众392户1547人,改造危房276户,新修、拓宽改造村组道路及产业路100多公里,解决了359户1256人饮水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因地制宜,大兴产业。创办专业合作社37个,建设产业基地48个,三角池10万头种猪基地、党马片万亩茶园、石垭子村粉条、曹营香菇和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促进了贫困户大幅增收。
搭建平台,拓宽源头。率先在全市成立“脱贫攻坚帮扶企业协会”,组织40多个企业募捐资金420多万元,为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培训提供了资金保障。在全县率先成立“爱心超市”,募捐衣物1.8万件、米面油等物资价值3万多元、现金4.6万元,形成了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救助帮扶体系。
创新举措,凝聚合力。明确包扶工作团、包扶单位等五方责任,狠抓商贸服务等四大产业,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等三个规划,办好村级夜校、街办周一讲堂两所学校,落实《脱贫攻坚问责办法》,构建抓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找准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重奖脱贫功臣,严格考核问责,深化“扶志扶智”,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凝心聚力、同奔小康。
狠抓投入,夯实基础。抢抓发展机遇,迅速补齐短板。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两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1500万元,打通了东片区产业路;新建5个移民安置区,搬迁群众392户1547人,改造危房276户,新修、拓宽改造村组道路及产业路100多公里,解决了359户1256人饮水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因地制宜,大兴产业。创办专业合作社37个,建设产业基地48个,三角池10万头种猪基地、党马片万亩茶园、石垭子村粉条、曹营香菇和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促进了贫困户大幅增收。
搭建平台,拓宽源头。率先在全市成立“脱贫攻坚帮扶企业协会”,组织40多个企业募捐资金420多万元,为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培训提供了资金保障。在全县率先成立“爱心超市”,募捐衣物1.8万件、米面油等物资价值3万多元、现金4.6万元,形成了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救助帮扶体系。
创新举措,凝聚合力。明确包扶工作团、包扶单位等五方责任,狠抓商贸服务等四大产业,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等三个规划,办好村级夜校、街办周一讲堂两所学校,落实《脱贫攻坚问责办法》,构建抓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找准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重奖脱贫功臣,严格考核问责,深化“扶志扶智”,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凝心聚力、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