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丹凤产业脱贫“换挡提速”
文章字数:3515





  霜降时节,丹凤县蟒岭山区的天气日渐寒冷起来。
  10月23日,在丹凤县峦庄镇中南村,48岁的低保贫困户石太林正忙活着采挖今年种植的3000窝天麻。石太林高兴地说:“今年丰收了,我今年的天麻收成大概在四五千斤,每斤收入8块多钱,今年大概收入四万元左右,脱贫不成问题……”
  中南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文说:“像贫困户石太林一样,在丹凤县峦庄镇中南村,131户贫困户几乎家家都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这个产业带动,确保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是关键。丹凤县紧扣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特色产业培育行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抓手,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带一批、新型主体帮一批、农村改革促一批、自主创业脱一批”的脱贫方略,持续深化“三联三带三创”产业脱贫模式,下大力气助推产业发展、主体培育、农村改革和配套服务等重点工作,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脱贫产业活力迸发
  丹凤县在优势产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环境容量和新型主体带动能力等因素,选定“肉鸡、核桃、中药材、食用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和“茶叶、魔芋、葡萄、光伏农业、电子商务”五大特色及新兴业态进行重点培植,科学编制《丹凤县2018-2020年产业扶贫规划》和2018年产业脱贫春季攻势、夏季行动、秋季冲刺等工作方案,为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引。
  县政府出台了《丹凤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了产业发展扶持标准、带动方式和预期效益,充分调动了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产业发展积极性,激发了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同时,加大了产业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累计投入产业资金6470万元,其中现代农业精准扶贫试点项目5个980万元、产业化项目21个640万元、产业到户项目12个315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34个1700万元,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奠定了资金保障。
  按照“做大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优新兴产业”的思路,丹凤县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均取得了新的进展,肉鸡产业基地遍布12个镇办,饲养量达到3500万只,代料香菇突破3000万袋,新建双孢菇大棚415个,茶园1100亩、优质葡萄基地1000亩,建成标准化核桃园1万亩、草本中药成基地5.2万亩,优质天麻2100万窝,新建天猫优品旗舰店两个,产业发展呈现出了长短结合、种养并举、三产融合、齐头并进良好态势。
  ◆积极探索脱贫模式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丹凤县在推进产业脱贫工作中,积极探索建立了“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信息库,形成了壮大龙头、链接基地、带动农户的龙头企业引领型的“华茂模式”。华茂公司以推进产业化精准扶贫为出发点,探索出了“产业链上就业扶、基地创业精准扶、资金入股分红扶”的产业扶贫新机制,实现了企业壮大与贫困户脱贫“双赢”的良好局面,安置贫困户劳动力152人,脱贫102人,年人均增收2.65万元以上。采取“订单模式”实行“八统四免一保”服务方式帮助贫困户建设养殖棚,发展肉鸡产业。共扶持贫困户38户,户均收入5.6万元,兑付贫困户风险基金30万元,实现了贫困户增收、企业发展“双赢”态势。在贫困户居住集中的龙驹寨街道办赵沟村流转323户林地,成立散养鸡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211户贫困户以每股2000元入社,让贫困户变为合作社的股东。
  积极探索“三变”推动、三产融合、景村共建的现代园区承载型的“棣花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在陈家沟、许家塬、巩家河3个村坡塬地带建成了万亩核桃、千亩樱桃和千亩葡萄园。以打造万亩核桃、千亩樱桃、千亩葡萄三个主题公园为目标,引导企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栽花种草美化亮化,在7.2公里环山绿道沿线点缀布设景观小品、游憩设施30多组,形成了生态田园景观,实现了园区变景区。
  积极探索财政补助、土地入股、联股联营的合作组织联盟型的“万湾模式”。万湾村牵头注册成立了丹凤县万湾山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县政府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拿出50万元,通过“资金变股金”量化到69户贫困户名下,镇村拿出5亩黄金地段土地作价作为集体的股本金,同时发动和引导本村大场大户投资入股,形成了一个村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旅游公司。公司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到2020年69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后,其名下股金转为集体股,全体村民共同享有。
  积极探索支部引领、股份合作、共赢分红的集体经济带动型的“毛坪模式”,毛坪村党支部发挥在村级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有力的推动上级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党支部突出做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群众产业增收这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依托秦鼎茶叶公司和华薇、金茗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入股分红、入园打工、茶叶收购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把贫困户牢牢吸附在产业链上,为全县产业脱贫工作积累了经验。
  ◆着力培育经营主体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产业脱贫是解决山区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摘“穷帽”、拔“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也是众多贫困人口立足本地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释放内动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
  丹凤县坚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华茂牧业、秦鼎茶叶、商山丹水、凯农魔芋等省市级龙头企业,鼓励通过订单发展、保底回收、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机制,形成扶持一个龙头、壮大一个产业、引导一个行业的发展模式。
  县上以“十千百万”工程为抓手,大力培育了华茂牧业、商山丹水、葡萄酒厂、秦鼎茶叶、凯农魔芋等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研发地域农特产品。2018年,申报培育华茂“十三坊”、商镇北塬两个市级农业园区,东风葡萄酒有限公司、原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两个市级龙头企业,认定县级示范社15家,家庭农场13个,职业农民181人,为贫困户产业增收搭建了主体。
  围绕“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三产融合”的原则,实施了12个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引领十大产业健康发展。武关镇段湾村肉鸡小区6栋主体已建成,剩余4栋开工在建,“十三坊”灌装食品生产线安装加工设备680台(套);夏雨公司6000平方米双孢菇加工车间建成投产,棣花明天双孢菇菌种厂建成2000平方米加工厂房,新建双孢菇大棚40栋;东风酒庄加工设备安装到位,正在试运营;蟒岭山区菌业园中峦庄天麻小镇开工在建,流岭山区药业园中3000亩连翘基地基本建成,商於古道旅游园中万湾美丽乡村旅游公厕、停车场建成运行,平娃手工艺、龙驹印象等旅游产品投产销售。
  丹凤县在全县155个村中141个村完成清产核资“回头望”,97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界定,82个村完成股权量化,91个村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熟村紧扣集体经济增收“主旋律”,建成一批特色水产养殖、双孢菇、茶叶、花卉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观光旅游等优势产业基地,棣花陈家沟、商镇保定、龙驹马炉等23个试点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题”,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常态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大行动,组建畜牧、动监、农技等9个技术服务小分队,分片包抓12个镇办89个贫困村技术服务指导工作,与7678户产业脱贫户建立技术服务联动机制。同时,抢抓苏陕扶贫协作机遇,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新建农特产品展销大厅1个,长期展销丹凤核桃、茶叶、杂粮、葡萄酒、蜂蜜等农特产品,促进产业发展与外部市场的有效衔接。
  ◆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助推产业规模壮大
  丹凤县发扬民营企业家和非公经济组织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大力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特别是华茂牧业、民乐集团等企业积极探索形成的产业帮扶模式,方法灵活,务实高效,示范带动效应凸显。华茂牧业公司依托肉鸡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找准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利益结合点,推行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丹凤民乐集团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围绕“三变”改革,大力推行“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参与产业等途径,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该企业已带动周边3个镇的635户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上发展,安置劳动力务工450人,其中帮扶贫困人口110人、残疾人就业50人。近年来该公司被先后命名为“全省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全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先进集体。
  全县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并纳入台账管理系统的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非公经济组织共计138家,累计实施帮扶项目158个,投入帮扶资金7457.57万元,受益贫困村74个,帮扶贫困人口达到4736人。全县重点非公企业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00多万元,新发展肉鸡养殖58万只、生猪2900头,新增核桃、板栗等经济林2600亩,新增中药材种植9800亩,新栽植树型金银花3200亩、茶叶960亩,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自我发展信心和依靠产业稳定脱贫能力。 
  

策划:王舒
组稿:樊利仁
图片:丹凤县农业局提供